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谋定而后动,华为悄然蓄力智能计算

 科技正能量 2020-06-25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上帝似乎突然拨快了时钟。我们回望过去十年的科技发展如惊鸿一瞥,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层出不穷的科技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说,互联网的十年是新技术丛生,消费市场商业模式创新让人目不暇接的的十年,那么未来的十年很可能是技术加速融合,企业级市场业务变化加快,并走向数字化转型的十年。

从华为此前发布的GIV 2025来看,到2025年全球联接总数将达到1000亿,86%的企业将采用AI,并创造23万亿美金数字经济。由此可以预见,全社会对智能化应用的需求将会爆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计算则有望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华为服务器产品线总裁邱隆说,“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向智能方向迈进,用户表现出三个特征:第一,传统企业从通用服务器转向智能服务器;第二,数字化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第三,企业智能从单一走向异构再走向边缘”。所以,华为会在5月31日明确了其基于“无边界计算”战略的智能计算业务布局,同时推出KunLun V5和ES3000 V5服务器。

布局智能计算,华为一直在悄然蓄力

从人工智能的大角度看,2017年科技巨头们的大型会议,无不是将人工智能置于最核心的位置。例如阿里云栖大会强调了ET行业大脑;百度云智峰会首次展示了能够在北京上路的无人驾驶;腾讯则宣布开放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从智能计算的角度看,业内已经有浪潮和联想先后推出过智慧计算。华为在这个时候布局智能计算到底晚不晚?

实际上,在华为的生存法则中,有一条主线永远没有改变过,就是: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华为唯一的蜕变,就是对客户始终不变。

我们知道,首先人工智能的热潮是2016年AlphaGo击败人类世界冠军之后启动的,所以2017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元年。而在这一年,华为首次提出了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基本上从整个公司的战略上向智能化做出了明显的倾斜。

其次,具体到华为IT产品线,很早就提出过“智 IT,慧未来”的理念。这个理念本质上,就是利用智能化去挖掘基础设施的新价值。比如做到硬件资源池化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云化的智能化,以及数据智能化。以实现用IT的智能化,驱动企业业务的智能化,让智能的IT成为创造业务价值的驱动力。

第三,华为所有的智能创新都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所以华为所理解的智能,绝不是单独纯在的,也就是说智IT不是目的,“慧未来”和“慧行业”才是目的。用“智IT”,以推动“慧政务”,“慧电信”,“慧交通”,“慧金融”,“慧零售”等等。这才是华为希望通过智能计算,去突破的未来。

特别在产品转型方面,邱隆表示,华为提供了智能引擎,让服务器会思考,无论是智能化的管理,智能化的诊断,智能化的部署,智能移动管理和资产管理,都可以实现全面的智能飞跃。

所以,华为并不是智能计算领域的后来者,华为所追求的也不是漫无目的去推出智能服务器的产品和方案,而是建立在客户导向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从中挖掘出共性的需求,谋定而后动,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动如脱兔。

华为为什么会提速智能计算?

近期笔者在和一些企业CIO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传统企业对AI计算的需求正在逐渐爆发,过去主要是互联网公司在投入和使用AI的应用,如今随着数字世界向智能世界的转变,行业“+智能”,开始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体现。

同时,很多新的产业都会因智能化产生新的商业机会,比如无人驾驶和智能家居,一旦这些产业走向成熟,势必对智能的IT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华为布局智能计算的核心原因。

另外从技术的角度看也有两个背景原因,其一:全球数据中心在加速建设,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由于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 IT 基础设施具备快速部署、快速上线及便捷管理的能力,海量服务器的管理场景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运维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而智能化的能耗和故障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保障业务的服务质量(SLA),并持续节省 IT基础设施的高达20%的OPEX运营成本支出。其二:AI等新兴智能业务的出现,传统的以CPU为核心的x86 架构,不再是AI 类海量计算需求的最优选择,基于GPU、FPGA、ASIC等多种计算能力单元的异构计算正在强势崛起,并成为推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强劲计算力。

在我看来,华为其实早就敏锐的发现了需求的变迁,所以打造了面向全栈AI的智能云硬件平台,让数据中心更加智能,这就是去年9月推出的Atlas智能云硬件平台。

作为华为高性能异构计算服务器的代表,它采用GPU、FPGA等异构计算资源,相比传统x86服务器实现十倍AI性能提升,同时,通过智能调度平台提供统一的编排调度,实现GPU、HDD、SSD资源解耦,按需提供硬件资源,关键还具备秒级部署能力,秒级提供逻辑服务器,大幅缩减业务部署周期。

正因为Atlas智能云硬件平台的出色,华为得以在很多具体应用场景下让智能计算在行业落地。比如今年 3 月底,华为与依图科技联合发布了面向平安城市、智慧园区的“全景式,超精准”人脸识别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超过 99%的精准识别率,提供最高可达 256 路实时分析能力。

再比如,华为帮助深圳交警基于华为Atlas智能云硬件平台建设城市“交通大脑”,实现深圳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提高8%左右,智能辅助执法提升10倍的违章图片识别效率。也正因为得益于显著的创新实践和积极的社会价值,2017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授予该项目“平安城市奖”。

全面转向智能计算,华为是认真的

客观的说,华为宣布智能计算业务布局无论是时机还是自身的积累都足够了,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首先,智能应用必然是智能云和智能边缘的结合,微软等公司在今年初也谈到了相似的趋势,所以出现了云计算公司扎堆布局边缘计算的局面。而华为却是天生的在智能云和智能边缘两端都做到了出色。邱隆说,“未来云和端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未来大量的AI使能在云上,但是应用在边缘,所以两者的联接必不可少,华为通过Atlas智能云硬件平台与智能边缘的联接也做到了让智能应用快速落地的作用。”

例如,深圳交警借助华为FusionServer 高性能视频智能分析服务器,搜集实时交通数据,将交通信息存储、过滤、处理后,传回到华为开发的交通大数据平台,准确的提供“移动对象时空引擎”和“实时交通出行量计算”的信息,依据拥堵区域、道路和位置点等多维度数据实时拥堵分析,整体提升交通管制效率。这是一个典型的智能云+智能边缘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案例是2016年华为进行交付的,也就是说早在2016年华为就具备了为云端和边缘端同时提供智能计算的能力。

其次,一切应用的基础是好的产品,本次发布的KunLun V5和ES3000 V5都在智能化的设计上有很多出色的升级,例如,创新的RAS2.0技术,支持故障主动预警引擎、内存智能监控和关键部件在线替换等高级RAS特性,可靠性媲美传统小型机。其中,KunLun V5可以通过物理分区和逻辑分区,将多个数据库和应用整合到KunLun,统一管理简化运维,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投入产出比。在开放的X86架构下,华为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为所有行业提供最优秀的产品,并帮助各行各业走向智能化。

最后,华为始终秉持的标准是实践出真知。此前,华为基于“一云一湖一平台”的架构,帮助各行各业客户加速信息系统整合与共享。这个架构的核心就是将创新的IT解决方案与各行各业的实际场景相结合,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客户实现商业价值。在我看来,华为布局智能计算的核心,并没有发生偏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智能化的应用去驱动业务创新,而智能计算恰恰代表了华为在现阶段为企业提供的最佳生产力。

文/郑凯

科技正能量,推动新科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