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真之观|漫谈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尹红杰)

 徐守谦 2020-06-26

【本期导读】

现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只要是阳虚,就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而且网络上持这种观点的还不在少数。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尹老师谈了他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至真之观|漫谈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尹红杰)

桂枝汤方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最起码得先明白,什么是阳虚?桂枝汤有什么功效?然后才能搞清楚阳虚和桂枝汤是什么样的关系。


至真之观|漫谈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尹红杰)
  • 阳虚——古今概念不同

1.内经时代的“阳虚”概念

《内经》中黄帝问∶“阳虚则外寒,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答∶“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 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内经》中讲阳虚则寒,风寒中于上焦,上焦不通则卫气不行,寒气独留于外,所以会感到发冷战栗。实际是现代中医讲的风寒表证:恶寒发热,甚至寒战,发抖。

2.现代中医的“阳虚”概念

在现代的脏腑辩证体系中,阳虚是在气虚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加衣覆被则缓为主要症候,这只是一个大方向,是辩证的高级阶段。

不过,只有高级阶段还不能具体进行治疗,所以还要进一步深入辩证,就是进行脏腑定位。

五藏肝、心、脾、肺、肾各有阳虚,六腑中有胃阳虚,这样五藏一府共六个阳虚证。

按照现代中医的脏腑辩证体系,只有定位到具体脏腑才能建立诊断。

  • 五藏一府的阳虚证简介

从《内经》之后的文献以及现代中医药大学教材看,阳虚主要可以分这样的几种类型。

1.肝阳虚。一般称为肝经虚寒,主要症状以肝经循行部位的巅顶痛,两胁胀、痛,男子阴茎、睾丸冷痛,女子阴道收紧,阴寒,乳头缩。

2.心阳虚。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3.脾阳虚。腹胀食少,便溏数泄。

4肺阳虚。一般称肺寒证,少气懒言,咳痰清稀,自汗出。

5.肾阳虚。腰膝酸痛,行步无力,性能力差。

6.胃阳虚。胃脘冷痛,喜温喜按。

其中心、脾、肾、胃这几个阳虚,进入了现代中医药大学的教科书。

这样,五藏一府的主要症状加上阳虚的典型症状“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就是现代阳虚的基本概念。

我不太懂大家讲的阳虚是什么,我讲的是现代中医的阳虚。

至真之观|漫谈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尹红杰)
  • 简要分析桂枝汤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这样写到: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至真之观|漫谈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尹红杰)

《伤寒论》——张仲景

在这里,仅从《内经》“五味补泻”这个角度切入,来谈一谈桂枝汤。

提醒大家注意,这里讲的是《内经》中的补泻概念,不是现代中医的补泻。

桂枝汤里有五种药物,即,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我们看这五种药物:桂枝、生姜是辛味药,芍药是酸味药,大枣、甘草是甘味药。

我们就从《内经》五藏补泻这个角度谈一下桂枝汤作用:

东方肝木,气温,以辛补之,以酸泻之。急者,以甘缓之。

从桂枝汤的组成药物来看,对于肝是两个补、一个泻、两个甘缓

既然作用在东方,是不是只是作用于东方呢?不是的。这是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何况五藏这个系统呢。

我们看西方肺金:气清(或叫凉),以酸补之,辛泻之。

那么我们看桂枝汤组成,对于肺是一个补,两个泻。

从这个角度来看呢,桂枝汤的作用,主要是要发挥肝藏气温的作用,抑制肺脏凉的作用。但不是一味的呆补,呆泻,是补中有泻、泻中有补。

从这个角度分析,如果我们把方剂的功效作用方向,取象比类于五方来看,桂枝汤主要作用在东方和西方,那么是不是正东正西呢,我认为不是,东西方向自有其他方剂,我这里不再展开谈。

桂枝汤又叫阳旦汤,旦本意就是太阳初升、刚刚冒出地平线的样子。

把桂枝汤放在“四正四维”这个图中什么位置合适呢?我认为应该放在东北方这一维,而不是正北方。

这就决定了,这个方剂可能有两个主要方向,牵动这个体系也就是最多四个方向。

至真之观|漫谈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尹红杰)
  • 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

简要了解了阳虚的概念和桂枝汤的功效后,再来说说两者的关系。

1.现代中医的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

刚才我谈了,桂枝汤有两个主要方向的作用。那么,现代中医所讲的阳虚,一共五藏一府,至少六个方向吧?其实不止。因为一个脏腑功能至少有两个方向,这就至少有十二个方向。从这里思考,桂枝汤会对一部分的阳虚有作用,但是不是所有的阳虚都可以用桂枝汤?

2.《内经》所讲的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

前面已经讲过了,《内经》中的阳虚是现代所讲的风寒表证,这个证其中一个证型,就是风寒表虚证,《伤寒论》中称为太阳中风,可以用桂枝汤治疗。

我们看一下《伤寒论》怎么讲: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这两条是风寒表虚证的典型症状的条文。

《内经》主要讲的病机,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说的是阳气的作用, 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寒栗这个症状的病机,与《伤寒论》条文中所讲的恶寒是同样的意思,我认为《内经》所讲的阳虚与桂枝汤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些。

不过现代一般人,所讲的阳虚内涵又有很大不同,与《内经》不同,与现代中医脏腑辩证体系的阳虚也有差异。似乎只要是怕冷,可能第一个就想到了阳虚。(其实我也不知道大众怎么想的,苦恼!)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畏寒肢冷、四末不温这个症状,就一定是阳虚?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也会导致这个症状?

其实,这对于业内专业人员讲就是一个鉴别诊断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