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高徒, 攻破函谷关, 逼秦昭襄王割地求和

 柳家李红 2020-06-25

孟子,我们都知道,是儒家自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贤。在世人的眼中,孟子是做学问。谁能想到,孟子的徒弟不去做儒家学问,而是跑去征战四方。

此人就是匡章,匡章年轻时,因为对父亲的某些做法感到不满,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父子矛盾,于是就离家出走。匡章离家之后,齐国人不了解内情,只见到匡章不供养父母,于是认为匡章不孝。匡章的恶名由此传开。

点击加载图片

背负恶名的匡章,自然是有苦无处说。恰逢此时,齐王招贤纳士,孟子来到稷下学宫,想要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匡章就来拜访孟子,想要孟子帮其解惑。

匡章见到孟子之后,就把他父亲性格暴躁,醉酒后虐待母亲的事情,还有自己劝说父亲,但父亲丝毫不为所动,反而与他争吵的事情,都告诉了孟子。

点击加载图片

孟子听完之后,告诉匡章:汝父不善,危及汝母,汝若视而不见,即是无情无义之人。汝为保母命,挺身而出,责父之不善,实为不得已,何谈“不孝”之有?如因此世人责汝之不孝,吾不知天下何处尚有孝者在。

匡章听后,顿时泣不成声,多年来受到的委屈和误解,都在此刻烟消云散,匡章因此决心拜孟子为师。孟子也并未推辞,就这样收下了匡章。后来在孟子的举荐下,匡章成为齐国的将领。

点击加载图片

秦昭襄王听说齐国的孟尝君才华斐然,一直想要让他成为秦国的国相。公元前299年,孟尝君来到秦国,秦昭襄王立刻封其为相国。但是不久之后,秦昭襄王听信谗言,不仅反悔,还把孟尝君囚禁了起来。

幸亏孟尝君广纳门客,才得以逃出秦国,但也因此与秦国结怨。回到齐国的孟尝君立刻谋划起合纵伐秦之事。

点击加载图片

公元前298年,在孟尝君的撮合之下,齐国联合魏国及韩国,共同出兵伐秦,匡章被任命为联军统帅。

匡章率领联军,所向披靡,一路攻到函谷关城下。秦军不敢出城迎战,只能依托函谷关天险来对抗联军,试图让匡章知难而退。

点击加载图片

魏国和韩国多年来受到秦国的攻伐,损失很多国土,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而且此次由齐国这个强国牵头,正是夺回割让给秦国的国土的好时机。而孟尝君差点死在秦国,自然也不会善罢甘休。

齐、魏、韩三国可谓同仇敌忾,坚决支持匡章的军事行动。但函谷关确实不愧为秦国第一关,匡章率领的三国联军,一时无法攻下。于是匡章干脆就在函谷关城下驻营屯兵,封锁秦国。

点击加载图片

整整三年,匡章不急不躁,围困的函谷关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了。终于秦国国力无以为继,公元前296年,匡章顺势攻下了函谷关,直逼咸阳,吓得秦昭襄王仓皇求和。

秦国陷入亡国关头,秦昭襄王再不敢托大,赶紧归还了侵占的魏国和韩国疆土,又派谋士游说三国朝臣。

点击加载图片

齐国因与秦国并不接壤,灭了秦国的话,只能便宜魏韩两国,因此想要罢兵返回秦国。韩魏两国见疆土失而复得,再加上齐国有意罢兵回国,遂不敢过分相逼秦国。于是三国同意了秦国的求和。

匡章费尽千辛万苦,才攻下函谷关,马上就要灭亡秦国了,却被政治所打败,只能叹息收兵返回齐国。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不是最后齐魏韩分赃不均,强盛一时的秦国,恐怕就要成为历史的尘埃,再没有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盛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