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说:江南是“多山多水多奇俊才”,而北方则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水指的是黄河,圣人自然是孔老夫子,而这山当然就是泰山了。泰山又称岱岳,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被视为社稷稳定、民族团结的象征,因为历代帝王封禅和民众朝拜,这里又是华夏文化的一个缩影。最直接的一个体现是泰山石刻,时刻的内容广泛,大部分都是歌颂泰山风光的,如“第一山”、“水流云在”等,其中尤以“虫二”两字最为奇特。 上世纪70年代,中日恢复邦交,两国的文化交流使者来到泰山游览风光,学者们的底蕴都十分深厚,一路上交谈畅快,直到走进“虫二”的石碑前,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其所以然。百思不得其解时,中方学者想到随行的郭沫若,郭老沉吟片刻,在“虫二”两字上添加了四笔“几”、“冂”,众人思索片刻,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古人的文字游戏,添上笔画后,正是“風月无边”,而“风”字为古体字。 其实,不仅在泰山,湖南的岳阳楼、河北的嶂石岩以及西湖岸边,都有“虫二”的刻字,那么这个“虫二”是怎么来的呢?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的故事。 乾隆乙酉年(1766),风调雨顺,岁稔年丰,乾隆正值五十六岁盛年,于是决定封禅。是年初秋,乾隆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一天晚上,乾隆带着几名大臣欣赏夜色中的泰山。此时正好月上东山,恍如仙境,乾隆见状不禁感叹:美景出天然。纪晓岚风趣地说:良辰美景,皇上应题字。乾隆点头同意,然而千头万绪,无从下笔。纪晓岚有意提醒:此景无边风月,风月无边。乾隆受到启发,写下“虫二”两个大字。这很奇妙。“虫二”二字外边各加两笔,便成了“风(風)月”二字,故而“虫二”读作“风月无边”,以此来形容一方绝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