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莽 《道家非道教.华夏文明起源于道家文化》| 签约诗人箬蘭《巫山一段云十阕》

 诗画天地图书馆 2020-06-25

黄莽【道家非道教.华夏文明起源于道家文化】

有先贤说中国文化在道教(如鲁讯、南怀谨)。我并不完全苟同。道教才多少年?我多年前就发表文章说(见《道德赋》或《佛心道为》题记)。中国的百家文化都是在道家文化上吸取营养开枝散叶,其中代表人物就有儒家文化奠基人孔子(孔子问道于老子,孔子问礼于周)。

中国是道家文化,从盘古开天到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从《山海经》到《易经》的上古文化早就奠定了中国的道文化。

道教只是结合了道家文化,也延续和发扬了传统文化,当张道陵道教创立后,风水学、中医、美食、礼仪等逐渐神秘化,而道教人才也越来越不济,当然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崇佛贬道,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臭老道”自以为是等等有关,道教要发展,自身要改变观点,只顾埋怨或者嘴里说着无为心理却龌龊着那就是虚伪至极。

道家除了老庄之外再无集大成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当佛教传入,那些山中的道士再也忍不住孤独的和山林清泉飞鸟野果,辟谷等清苦,大部分拜在了达摩麾下。南北朝梁武帝、唐朝、清朝(清朝以藏传佛教为主)等对本土道家以及道教文化冲击力很大。

道家文化的衰落,以至于《周礼》都沦为儒家经典;道教的不争气,以至于神州大地外来教大放异彩。

道:无论道家文化还是道教文化,要想很好的发展和传承,唯有区分清楚,因道家文化无处在,我们只是忽略了不重视而已。而道教是一种宗教,有为之也有不能为之,能够承载华夏文化传承之大任者就目前形势来看,很难再出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等大德之道者。道修个人,乱世救世。如果没有道教,华夏文明在历史滚滚红尘中也许也会消失,华夏儒释道三足鼎立,在一定的程度上,道教功不可没。所以当提到道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到道教。凡事有源头,道教建立在华夏道文化之上;华夏文明源与道、启于道。华夏文化乃道文化是也!道家非道教。

作者简介

黄莽:号山水悟道,崇尚“佛心道为”。著有《山水悟道诗词选集》《诗韵乾坤》《佛心道为》等,创作歌曲《飞花流月》《月初妆》《厚德金寨》《福地灵山》等。

箬蘭《巫山一段云十阕》

题记.偃月窗前卧,清辉照影双

(一)锁参差

风扫残英远,幽萍宿鸟啼。荻花吹雪雁南飞,时惟暮耕西。

流水琴心洗,行云客袍挥。浮图一梦锁参差,骋目隐凄迷。

 (二)竹骨何如松

 叠雪苍山魄,青峰鹤逸踪。行云泊渚绿烟浓,灯火几层重。

 把盏聆风语,开轩月色朦。弦勾旧迹指敲钟,竹骨何如松。

(三)忧思沈沈

薄雾凉云笼,寒山小径深。星罗散渡歇幽林,镰月鬓边嵌。

驿路千行踽,回眸寂寥斟。九秋堪破魄森森,忧思笔沈沈。

(四)  濯苍茫

偃月窗前卧,清辉照影双。小帘初透砌青霜。浅浅散寒香。

妍韵懒无绪,清茶几遍凉。撑蒿问渡计从长,水镜濯苍茫。

 (五)诤友

惯访他山玉,理来眉眼慈。人生如梦梦中痴,笑语念相随。

淑德贤良懿,难经遁道持。菩提一葉启心匙,虑净骨根滋。

(六)闲梦寒踪

黄葉梢头挂,丹枫泣血浓。长街过处影千重。玄月照朦胧。

浅醉闲庭梦,转身寒锁踪。牵情归处竟昏昏,枕上五更钟。

(七)望月邀风

暮柳飞烟驻,陂塘水草深。环边颙望眺松林。岑寂自难禁。

寥落边秋暗,风烟徘客襟。尘缘散漫寞琴心。望月邀风吟。

(八)行云翠吟

一抹残阳晚,半杯烟火斟。环边云雁向南林。蓬羽碧溪深。

漾漾秋波老,行云叠翠吟。迷迷奢望灞陵寻,长路最难禁。

(九)锁幽颦

月下松峰隐,陇头白日薰。秋光匝道别清芬。万类自欣欣。

窗牗孤灯灭,残更杯底沦。丁香枕上锁幽颦,晕染几残痕。

(十)湿衫襟

残蕊半庭谢,秋风拂翠吟。晚烟迷筑裹霜林。是处洗秋心。

遍布阳关道,檐前老柳深。桃花渡口梦无寻。世事湿衫襟。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