分享

马化腾怒怼共享单车数据 背后是现在与未来之争

 科技正能量 2020-06-25

一份数据,激起千层浪。更有意思的是,竟然引来了马化腾的怒怼,这到底有何深意?

日前,艾瑞推出了有关共享单车活跃用户的数据。数据本身,并没有什么亮点,最大的看点在于马化腾对这份数据的态度。他在某投资人的朋友圈下留言,反驳了数据价值,并间接发表了马化腾本人对共享单车未来业态的看法。

简单的说,其一马化腾将OFO和摩拜比作小灵通和智能机,意指野蛮生长的OFO要比强调数据加智能的摩拜价值更低。其二,是数据的价值,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未来的物联网,核心的不再是落地的速度,而是数据链条构建的深度。

客观的说,小马哥所谓的“怒怼”,其实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维度上,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抽丝剥茧来看看,这背后的故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NO.1 新终端入口的对决

过去互联网的每一次成功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入口会是每一个互联网巨头争夺的目标。那么,从终端的角度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第一个入口,车联网驱动了智能汽车,将成为了一个新的入口也是共识。所以,如果从用户的覆盖度来看,今天的共享单车,极有希望成为第三个互联网的终端入口。

如果以入口的标准来衡量共享单车的意义,那应该有明确的标准。首先就是,是不是符合智能化的趋势?

不得不说,目前整个行业发展和智能化的道路有些脱钩,大部分的玩家只追求形似,而忽略了“神髓”。比如几天前刷遍朋友的“黄金车”,再有这两天新鲜出炉的“七彩车”,这些从眼球上做文章的所谓玩家,依靠还是蛮荒时代的打法,可这有任何意义吗?

如果不能通过智能化的设计,回流数据,那么共享单车的结局,仍然是单车,它在庞大的互联网上缺失一个重要的支点,没有终端入口效应的共享单车,和一堆哑铃没有区别。短期内,是提供了出行便利,长期看当风口不在,热钱不在之后,这个故事要靠什么维持下去?

我们无法忘记互联网时代的每一次风口,都出现过类似的状态。比如智能手机的初期,浩浩荡荡的中国品牌,足有上百家。卖情怀的,卖外观的,卖粉丝效应的,早期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可是,当用户开始成熟,真正走到最后的还是技术出色,品质更优,体验更好的有限几个品牌。

所以,我认为共享单车作为未来终端入口,它真正的价值将会体现在物联网上,有技术含量的共享单车,将会创造最佳的体验。这种意识的建立,也许不是一天两天,但必然是结局。

NO.2 数据链条的生态对决

毫无疑问,未来互联网世界的争夺就是对数据价值的争夺,马云几年前就说未来是数据时代,刘强东则认为数据将改变未来商业,李彦宏也明确提到通过大数据来发展人工智能。所以,数据正成为未来生态链条中核心的组成。

那么,对共享单车而言,什么最重要?

先来看线下的布局,这显然是最容易做到的环节,为什么会出现“黄金车”,“七彩车”,各种颜色各异的竞品?因为,这实在缺乏准入的门槛,话句话说任何有钱的集体和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单纯的占领线下,难道只靠有钱就可以了吗?

显然不是,每一个用户骑行数据,实际上是这一个体行为,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关键数据,围绕这些数据,我们大可提供LBS,电商等服务,如果只重线下,那么这种体验的缺失,会逐渐在数据链条的缺失中得到体现。用户最终需要的不只是能骑,更要有多样化的价值。

其次,从共享单车的角度,这个故事的结局一定不是依靠租金形成的商业规则,而是生态。那么,没有数据的联接和共通,哪来的生态?以摩拜为例,今年4月其对外推出了其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魔方”,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有招商银行、百度地图、中国联通,京东商城接入其中。

应该看得到,这些平台之间的服务交汇,第一是建立在数据链条的协作基础上,没有数据就没有协同。第二,这些第三方服务看中的是单车本身,还是“骑行”这一应用场景呢?都不是,它们看中的是单车背后的数据,这些实实在在的用户。数据反应的用户行为,能够支撑起第三方的服务,并创造真正的生态效应。

所以,不难发现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最简单的就是铺线下,毫无门槛可言。而最难的就是打造技术单车,回流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做强生态。从目前的市场环境看,除了摩拜之外,还鲜有哪个品牌做到了这一点。

NO.3 归根结底是现在与未来的对决

什么是未来,什么又是现在?过去没有人认为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名声显赫的品牌会销声匿迹。互联网时代告诉我们,无论你有多么强大,客户遍及全球,员工数十万,过去的品牌多么显赫,但如果商业模式不能对未来买单,那么规模越大,就容易败得越惨。

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如今满大街的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他们大多数看到的只是今天的市场,在用户教育的阶段,获取用户的成本虽然最低,但用户粘性却是最差的。一旦进入到体验时代,用户很容易在二次选择时放弃这些品牌。

因为,你只满足了他今天的需求,但是却给不了明天的体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早期刚刚使用滴滴的时候,确实会因为赠送的优惠券去选择打车,早期的用户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优惠,被价格驱动的。但随着市场的整合,用车成了一种常态,用户会将更多的应用场景搬到这个平台上,比如代驾,比如自驾租车,再比如查公交线路,搜索附近的餐饮和酒店等等。

这就是以平台化服务的思维来做用车,共享用车其实已经为共享单车预见了未来。获取用户的数据,围绕用户数据进行画像,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服务商,共同打造未来的应用体验。谁走得更快,更靠前,谁就代表了未来。

最后,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知道物联网是公认的未来,今后所有的终端都会智能化。物联网会带来更大的数据量,同时也会让我们完全生活在数据的时代。可以想象,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数据,绝对会成为数据生活链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何必纠结于今天谁的用户更多,更活跃?如果一把螺丝刀就能攻陷一辆共享单车,如果每一位小区保安都有一辆属于自己个人的,二维码被刮烂的共享单车,这种活跃用户又有何意义?未来,共享单车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安全、可控、技术和数据链条完整的单车,就是未来,这不存疑问。

文/郑凯

科技正能量,推动新科技

合作请联系

微信:zhengkai9979;QQ:24401313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