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王的天干名号相当于早期的谥号】商代帝...

 嘟嘟7284 2020-06-26
【商王的天干名号相当于早期的谥号】商代帝王多以天干纪日符号为名号来命名,如上甲、帝乙,这种制度统称为日名制。

关于日名制的由来,有生日说、庙号说、祭名说、死日说、次序说等。根据学者的研究,最有可能是祭名。至于祭名是如何得到的,李学勤认为是他们的继任者选定的。因为不是按照生日或死日选定的,因此就需要面对一个根本问题:对于不同的商王,究竟应该选择十天干中的哪一个作为商王的祭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难道是像掷骰子一样随意或按天意选定吗?

如果我们结合商代文献和古代文献对商代帝王历史的记载,可以看到商王的名号与商王的政绩存在某种关联。比如商王以“甲”为号的天子,有上甲、大甲、小甲、河甲、沃甲、阳甲,他们在位的时间多是商王朝王室衰微的时期。《史记·殷本纪》曰:“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河宣甲时,殷复衰”;“帝阳甲之时,殷衰”。甲,《说文》:“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是指草木尚在孕育期,尚未破壳而出之象,意味着事物尚在初起之时,力量衰微,暂时还难破困局。商王以“甲”为号借用了“甲”的本义,用来指国力尚在衰弱困顿之时。这里除了上甲初以天干立号,这里的“甲”代表开始、开初的意思外,其他以甲为号的恐怕暗含贬义。

而“乙”则不同。《说文》:“乙,像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乙喻示的是草木萌生发芽,是草木生命的开始,具有兴起之象。乙用于政治则指国力初兴之时,虽然力量还很微弱,但毕竟是良好的开端。成汤联络诸侯,征伐夏桀,一举灭夏,开创了商王朝的政治基业,代表的是商王朝的初起,故而商后人以“大乙”为汤号。其他以“乙”为号的还有祖乙、小乙、武乙、帝乙。《史记·殷本纪》曰:“帝祖乙立,殷复兴”;“帝武乙立。殷复去毫”。祖乙复兴自不待言,武乙虽无道,但“徙河北”也是为另辟新的出路,还可以“乙”称之。小乙史记无记载,惟帝乙不可解。《史记·殷本纪》曰“帝乙立,殷益衰”,似乎不宜以“乙”为号,或许有其它的原因。

以“戊”为号者只有太戊一人。而“戊”,《说文》:“像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是生物旺盛之象。商王太戊在位时,以伊陟为相,勤政修德,“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尚书·无逸》也曰:“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所以,“太戊”为号有赞誉商王振兴王室、繁荣帝业之义。太戊在位75年,国力强盛,商代无人能及,所以只有他能当得起这一名号。

庚,《说文》:“像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是草木成熟之象。班固《汉书·律历志》:“敛更于庚。”《说文》:敛,收也。更,改也。段玉裁注曰:“故《小雅》毛传曰:庚,续也。用部庸下曰:庚,更事也。”段认为庚和更同义。盘庚改迁殷,兴商汤之政,百姓安宁,殷商复兴,诸侯来朝,延续商朝国祚二百多年,其功至伟,故以“庚”誉之。周灭商后,武王复立武庚于殷故地,延续商族祭祀,号武庚也有延续之义。

由此看来,商王名号中以“戊”“庚”为号者应该包含一定的褒嘉之义。与此相反,以“辛”“癸”为号者可能包含着贬义的色彩。辛,《说文》:“秋时万物成而熟,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所以,辛暗喻生物由盛转衰之象。商王帝辛奢侈享乐,荒淫暴虐,民心涣散,结果导致王朝灭亡,而他自己也因牧野失败自焚而死,未能善终。这也正好符合辛的本义。

班固《汉书·律历志》曰:“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炳于丙,大盛于丁,丰茂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任于壬,陈揆于癸。”班固的解释证明商王的名号已经具有一定的褒贬色彩,包含着其后代对其在位政绩的评价。如果商王名号确有褒贬之义,那么商王名号的命名已经具有自周代就形成的谥号的意义。或者说商王以天干名号就是早期的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