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平台+强生态,浪潮“新型互联网企业”的进化之路

 科技正能量 2020-06-25

3月31日,浪潮在2019财年大会上发布了2018财年报告,并提出了2019财年新的战略目标,浪潮将继续深化云计算3.0,进行战略升级:围绕“云数智”,做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公司。通过强化技术引领优势、提升平台生态能力,早日实现服务器全球第一、成为领先的“云+数”新型互联网企业。

我们知道,互联网带来最大的商业模式就是平台化,在互联网世界,有一句著名的话是:未来企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成为平台型、生态化企业,另一条路是被平台化、被生态化。很显然,浪潮选择的路是前者。

传统意义上的平台互联网企业很多,但主要以B2C、B2B或是C2C模式为代表的“短结构”平台为主,而浪潮的平台是基于核心技术为基础,贯通2G、2B、2C的数据全链条,是业界从未有过的“长结构”平台,这是浪潮有的优势。

与此同时,做强平台,必然结合强生态,浪潮在新的年报中,首次厘清了生态的边界。强调:浪潮主攻平台产品,放弃纯硬件的集成,减少行业应用,为合作伙伴让出市场空间与利益。

这条成为“新型互联网企业”的升级之路,浪潮要怎么走?

强平台是成为世界级公司的必然选择

很多互联网巨头都以平台化的商业架构著称。鼻祖级的公司首推亚马逊,在2000年第一轮互联网泡沫之后,亚马逊将基本的IT基础设施从传统的电商平台上分离,形成了一个新的嵌套式的服务平台AWS,并催生了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著名的畅销书《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写道:“平台正在吞食整个世界”。以平台为导向的经济变革为社会和商业机构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包括创造财富、增长、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成功和失败的标准被重新定义。

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都走过了与亚马逊类似的路,比如国内的阿里和腾讯,最初都是管道型模式,慢慢延伸成为平台。科技公司中以平台战略著称的有华为,和互联网公司先做平台后做生态不同的是,华为是先从“被集成”的生态战略做起,规模化之后走向了“平台+生态”。可见,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科技公司,无论起初的路线如何,最终都会走向“平台化”的方向。

平台+生态是浪潮成为世界级公司的必由之路,也是浪潮加速转型成为“新型互联网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浪潮对平台的理解则要更进一步:

第一,浪潮拥有政府数据的运营经验,所以才做到了数据的全链接,可以推动新型互联网企业更好地延伸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基于数据实现政府、企业、个人的三维紧密链接。

第二,以云+数的平台为基础,打通政府、企业、个人数据流通和转化成价值的通路,将逐步构建起新的数据价值体系。

第三,浪潮在不断强化云+数的平台生态,那么就需要合作伙伴在应用层发挥更多的价值,和浪潮共同去为客户打造一站式服务,并探索与政企客户、商业伙伴以及个体建立更深入、更有意义的关系。

第四,浪潮拥有跨行业的数字化经验,对城市、政府、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了如指掌。正是通过这四个方面切入,浪潮所构建的新型态的平台互联网企业,的确从未出现过,浪潮有机会成为它的定义者。

我们知道,在2018年,浪潮先是在年初发布了云计算3.0战略,之后又在下半年的Inspur World上,提出了向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新三大运营商转型,成为“云+数”新型互联网企业的构想。

应该说,云计算战略的成功,是浪潮做强平台的基础。过去一年,浪潮云已覆盖164个省、市政府和74万家企业,并为100+省、市政府提供政府数据运营服务。同时围绕“云”这个支点,浪潮可以将智慧城市的服务深入到细分领域。

如今,浪潮以智慧城市运营商身份,为30个城市提供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并通过云、数平台赋能,浪潮进一步打通政府、企业、个人三维数据链接,重点打造爱城市网、一贷通、质量链等新型互联网应用,持续增强“2B2C”服务能力。

我们知道阿里巴巴的平台化就是以:S(平台)to B to C而著称。尽管浪潮的平台与阿里的平台有很大的差异性,但这种由平台向B端乃至C端延伸的理念是一致的,并且浪潮在G端有比阿里更完整的数据链条,这就是浪潮通过强平台,成为新型互联网企业的必由之路。

首次厘清生态边界,浪潮让伙伴更有未来感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带来了太多的“跨界”和“颠覆”,行业的边界在不断的被突破。这让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圈层都有机会来主导生态,但怎样的生态才是真正的生态?

比如华为在生态建设中,一直“有上不碰数据、下不碰应用”的边界。即便是一向以颠覆者形象示人的阿里云,也发布了“被集成”的生态边界,进一步强调不做SaaS和练好内功。由此可见,有边界的生态才是健康和有生命力的生态。

所以在新的财年强平台的指导思路下,浪潮也首次明确了生态的边界:浪潮将主攻平台产品,放弃纯硬件的集成,减少行业应用,为合作伙伴让出市场空间与利益。

首先,专注于平台产品,也意味着浪潮将会专心构建以平台产品为核心的生态体系,重点打造云数据中心、云平台、IOP、关键应用(云ERP、通信OSS等)、爱城市网、终端设备6大面向全球产业生态的平台产品,加强平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浪潮也一直是生态建设的践行者。虽然浪潮还会打造个别关键应用,但主要是测试平台能力,为平台打样。浪潮会将基于平台能力与数据资源优势赋能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合作伙伴价值,绝不会与合作伙伴争利。

其次,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强平台必然有强生态,而浪潮所定义的“新型互联网企业”也在诠释:强生态必有强平台。

在我看来,浪潮生态的特点是,通过多元化的发展,丰富生态的多样性。比如,浪潮在智慧城市运营方面,与百余家行业领先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吸引了智慧城市“智力、资本、供给、服务”四个层面的生态伙伴。浪潮云技术与市场生态圈不断扩容,围绕PaaS平台提供功能组件及工具类产品的合作伙伴超过452家,企业云市场新增入驻310家服务商,上架1100多款SaaS产品。浪潮工业互联网以开源方式打造工业PaaS平台,构建SaaS生态,聚集了5000+合作伙伴。

生态的丰富性,意味着浪潮在赋能合作伙伴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案,浪潮各条战线上的合作伙伴,也有了更多转型的方向和可能。基于这样丰富的生态体系,浪潮具备了全面的“2B2C”的平台能力,同时也做到了将合作伙伴带向更宽广的未来。

“云数智”技术融合是平台化的支点

相比于2018年提出的“云+数”,浪潮2019财年进一步加入了人工智能的新支点,形成了“云“、”数“、“智”为三大支点的核心技术体系。

有意思的是,浪潮将“云”和“智”进行融合的思路,恰与业界主流的趋势有很强的关联性。在去年9月底,腾讯启动了第三次架构调整,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率先将云和智进行了整合。去年底,阿里巴巴也同样启动架构调整,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

可见,“云智”融合已经是业界的共识,浪潮对“云数智”的战略调整正是恰逢其时。

在我看来,“云“、”数“、“智”这三个支点,形成了浪潮“新型互联网企业”底层的技术底座,他们形成了平台之下的“技术池”,针对不同市场特点,进行自由的组合。

比如在政府市场,浪潮提供“云数智”的产品、方案及服务,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帮助政府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市场,提供“云+智”产品、方案及服务,将“云+智”与行业知识相结合,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引擎;在个人市场,提供基于政府授权数据的各类“数”服务,扩大爱城市网、一贷通、质量链等新型互联网应用的覆盖范围等等。

浪潮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将“云数智”打造成平台的支点,源于多年的技术研发做积累。据我了解,2018财年,浪潮坚持“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研发投入增长41%,申请专利7209项,发明专利占83%,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国内第一;牵头、参与制定各类标准67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2019财年,浪潮研发投入预计增长36%,整合研发力量,重点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力争3-5年内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不难总结,浪潮以强研发支撑了“云数智”作为核心技术的支点效应,让平台的建设更稳定,让生态的属性更丰富,并由此通过强平台+强生态的战略思路,树立“新型互联网企业”的新价值。

文/郑凯

科技正能量,推动新科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