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是孟浩然在湖北襄阳留下的一首怀古诗,雁过留声,人走留名,能够被树碑立庙,写入历史,储藏永思,极为庆幸。 延续上次东成兄拍的家乡美,这次我们再写辉煌。 数千人的大村,耳东陈是大姓,体现五经富杂姓同居,存异求和的风度。此村背靠着雄山峻岭,非同凡响。有峥嵘参天气势,唯航拍可洞晓 2、再看大寮村 大寮的龙身,这条山龙从后方起顶,缩脉细小,主出人能工善巧,可以精细,东成兄即此村人。龙身平缓,夫人贵语迟,静水流深。寨场方如印,围似城,必有纯朴乡规民约,村风井然,从年终举寨祭祖可看出。 3、龙江三曲九弯 刘屋桥链接两岸,一边村镇,一边田野,真乃山水相和,人文并起,孙思邈讲上乘养生之地,必人野相敬,就是现在讲的森林城市一体化,又叫田园综合体。 4、五经富老寨肚古祠堂群 几百年历史,五经富曾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祖上的印记,这里是曾姓的树根。这里坐龙向虎,枕虚望实,代表五经富人这船型寨场要出去闯荡,才有出息。 5、长潭桥 五经富最有特色的长潭桥,又叫广惠桥,桥下深潭,两岸翠竹林立,长潭翠竹舞娑婆,乃五经富古实景之一。 朴臣老秀才对广惠桥题诗: 广寒直上三千界, 惠水长流百丈深。 6、庵背村 出了拯救五经富抗战时期教育事业的曾兆春先生,北山中学独资者。此村遥靠尖笔巨峰。从鸡笼山出来的脉,在此龙尽穴止,有鸢飞鱼跃,鱼潜甲藏之象。百潭崆出来的水,一路环绕着村。 7、龙船形的老寨肚 中间饱满为船舱,两边都有池水养育。 8、小溪村 东成兄说,五经富名片,不能少了小溪陈氏。下面是小溪祠堂,我也没进过里面,这是淑秋老师所拍。 小溪祠堂可能是五经富镇唯一始建于明朝的祠堂!于成化年间所建。建筑、风水、历史、人文都很值很考究。是五经富镇、京溪园镇陈氏的总祠。 正前方俯瞰,背倚龙山,龙楼下脉,左象右狮,朝拜水拱来,向大嶂尖山笔架。所谓局小者易发,局大者发大发久发广远。果然是祖地格局。 “大寮龙身/小溪局”是家乡一带风水师所知的一句话。祠前良田无限,绿水常绕,真乃川原献瑞,气象万千。 9、建一村 此处三姓鼎立。图中有一梅县客家式的“围龙屋”,格式形制是揭西唯一。融合了梅县与潮汕风格。为温氏的“新寨”。有龙珠寨场之美誉。 这是东成兄十年前拍的,当大家都想到外面赚钱时,东成兄已经开始关注家乡美了。 百川老师多次讲到:“我走这么多地方,像五经富如此唯美之镇不多见。” 10、珍仔围村 此村高处看是一个圆山,向南向东都有建设,此山骑龙和象,如猛虎下山,后面就是刘氏古寨场,南门坑,号称世代簪缨,历朝科甲,今为曾姓人所居住。 此村向东的下角,出长寿老人。八九十岁的不计其数,上百岁的也站众村之顶尖。而且,符合《黄帝内经》讲的“年百岁而动作不衰”,还可以扫落叶、劈柴。 从高空看,珍仔围村就是九岭十万大山出脉的一颗珍珠,珠圆山润。号称群山蕴珠,众水养珍。 凡乡村之美,要从大处看,也要从细小处观,因此中国人发明了一个太字,就是大家一小点,又叫太极。极大极小谓之太,宏伟要至宇宙,细小要至微尘,都有真善美的存在。 皇宫的殿叫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村落小至一封书信,一个字匾,一块篆刻,一奇石,一古玩,大到航拍宏观照,到数百米高空鸟瞰寨场布局,都尽显真善美。 真是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在五经富住久了,见惯仙境亦平常,每天清晨都有不少小吃,从潮汕大都市开来龙江游泳嬉戏,他们说,到了仙宫洞府!这些蝴蝶蜜蜂般的游客赞赏,才使得我们发觉,五经富大美,小镇真香,文化至善!身在福中,已知足。 (期待大家拍好的乡村之美照片,发到北山学子群,或发过来,由我来加工成五经富乡村美。有文字有图画,不是富贵也儒雅。没文字有图画,虽是好看,传播者寡。)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