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总急于确定一段关系

 Andy7798 2020-06-25

人类发明了很多词语来定义关系,比如亲人、亲戚、朋友、恋人、爱人、夫妻、同学、师生、同事、室友、知己、炮友、哥们儿、闺蜜、塑料姐妹花等等。

名词是想有就有了,但是情感的界限是模糊的。

比如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把自己当成亲人,父母以爱的名义捆绑孩子的选择,孩子对原生家庭怀着深深的敌对情绪,和不敬重的老师之间根本算不上有“师生情”,三言两语看似很投机其实心怀鬼胎想认作“朋友”,打过几次照面就是“熟人”,结了婚的“夫妻”冷冰冰得就像陌生人……

这种简单定义不仅让很多关系浮于表面,还破坏了很多情感层面的东西。

比如一提到“前任”就是狗血和眼泪,一提到“男闺蜜”就想笑,说到“师生恋”就毛骨悚然。的确很多故事都重复着同样的结局,但提到“前任”的时候,就一定要和“现任”对立起来吗?提到“男闺蜜”就联想到男女交往不纯吗?提到师生恋就不允许介于师生和恋人之间的关系存在吗?

备胎、癞皮狗,被绿,用这种词来形容人际关系是非常恶劣的,充满了敌对和愤怒。

道德层面的苛刻令人发指。

很多中间地带的关系,古人称之为“发乎情,止乎礼”,日语里称之为,朋友之上,恋人未满。

最令人向往的男女朋友关系,也总是仓促。两个人往往是先是设置精心的告白,将男女朋友的关系公之于众,再去打理两个人之间细碎的日常,做恋人之间会做的那些事情,看电影,送花,旅行,sex,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想象力枯竭了。这段关系就困在“男女朋友”的名词里面了。

在西方语境里,有一个dating的概念,也就是确定男女关系之前双方会坦诚相见地进行约会,增进了解,之后再考虑要不要发展成恋人关系。这里就有一种平稳的节奏感。

西方式的节奏感,距离感,我们也学着去模仿,但是模仿得总不像,但是social的目的性的确是增强了。

中国式人际交往往往是言过其实的,因为占有欲,急于掌握控制权,因为以咱俩“关系好”的名义绑定义务。但是很多人不敢跳出来说:拜托,我们没那么熟

而且现在因为社群、微商的泛滥,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泛人际关系的拓展,每个人都过度消耗了人际交往的能量,来为自己的商业目的服务。

从乡村逻辑的家族体系跳到城市逻辑的陌生人体系,没办法拒绝初始的沉重关系,也没办法郑重其事地打开新的关系格局。

人越发疲于应对,浅尝辄止,个人情感停留在浅层关系,看似轻松,其实由于缺乏时间,缺乏耐心,去滋养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导致人性中一些向上的、美好的因素被阻断了。

人际关系中的“诚意”越来越稀薄。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古代学生为了请教老师一个问题,程门立雪。大boss刘备为了找一个得力助手,三顾茅庐。

第四季《圆桌派》嘉宾美国人厨师罗朗,游历中国大江南北,为了学习西北的烤馕,由于技术是不对外公开的,于是他在门口站了整整一个月,直到师傅被他打动,让他进门学习了一天。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之下,交了学费就建立了师生关系,表白就建立了男女关系,拿了结婚证就建立了夫妻关系。

但是关系确立了又怎么样,感情往往是滞后的。

只有经过思想火花的碰撞,因材施教的感化,教学相长的切磋之后,才在感情层面形成“师生”。只有离开当时当地,经过时间和空间的锤炼,经过世事变迁的考验,才能化成彼此不可分割的“恋人”、“夫妻”。“夫妻”也不过是法律层面对“恋人”关系的认证而已。如果“恋人”关系在情感层面达不到,“夫妻”也不过是形同虚设。

那些重要的、养人的关系,必然需要经过时间的催化,经过大量痛苦纠结,分分合合,撕扯刺痛,最终了解了对方,也被对方理解,人的精神内核才会一点点呈现出来,双方处于一种空前的融合感之中,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最终才能心照不宣地确定一段关系为:亲人、知己好友、恋人、师生,夫妻,合伙人等等。

哪怕,无需口头的承诺,也无需对外宣扬。

作为一个个有喜怒哀乐、优缺点的独立个体,爱恨交织,才称之为“深刻”的关系。

然而现在文明社会了,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成本变高了,因此关系淡化了,避重就轻了,人也无从发现自己,发现他人。我们的爱恨情仇被掩藏起来了,埋藏了大量的怨恨、敌视、仇恨、嫉妒、不满、尴尬,积压着,等着随时爆发,以一种恶劣的、丑陋的形式展现出来。

有时我们以为通过一些关系名词就能抵达人际关系的终点,其实为心灵增加了更多的枷锁,只会背离我们的内心更远,也把对方推得更远。

不咸不淡,不生动也不流动,不喜欢也不讨厌,推进不了又断不了的人际关系,太多了,让我们的心灵超载了都不知道。

或许,对关系不够挑剔,对关系不够慎重,对关系信心不够,我们才会那么急于确定一段关系。

编辑于 2019-09-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