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州云:开源涌动,征程似海

 科技正能量 2020-06-25

开源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就有种虚幻的浪漫主义色彩。

2011年,OpenStack横空出世,怀着“任何人都能打造属于自己的AWS”的梦想,这一在Linux环境底下运作的云端运算程式,引来了IBM、HP、思科和戴尔等科技巨头的关注。并催生了之后几年,围绕OpenStack的创业热情和投资狂潮。

成立于2012年的九州云,恰是中国早期从事OpenStack和其他开放基础架构服务的专业公司,它的诞生与成长,基本上与OpenStack的步调一致。

客观的说,今天的OpenStack已经没有当初的光环效应,在云计算版图中的热点位置也逐渐被容器取代,但OpenStack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推动了开源云的发展进度,从国内很多大行业上云的节奏来看,OpenStack也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

对经历了泡沫期、洗牌期和沉淀期之后,如今正迎来收获期的OpenStack来说,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对九州云来说,征途依然似海,仍要对开源怀有敬畏之心,坚守并坚持着。

坚守开源梦想,把大行业做深做透

尽管OpenStack已经不再是市场上的焦点,但在行业落地的成熟度却与日俱增。九州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开说,“假设OpenStack已经到了谷底,那么未来就意味着是上升通道”。

在李开看来,在企业上云的场景里,OpenStack仍然有不可替代性,比如电信的NFVI,很多人以为私有云也是最后的阵地,“其实更坚固的阵地,是在处理行业云上,VMware还是解决不了多租户,包括计量以及很多行业定制的问题,而这一领域,除了OpenStack之外没有其他替代方案,对于诸如教育、医疗等行业云来说,基于多租户的云资源使用是必然的需求,而这一块领域OpenStack有着天然的优势”。李开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报告(2017年)》显示,以OpenStack、容器等为代表的开源技术应用愈发广泛,国内开源生态圈逐步建立。同时,有分析预测,OpenStack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对于那些渴望私有云能够媲美公有云的使用模式、又兼具局部私密性和行业特色的云平台来说,OpenStack依然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我们也看到,近几年国内的行业客户上云对OpenStack的信任度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OpenStack已经有比较新的认识,很多客户已经将OpenStack看作是成熟度高、又开源的解决方案。

从中国目前行业云的供需来看,OpenStack已经是事实上的标准,比如金融行业和政府行业产生了大量的OpenStack项目。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5G,由于5G中心的调度层采用了OpenStack,这进一步推动了OpenStack在运营商行业的发展。

以九州云为例,在运营商、电力能源、金融等行业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电力能源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广东公司等知名企业,金融行业包括了银行、保险、证券、互联网金融等重量级用户,电信行业主要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大行业市场的启动,既是对九州云技术能力的认可,也是对OpenStack未来前景的认可。

李开说,“我们坚信,开源这条路是没错的,在开源领域做到领先,必然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在社区里展现出足够的实力,二是要去和行业结合,行业做深做透是个必然。”

“我们要有开源的梦想,中国也一定可以出现红帽这样的公司,这是九州云的方向。在OpenStack解决了落地和生存的问题之后,我们也希望做更多的东西”。李开说。

以边缘计算为突破口,形成独特竞争力

的确,坚守开源之路,并深入行业需求,九州云所看到的就是用户的变化,九州云每一次产品的升级,技术的研发背后,其实都是需求驱动的。

而目前九州云看到的最明显的客户需求就是云和边缘的结合。

我们知道,从2017年开始,从云到边缘的融合,就被看作是一种趋势。边缘计算正在支持日益发展的物联网应用,Gartner甚至曾提出边缘计算在蚕食云计算的论调。即便在OpenStack社区当中,关于边缘计算的讨论也一直就没有中断过。

同时,5G时代带动了AR、VR、无人驾驶、物联网和视频智能分析等新兴应用的兴起,现有中心化的云计算模型将无法满足需求。到2020年将会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OpenStack也将成为边缘计算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必将在未来边缘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席位。

在传统企业政府、金融、能源、教育等行业斩获大量成功案例的同时,从2017年开始,九州云是积极推动边缘计算的试验和落地,运营商市场是九州云持续耕耘的一个行业 “运营商目前最重要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云,另一个就是边缘计算。”李开表示“而这两块对OpenStack、K8S等基于开源基础架构(即OpenInfra)技术领域都有较强的需求,这也是另外一块九州云将继续可以做大做强的领域”

其实,边缘计算不仅是九州云看到的方向,更是OpenStack发展的必然。2018年3月,OpenStack基金会正式对外发布《Cloud Edge Computing:Beyond the DataCenter》(《边缘计算-跨越传统数据中心》)中文版白皮书。此次中文版边缘计算白皮书的正式发布不但代表着OpenStack社区在边缘计算领域研究的初步成果,同时预示着中国将是未来OpenStack社区向OpenInfra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市场。

所以在2018年10月10日,九州云同步发布全球首款基于 Rocky版本第七代全新开源云管理平台Animbus® 7.0系列产品当中,也提供了边缘定制版这一新的选择。该方案是九州云在StarlingX/Akriano边缘开源框架的基础上,参考MEC架构,针对边缘部署的IaaS做了增强。

为什么九州云可以在边缘计算上反应神速?我认为应该有两个原因。

第一,九州云早就与三大运营商有着密切的合作,致力于帮助运营商进行网络重构工作,并早与运营商就SDN/NFV开展合作,例如在2017年,九州云就和中国移动一起研发了基于C-RAN MANO,这是一套针对网元(即VNF)通过OpenStack Tacker进行编排的技术框架,也可以作为边缘资源的编排;在2018年6月,九州云与联通联合发布CUBE-EDGE边缘业务平台,积极推动边缘计算在机械加工、注塑行业等工业领域的落地。借助开源核心云、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依托与中国联通的平台优势,强强联合,更好的服务于垂直行业边缘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

第二,九州云在计算、存储、网络、容器等的融合管理、跨数据中心整合、应用编排实现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同时也在边缘计算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社区的合作,九州云是Linux基金会Akraino边缘项目的发起成员,也是国内唯一在OpenStack基金会StarlingX边缘项目拥有TC(技术委员会)席位的厂商,而这些优势均可延续到边缘计算,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

2018的收获之后,将是2019年更远的未来

2018年对九州云来说,其实算得上是收获满满的一年。按照李开的说法,“在2018年,九州云不仅完善了以OpenStack为核心的开源框架,在产品上做到了优化升级,也巩固了在社区贡献榜上的位置,在全年的业绩上,更是实现了数千万元的盈利”。

的确从内部的表现来看,首先九州云的开源云管理平台Animbus® 7.0在“一主两翼三航道”的理念指引下,集成了KVM、Ceph、Kubernetes、Octavia、MySQL和OVS等开源组合,在计算、存储、容器和网络等方面实现了更高能力的增强。不仅强化了更稳定的OpenStack Rocky内核,还增加了智能化运维,精细化运营的功能,同时通过社区开放版、企业增强版和边缘定制版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其次,在Rocky版本中,九州云的核心代码贡献排名全球第二,超过30多个功能模块的贡献进入全球前十。通过社区贡献的抢眼表现,也收获了很多客户的认可。

除了内部的表现之外,2018年在市场端的表现则更为亮眼。先是在2018年4月,在“2018中国SDN/NFV大会”上,九州云的金融云案例——“基于SDN的下一代金融云网络联合研究与应用实践”从45家候选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案例。之后在年底的“第八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上,由九州云提交的汕头大学医学院“互联网+医教研”融合转化云平台案例摘得一等奖。

从内部到外部的优异表现,证明了九州云是国内开放基础架构服务阵营的领军者,并已经跻身中国一流企业云服务商行列。

李开表示,九州云在开源云服务商里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相比巨头公司,九州云的优势是行业定制化和贴身服务能力更出色。而且大公司的内部产品有路线之争,会给我们一些机会。”

“其次,其他开源云的同业者相比,九州云的技术能力更强,技术团队的梯队更稳定。同时,技术专业能力更好,也更兼容。”李开说。

而展望2019年,李开认为,九州云第一要把大行业做深做透,比如运营商行业;第二要通过边缘计算作为突破口,把模式探索出来;第三在社区贡献上,会做得更扎实,去巩固自己的位置。

显而易见,开源云的需求正在喷涌前期,而九州云选择了不断强化自身,去追寻更高的市场目标。

文/郑凯

科技正能量,推动新科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