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丨四川省博物馆藏玉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6-25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现有院藏文物3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2009年,四川博物院新馆落成。新馆占地88余亩,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


馆藏玉器赏析


商代玉牙璋

通高59.3~60.5厘米。

软玉质,黑褐色。一面援部和阑处呈白色纤维状沁斑,另一面满布白色纤维状沁斑。工艺精湛,通体抛光。整器呈窄长条形,微向一侧屈折,两面扁平,中部微弧拱,两侧楞边圆滑,柄部较其他部位稍厚。

1931年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明代玛瑙雕瓜果松鼠纹带饰

大件长4.5,宽2.2;小件长2.7,宽1.3厘米

玛瑙色白,局部黄褐色,半透明,呈长方形片状,由三件一大两小组合。正面减地浮雕瓜果、松鼠图案,以黄褐色巧作技法作藤蔓瓜果纹,其大件上饰一只灵动的松鼠,欲摘果子,带饰背面光素无纹。

1969年四川省成都市前进机器厂出土

明代“陆子冈”白玉方盒

长8.2,宽8.2,高4.5厘米

青白玉,玉质温润,有玻璃光泽。方盒有盖,扣榫,腹微敛较薄,方足;盖面浅雕人物山水图,画面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生动细腻,左上角有阴文“子冈”款,外有同梯形状的紫檀木方匣。

1988年李一氓先生捐赠

清腰刀

通长50.5,刀长46,刀宽2.6, 鞘长23.5,高9厘米

刀为铁质,象牙骨柄嵌银花饰。鞘为银质,部分鎏金,有精致的凸纹,上嵌红色珊瑚七颗,绿松石三颗。另有一个银箍,上有一颗红珊瑚和三颗绿松石。鞘上端有三银环和两个半圆环,附六根短银链、并有一颗红珊瑚。鞘内附插一双骨筷。

清珊瑚银鎏金镶铜火镰

长35.5,宽16,高7.8厘米

皮制成的皮件内,镰刃嵌铁,脊部饰铜饰,中央安环钮,可用绳系于腰间。正面饰铜镂空蔓草纹,镶大小红珊瑚珠八颗,绿松石五颗。背面饰有乳钉八粒。火镰工艺精湛,造型别致。

清乾隆“万寿无疆”玉如意

长39,首最宽10.4厘米

玉质温润,做工考究,琢磨精细,纹饰不作过多的雕饰,简洁流畅。首呈如意云纹形,上刻篆书“万寿无疆”,其旁饰螭纹瑞兽,相向而立;柄呈拱形,末端向上翘起,上刻装饰图案。

清马少宣内画鼻烟瓶

连盖高6.4厘米,宽3.2厘米。

直口,澄红玛瑙盖,圆颈溜肩,壶腹扁圆丰盈,椭圆形圈足,小口直挺,大方稳重。一面内画彩色字画残片,一面书《九成宫醴泉铭》部分内容:“梅先五兄大人正。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节錄。马少宣。”

清镀金银珊瑚耳环

长19.5,宽8.5厘米

耳环为银质。花饰均为银质镀金。环的侧面上嵌有一红珊瑚和八颗较小绿松石组成的花饰,并吊有三节小银链,银链上各坠一粒红珊瑚珠。耳坠较长,上串吊红珊瑚四颗。

清代翡翠龙纹带钩

连扣长14,宽2.5厘米

翡翠质地精良,颜色鲜艳。呈长条形,上镂雕一龙一螭,钩为龙头,螭卧于钩身之上,龙头与螭头相望。钩首配一长方形铜扣,上嵌水晶。此种造型俗称为'苍龙教子',寓意望子成龙、吉祥美好。

参考资料:
  1. 四川省博物馆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