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地由于雨水充足(两天不下,三天早早),加之大多农民施肥“一炮轰”、耕作为旋耕,导致目前部分地块玉米植株徒长,如不采取科学措施,后期遇异常天气,一定会造成倒伏减产或绝收。 ![]()
![]() 为避免玉米倒伏发生,必须科学施用化控剂(俗称矮秆药),即“玉米科学施用化控剂九注意”: 一、喷高不喷矮 大家在购买玉米种子时,都已清楚自己买的是高秆(2.8米以上)或低秆(2.6米以下)品种,高秆为美(国)系品种,品质好、好卖粮,但不抗倒伏;矮秆为国产品种,产量高、抗倒伏,但不好卖粮。因此化控剂喷高秆品种,不喷矮秆品种。 二、喷旺不喷弱 玉米生长旺盛的苗,也就是种子生产和经营者忽悠老农民的他的品种比别人品种“高一头”的苗,必喷化控剂,因为玉米苗期得先促进生根、控制茎秆生长,而目前生长旺盛的苗就是徒长苗,根少且浅,后期遇风必倒,因此必喷化控剂;二三类苗、病苗、药害苗等弱苗严禁喷施。 三、喷绿不喷黄 玉米底肥借力了长势黑绿黑绿的苗,必喷化控剂;玉米底肥没借多少力,长势黄绿的严禁喷施。 四、要严格掌握喷施时期,不能过早或过晚化控 玉米化控剂使用时期是玉米6~12叶期(有的化控剂是6~10叶期,按说明使用),以7~9片叶(完全展开叶)为最佳期,这个时期是玉米的拔节初期,喷药后可使玉米茎秆增粗,节间缩短,穗位与株高高度双降低,“霸王根”层数、条数增加,既可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又可促进营养物质向穗部运转,减少空秆、秃尖。 过早(6叶前)化控由于玉米植株太弱,抗逆性较差,极易导致玉米停滞生长,给玉米造成危害。而化控过晚(12叶后)也会对玉米造成危害,极易导致玉米缩节过晚,造成上部粗壮、下部弱小,引发玉米发育生长不良,导致玉米减产;同时玉米拔节期后玉米雄穗开始分化,此时进行化控会影响玉米雄穗分化,导致授粉不良,造成玉米空秆、秃尖等问题。 这里应注意,喷化控剂过早或过晚原因是广大农民不会科学查叶。6~12叶时应采用“5光6毛”查叶法,原因是此时下部有的叶片已枯萎(加之今年局部地区受雹灾),从底往上查就不准确了。根据“5光6毛”查叶法从底往上找有绒毛的叶片,底下第1个有绒毛的叶片即为第6片叶,然后依次往上查,同时看叶片出现叶鞘和叶领的为一个完全展开叶,否则不算。 五、要掌握喷药时间 地多的在晴天上午10时前露水干后、下午2时后喷施,地少的喷药后太阳就落山为最好,减少阳光照射药液蒸发,阴天可全天喷药。 六、要严格按照说明配制药液,不得擅自提高药液浓度,做到不重喷不漏喷,旱天迟喷或少喷,严重干旱可不喷。 七、听好当地天气预报,喷药后4小时遇雨需重喷,重喷时药量要减半。 八、要喷玉米上部叶片,不能全株喷施。 九、不建议与杀菌剂以及杀虫剂混用 上面已经说了,化控剂要喷玉米上部叶片,不能全株喷施;而杀菌剂和杀虫剂必须全株喷施,否则达不到防病治虫目的。另外,粘虫专吃弱苗,草地贪叶蛾由我们农技部门监测来没来(现在还在我国南方),玉米螟我省即将开始放蜂防治(7月5日左右),还混杀虫剂干啥?特别放蜂治螟的地方6月下旬严禁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因其药效长,能杀死赤眼蜂。甚至有些农民把帮我们防治蚜虫、棉铃虫、粘虫等害虫的益虫---草蛉,都当害虫杀死了,多么令人痛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