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人的端午只道“安康”不祝“快乐”?

 昵称21405352 2020-06-25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放纸鸢、拜神祭祖等等。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时代,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而对于端午节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四种: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

对于戎评感触最深的,还数“纪念屈原”一说



屈原的一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历史上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身处王室,少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识过人,有无与伦比的诗才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1

少年

年少诗名传天下、英姿勃发,相传在他眼中天地万物皆有灵性,并视兰草为花中君子,引为知己。所以屈原在后续的很多诗词作品中,还以一些列的比兴手法来表达情意,比如他以香草、鲜花来比喻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来比喻奸佞的小人,以佩戴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等。

2

入仕

公元前329年,正值壮年的楚威王病逝,熊槐(楚怀王)继位,当时的屈原才二十四岁。

五年陪王子读书的时光并没有白费,出于对屈原渊博学识的钦佩和高洁品格的尊崇,看中了屈原具有“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才能,楚怀王五年(公元前324年),屈原年方二十九岁时,被任命为“左徒”,早年间,深受楚怀王信任。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担任左徒之职后的屈原,终成辅佐国君的重臣!参与国君议事,制定法令,接待宾客,应付诸侯使臣。这个时候的屈原,在仕途上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为全面介入楚国的政治生活提供了机会!

3

奋起

屈原所处的战国时期, 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亦是战乱四起的时期。

怀王登基不久,基于楚国的连胜之风,又因楚威王病榻前的承诺,急于有所成就,便派兵出征,开疆扩土。相继攻克且兰、夜郎,有效拓展了楚国的疆域, 扩大了楚国的影响,西南诸多小国个个对楚国俯首称臣。此间,屈原一直守护在楚怀王左右,时刻提醒他要谨慎用兵。

而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楚怀王却还是忽略了虎视眈眈的秦国。

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军一举攻陷当时正被楚国占据的肥沃之地巴、蜀。已经派出的大军,远水救不了近火,楚怀王眼睁睁看着秦国得手而无任何还手之力。自此,楚、秦两国的实力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秦国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进一步打通了秦国通过汉中直取楚地的门户,而楚国则明显陷于被动局面。自此,楚怀王的高歌勇进就在此时,被虎视一旁的秦国按下了暂停键。

此后,面对愁苦、沮丧的楚怀王,屈原站了出来,不断的向楚怀王进谏:“楚国眼下处于劣势,但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要重振楚国雄风,必须推行变法”。

楚国失去商於之地之后,宫廷上下怨言四起。一大批宫廷高官,执政期,已从繁盛雄厚的背后,感觉到了潜在而可怕的危机。这些都给推行变法创造了必备的政治基础和极好的时局形式,最终,楚怀王终于下定决心作出改变。

4

变法

这次的变法广度和深度都堪与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所媲美。关于此次的变法内容,根据楚史专家汤炳正经过繁琐严谨的考证,把屈原的变法归纳为以下六条:

第一,奖励耕战,奖励农耕,增加赋税,富国富民;

第二,举贤能,唯才是举,礼贤下士;

第三,反壅蔽,破除君臣与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围的态势;

第四,禁朋党;

第五,命赏罚;

第六,移风易俗。

屈原此次的变法,在后续的诸多诗歌作品中均有体现,他的“美政”思想反应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旧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和决心,而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于危难之中,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5

谗而见疏

公元前314年,屈原因谗言被疏远,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第二年,被流放汉北地区,后因重结“齐楚联盟”而被楚怀王再度启用,奈何朝野动荡,奸佞当道,没过多久被再次流放,而这一次,屈原便彻底的离开了政治舞台。

6

自投汨罗

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公元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出逃。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就此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人物评价

01

古代

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痛恨他,但是虽然被流放在外,仍然深深眷念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楚怀王,不忘祖国,想要返回朝中,希望君王一旦能够觉悟,楚国的坏习惯有朝一日能够有所改变。他关心君王,想要振兴国家,想要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当中挽救回来,他在《离骚》中再三的表达了这种意愿。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曾建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

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苏轼

就文学、才华来说,让我以诶之都敬仰却达不到他万分之一水平的人,只有屈原一个人而已。

02

近现代

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梁启超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郭沫若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闻一多



个人体会

戎评才疏学浅,不敢与历史诸多名家共赏屈原,仅仅说一下个人对屈原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供大家批评指正。

01

曲折的一生

(1) 出生王室,却心系黎民

屈原出生于王室家族,与怀王有血缘关系,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条件,但却一直心系黎民。

(2) 志存高远,却遭人谗言

(3) 颠沛流离,仍不忘祖国

《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02

虽退出政治舞台,文学佳作传颂万世千秋

作为政治家:历史上有很多推行变法的名家,如李悝,如商鞅,如王安石,或是现代的梁启超,尽是历史上惊才绝艳之辈,然而推行“变法”,想要打破陈规,创立新政,颠覆腐朽的旧势力,势必会影响到旧势力的种种利益,继而遭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无情打击,屈原的变法在改善楚国的同时却也导致了自己“谗而见疏”,进而被流放。

作为诗人:在流放的过程中,屈原的学识、诗词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相继留下《离骚》、《天问》、《九歌》等经典名篇,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如“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并且,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正如李白《江上吟》所述:“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即: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曾建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

屈原在政治舞台上没有很好的实现自己抱负,在最终局面已经无法挽回的情况下,自投汨罗江,最终没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这些并不影响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永垂千古,后世的传承已很好的证明了这一切。

文征明行草《离骚》

03

铮铮铁骨,拳拳之心,其心可鉴

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毛泽东

屈原的爱国精神对中华儿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毛主席所说,他虽然经历了“谗而见疏”,后续被两次被流放,不再像从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迎遇宾客,应对诸侯”,但是从流放过程中所作诗篇能看出,即使经历了这些,他的心里装着的依旧是楚国的天下,依旧是忠于怀王的拳拳之心,只是多了对腐朽的旧势力不屈服、不妥协斗争到底的铮铮铁骨。

总结: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饱受推崇的伟大政治家、诗人,戎评对此亦是无比认同,对屈原充满敬仰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惋惜、慨叹、敬佩。

惋惜,未能在政治舞台上完完全全的施展自己的抱负,终究抱憾而亡;
慨叹,如此惊才绝艳之人遭奸人陷害,后半生颠沛流离;
敬佩,行常人所不能行之事,思常人所不能想,尽管被放逐,仍以自己的方式与旧势力抗争到底,从未屈服。

戎评能做的,也只能是在端午靠些许文字,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以及表达一下自身的敬仰之情,也算是为“屈原精神”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也愿现代社会的人们,能有一批读者能如屈原《离骚》所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在与家人共度传统节日的同时,不忘历史史诗,传承中华文化,将优秀的历史形象、人物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延续下去!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为何中国的端午节只道“安康”不祝“快乐”了。

最后,戎评也在这里祝各位读者端午节安康!同时推荐一款健康养护类产品供大家选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