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代的固定术已得到了高度发展,但牵引术依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给肢体提供持续适当的牵引力、对抗牵引力,用于骨折脱位的整复维持复位、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挛缩畸形肢体的矫正治疗。今天为大家详细讲解牵引技术,值得学习借鉴! 概 述 1.定义 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抗软组织的紧张与回缩,使骨折和脱位得以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 2.牵引的目的
3.使用各种牵引方法时,需高度注意:
牵引的分类 1.手法牵引 主要适用于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的整复,时间短,力量可按需要加大,比如Colle’s 骨折、肩关节脱位等。 2.皮肤牵引
方法:用海绵塑料布包压于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将牵引力传递到骨骼上,胶布远端扩张板,于扩张板中心孔穿绳再通过牵引架的滑轮装置,加上悬吊适当的重量进行持续皮肤牵引。 主要适用于: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的整复,时间短,力量可按需要加大,比如Colle’s 骨折、肩关节脱位等。 注意:
3.骨牵引
方法:通过圆针直接牵引骨骼,从而使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常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 主要适用于:
注意事项:骨牵引的牵引力量大,持续时间长,效果明显,但必须有对抗牵引,加夹板矫正侧方移位,调整肢体体位可纠正旋转移位,纠正成角畸形。每日观察,避免过度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牵引过程中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股骨髁上牵引 【适应症】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穿刺部位:在髌骨上缘2㎝处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进针,防止进针时损伤股动脉。 牵引重量 :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维持量为3㎏ 2)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症】 有移位股骨及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髓关节脱位等。 (临床上因胫骨结节位置表浅易定位,四周软组织少,操作简捷,胫骨结节牵引较股骨髁上牵引更常用) 穿刺部位:胫骨结节顶端下、后各2㎝;由外向内进针,防止伤及腓总神经。 牵引重量:体重的1/7 约7~8㎏,维持量为3 ~ 5㎏。 3)颅骨牵引 【适应症】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患者。 (颈椎病患者很少采用,只有在下颌等牵引处皮肤过敏或其他特殊情况无法使用皮肤牵引的颈椎病患者才可行颅骨牵引法) 穿刺部位 :连接两耳外耳道,做头部冠状线,再做头顶正中矢状线相交一点,以此为中点,在冠状线线上放颅骨牵引钳,两钉齿的位置即为颅骨钻孔部位。 牵引重量 :体重的1/12 ,第1、2颈椎用4㎏,以后每下降一椎体增加1 ㎏。复位后其维持量为3-4㎏。 4)跟骨牵引 【适应症】胫腓骨折、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初期或辅助性治疗。 穿刺部位:内踝尖与跟骨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进针。 牵引重量:体重的1/12,约4—6㎏。 5)尺骨鹰嘴牵引 【适应症】肱骨髁上骨折 穿刺部位: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于肘部内侧、尺骨鹰嘴顶点向下3㎝处由内向外进。 牵引重量 :体重的1/20 ,约2-4㎏。 牵引器具 常见问题及治疗措施 常见问题:
措施:
来源:本文为好医术作者综合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请标注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