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秀兴兵 洛阳登基 魏蜀与吴 三国鼎立

 诗画天地图书馆 2020-06-25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简释之七、八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战国七雄,彼此逞强。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嬴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秦暴政,陈胜吴广。楚汉相争,胜者刘邦。

刘建西汉,长安称帝。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刘秀兴兵,反莽杀敌。

重建东汉,洛阳登基。黄巾军起,分崩离析。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五胡乱晋,掳走怀帝。睿都金陵,东晋续继。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继有北魏,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自立隋朝,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一代女皇,武氏则天。

安史之乱,黄巢造反。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分裂重现。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晋汉。迨至后周,匡胤夺权。

赵建北宋,仍都于汴。稳定北方,统一江南。

西夏辽金,觊觎中原。金袭汴京,靖康国难。

高宗南渡,南宋临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时,灭宋建元。一统南北,大都在燕。

洪武灭元,建明应天。成祖永乐,移都顺天。

阉党乱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请兵,清帝入关。

康熙宏略,皇舆拓展。鸦片战争,列强侵犯。

太平天国,昙花一现。戊戌变法,维新百天。

辛亥革命,领袖中山。缔造共和,宣统交权。

王朝统治,从此绝断。自夏至清,年计四千。


【简 释 之 七】

刘秀兴兵,反莽杀敌。重建东汉,洛阳登基。

黄巾军起,分崩离析。

刘秀是刘邦的第九世孙,世袭贵族。因王莽篡汉,全国动乱,他乘各地农民起义之机,纠合旧贵族、官僚、地主等各方势力举兵反莽,在昆阳战败王莽的主力军。绿林军乘势攻克长安城,王莽死于渐台。随后刘秀采用招降与攻伐等手段瓦解各地农民起义军,逐一击破。在贵族、官僚拥戴下,重新恢复了汉朝基业。公元25年在?南,即今之河北柏乡千秋亭登上皇帝宝座,随即迁都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刘秀被誉为“光武帝”。

东汉王朝的皇帝,有些人寿命很短,多为少帝继位。少帝年龄小则由帝后辅政。帝后所依靠的都是宫廷内的宦官和自己的亲戚,由这些人担任重要的官职和掌握重要的权力。官僚、宦官两大集团为控制政权,彼此发生过多次激烈的斗争。当时发生的所谓党锢之争,极其残酷。豪族地方势力也很大,他们竞相抢夺农民的良田。有的豪族占有田地多达数百顷,奴婢过千人。失去土地的农民只有做豪族门下的佃户,甘受剥削。

太平道的首领张角,以传教为名,聚集教徒组织起义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起义军皆用黄巾包头,分别在今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举行起义。当时在黄巾旗号下的农民军不下百万,席卷全国。他们有组织,有纲领,英勇善战,给东汉王朝和豪族地主以沉重的打击。最后黄巾军虽然失败,东汉王朝也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国家政权落到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阀的手中。

东汉王朝统治时间,当自公元25年刘秀称帝开始,至东汉建安25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为止,共计195年。

 

【简 释 之 八】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

东汉建安13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夺取荆州后,号称以八十万大军攻打孙权,并要沿江东取夏口,即今之武汉,消灭刘备。孙刘两家组成联军共同抗曹,后在赤壁,即今之湖北嘉鱼进行决战。结果是孙刘联军获胜,曹军大败。成为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赤壁决战之后,曹操再无力南征。死后由曹丕袭位。建安25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掉东汉献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魏,仍以洛阳为国都。随后,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在成都建都,仍袭汉朝系统,史称“蜀汉”。孙权也在公元222年称王,229年称帝,定都金陵,即今之南京,国号称吴,史称“孙吴”。从此东汉王朝彻底灭亡,形成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统治的时间都很短,诸如:

曹魏,公元220年由曹丕建立,公元265年被司马炎代替,仅存45年。

蜀汉,公元221年由刘备建立,公元263年被曹魏消灭,仅存42年。

孙吴,公元222年由孙权建立,公元280年被晋王消灭。仅存58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间,应自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开始,至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为止,仅存45年。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共120句,480个字,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让你轻松记住自夏朝建立至清朝灭亡,中国古代四千多年间数十个王朝兴亡更替的缘由、事件。为方便理解记忆,每段还附有简要注释。我们将分期介绍这一普及历史知识的佳作。


【作者简介】

高明,字诚之,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著有《帛书老子校注》、《古文字掌通论》、《古文字樊编》、《古陶文编》、《古陶文字徽》、《战国陶铭》、《高明论著选集》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