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尾神经损伤中医怎么看?

 夜听风雨x8q45a 2020-06-25

近些年因为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椎管麻醉、手术不当等各种因素导致马尾神经受损的病人数量呈现年递增趋势,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更是对大部分家庭和社会造成了种种“困扰”。那么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马尾神经损伤中医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我们知道马尾神经损伤后主要以鞍区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不同病人会有不同程度向下体放射不同的感觉障碍出现。

中医对本病治疗上多以补法为主,以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治疗各种虚症的方法,即是补法。补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消除机体虚弱症候的方法方式。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对于骨科,神经损伤运用中医补法综合性治疗会更容易让身体有不错的恢复。

中医上没有神经损伤的说法,主要是以中医症候概念来总结,随症论治的。其中有三种概念比如:

1.经筋概念:《灵枢·经筋》所描述的经筋是从四肢末端到头部或躯干的连续性组织,是和经脉一样有规律地分布于人体的躯干,有起止,有循行,有主干,有分支,有结络,有别出,还有具体的病症。这样归纳起来看,经筋独立存在,穿行于人体各部位,与神经极为相似。

2.痹证概念:“痹”有闭阻不通之义。痹证是由于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素问·痹论》不仅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3.痿证概念:中医的“痿”含义有枯萎、萎缩、肌肉萎弱不用、行动障碍等意。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祖国医学对痿证的认识源远流长,据《素问·痿论》篇记载,上古时代的《本病》、《下经》两书中就有“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称谓,当时就已确立了“痿”的病名,并已具备了从五脏论痿的雏形,但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药施治的过程中运用中药益气养血,疏经通络,补虚扶正,滋肝补肾来进行调治,让肌皮,肢体失养的地方得到气血的濡养后,肢体萎缩、麻木不仁等症状就会逐渐好转;肝主筋,肝血充盈,则筋得到濡养,肝肾同源,筋附于骨,所以肾虚也常常是筋伤疾患的中药原因,中医药的补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掉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亏损导致的亏虚。从而让身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

但是补的同时对部分也需要有卸的效果,有补有卸,补亦不同,卸亦不同。中药具有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是从根本病灶上对症治疗的,但是中药不能追求速效。因为疾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患上的,所以在恢复上也会长短不一。虽说疾病发生会对我们生活、工作或家庭造成很大的困扰,但我们不必因此感到不安。相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只要我们能够尽早发现疾病,早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配合医生的治疗,就会获得康复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