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稻香村百年厂志1917年-2017年【第二章】

 唯我英才 2020-06-25

第二章 民国初创 稻香村“南味坊”美誉

          保定稻香村始创于中华民国六年,即公元一九一七年。开创人曹洪波,一九一七年来保定找一富户石仰溪出资三千银元做东家,在商家必争之地西大街创立稻香村糕点铺,稻香村开业后为前店后厂、自产自销。

        稻香村创建时,曹洪波聘请南方名师,又先后邀来在北京稻香村学徒出身的技工孙心田、孙桓山、刘和甫、王金藻、焦烈臣五人,故所出产品有独特的南方名产风味,又具北京古之稻香村正宗传授的产品,深受各界欢迎。但是,保定稻香村并不是北京稻香村的分号。

1

保定稻香村开创人

       开创人曹洪波,河北景县人,清朝末期曾在北京观音寺稻香村学徒,后在天津稻香村领东。一九一七来保开创保定稻香村

        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九年曹洪波任经理亲自领东主持业务。从一九二九年起,曹洪波改变了管理方式,聘请头柜主持业务。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七事变以后,日军飞机空袭保定,经理曹洪波委托他人代经理离店仓皇出逃。曹去西安、经汉中、绕香港、转上海、走天津、回保定,历时两年半时间,花费稻香村三千余元。一九三九年患胃病故于原籍。曹留有遗书给东家石仰溪,保荐经理、副经理人选,石接受推荐。

2

保定稻香村东家

       此人姓石,名仰溪。石为湖南省乾城县人,住保定唐家胡同,任保定陆军学校行政处长,并有家人在湖北省任职。

       石仰溪拿出银元三千做保定稻香村开业资本,并从湖北省政府运来一套炊具和家具。租保定市大户程伯武的二层楼做店铺,并租朱桐轩紧挨店铺的两侧四间房为做饭场所。

3

稻香村店铺坐落及布局

        店铺坐落在市中心繁华的西大街路北。东是大慈阁,南是天华市场和古莲池,北靠城隍庙,西邻槐茂酱菜园。店铺为两层楼建筑,地板均为美国红松制做。一楼做店铺营业厅,二楼为经理室,后当经理、头柜和师傅们的宿舍。

         稻香村店铺的作坊坐落在西大街,西侧是美丽照相馆和万宝堂药店,东侧为荣记百货和永贞园烟行,北侧是秀水胡同,南侧为省政府。作坊共占地1.3亩,有北房2间,南房2间,西房5间,东房2间,使用面积220平方米。北房为经理曹洪波的宿舍,后改为货仓,南房为糕点车间,东房生产汽水后改货仓,西房4间为货仓,存有南方高档商品:普洱茶、洋酒、罐头、福建烟丝等。另有一间为生产肉食类和炸炒类产品的场所。院落为两层的木质大棚,上层晾果脯,底层放杂物。

4

民国时期保定稻香村四大头柜

        从一九二九年起,曹改变了管理方式,聘请头柜主持业务。

头柜的情况是:

        第一任头柜孙心田,南京人,原北京稻香村师傅。孙主持一段时间后辞职离店,在保定西大街天华市场东边路南另开“桂香村”食品店,因同行竞争,不久倒闭停业,离开保定。后让其儿子孙桓山来保定稻香村,孙桓山在保定稻香村工作一生,是稻香村解放后早期发展的中共党员之一,一九六八年病故。

        第二任头柜刘和甫,河北安新县三台村人,亦是北京稻香村学徒出身,约在一九三一年辞去头柜去石家庄与一姓高的合资,在大桥街开设“和记稻香村”食品店,刘和甫任经理,后又在中山路开设分号,一九五七年病故。

        第三任头柜李乐山,北京海淀区人,一九三三年辞头柜,回北京。一九五九年,曾在北京西单“桂香村”当师傅,后情况不明。

第四任头柜焦烈臣,河北涿州大沙坎村人,原姓潘,生于一八九七年,因家境贫寒自幼父亡母嫁,给姓焦的过继,改潘姓焦。

        焦烈臣一九一二年十五岁时,在北京观音寺稻香村学徒,一九二二年在天津京记稻香村当工人,一九二八年来保定稻香村,一九三三年出任头柜。一九三九年曹洪波病故,留遗书给石仰溪。保荐焦烈臣任经理,雷奎广、曹凤书任副经理,石接受推荐,于一九四零年正式委任焦烈臣为稻香村经理。

5

保定稻香村民国时期产品沿革

        稻香村初期,主要有四类产品,即南糖、糕点、肉食、炒货。

        南糖是深受顾客欢迎的产品,聘请的师傅孙桓山,南京人,技艺超群、南味纯正,以他为主生产的南糖有麻片、皮糖、花生糖等二十余种。

        糕点咸甜两具,主要师傅是石菊田(河北定兴人)和孙桓山。糕点品种繁多,类别齐全有蒸烧蛋糕、如意酥、袜底酥、杏仁酥、番饼、文明饼、小广月饼、萨琪玛、芙蓉糕、上海年糕、牛髓油茶面等五十余种。

        肉食产品,主要师傅是单有田(山东人)和李和(涿县人)。主要品种有,上海酱汁肉、广东香肠、福建肉松扒鸡、南味熏鸡、酱鸡、童子油鸡、烤鸭、板鸭、熏鱼、咸鱼、虾子鱼、鸡松、熏牛肉干、牛肉脯、五香牛肚、糟鱼醉蟹、火腿、腊肉、酱笋豆、罗丝豆腐、高级素菜、叉烧肉等三十余种。其中,童子油鸡以色白肉嫩为特点,五香熏鱼以鲤鱼姜汁、绍兴料酒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极为精细。

        炒食类,主要师傅吕法周(河北省顺平县人),其不步人老路,不仿人之俗套,讲究质量,严格选用上等原料,味道有自立之特点。品种主要有炒花生仁、甘草瓜籽等十余种。

        稻香村在当时名声大震,但并未满足现状,后又增加新的品种。

        三十年代初,肖吉斌(河北容城人)新增十余种果脯类产品。

        四十年代初生产金丝蜜枣罐头、新增“一亩泉”汽水,曾丰盛一时,极为畅销。后因糖源紧张被迫停产。

        四十年代,姜新一(山东人)引进西式糕点,给稻香村增添了光彩,填补了空白。

在保定解放前夕,稻香村共计糕点140余品种。其中,传统产品26个,有:南芙蓉糕、南椒盐饼、什锦南糖、太师官饼、葱油桃酥、豆沙枣泥酥、牛舌枣泥酥、一品烧饼、捏子饼、桃仁蛋糕、果酱蛋糕、喇嘛糕、爱斯饼干、鸡油饼、五仁酥、花炸食、其林酥、酥套环、鸽蛋糕、八列饼、喜字糕、寿字糕、百果年糕、桂花年糕、南椒盐月饼、小桃酥。

6

保定稻香村“南味坊”美誉

        解放前,经理曹洪波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稻香村虽规模不大,但因工艺讲究、选料精良、货真价实,所产品种均属南式风味的高档食品,享有“南味坊”之美称。在保定首屈一指,省内外四远驰名,多为官僚政客和上层人物青睐。驻保首脑及各界高级官员多食用稻香村产品。

当时直接送与食用的有:蒋介石、陈诚、曹锟、孙连仲。

另:伪河北省主席商震

        伪29军军长宋哲元

        伪53军军长万福林

        伪32师师长  保定城防司令刘化南

        伪宪兵队长、警察局长等头目都是稻香村常客

        当时的东家石仰溪利用其关系招徕大批陆军学校师生成为常客。上万的师生、一千多位将军把保定稻香村糕点的美名传遍天下,这些雪泥鸿爪作为美谈一直流传至今。对北派糕点之乡保定府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其主流美食文化之一。

7

保定稻香村初创昌盛时期

        从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八年,即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九年。当时,曹洪波亲自领东主持业务,因其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稻香村买卖兴隆,声望极大,是保定稻香村第一次昌盛期。

8

保定稻香村民国时期三大危机

        第一次是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社会不稳,曹洪波离开保定;二是头柜经营思想错误。只图厚利,不顾买主,出售糕点时“行秤”将十六两一斤改用十二两八钱一斤,价高秤小,不顾质量,招致连年亏损,难以维持。一九三三年更换头柜,由焦烈臣主持改十二两八钱一斤为十六两一斤,调整价格与市场持平,提高质量,扩大生产项目,添制了果脯、果露、罐头等产品,使稻香村营业额逐步回升,扭转了危机。

        第二次是遭受日寇大洗劫。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保定沦陷,经理曹洪波逃往西安,日军进城。头柜焦烈臣率店内伙计雷奎广、吕法周、张光明等十六人,逃往清苑白城村避难,数日后焦等两名技师、一名厨师、一名学徒工返店收拾残局。店内被日军洗劫一空,门窗玻璃全被打碎,其余伙计回家避难。焦烈臣等五人,一月后恢复小量生产,一九三八年其余伙计才先后回店。战后清查此次日军抢劫损失货款三千余元。保定沦陷期间,通货膨胀,难以维持,生产经营均无发展。

        第三次危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九四七年。当时,保定外围战局紧张,所产成品难以销售,付息很高,收入无几,每月向私人银号付息四五千元,债务重重,不可支持。正要宣布关张停业时,原经理曹洪波之子曹凤书利用与国民党保定警备司令池风城是同乡的关系,拉了警备司令部处长徐师生、督察长马士杰、副官王庆云等人入股集资三万余元法币。将作坊搬至店铺西侧四间房内(原做饭的地方),由于房屋窄小,很多工器具都暂存在唐家胡同石仰溪的住宅。推选焦烈臣为经理,雷奎广为副经理再次开业,维持至保定解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