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5分钟全面掌握骨科必备牵引术,推荐收藏!

 沐唁majihai 2020-06-26

虽然现代的固定术已得到了高度发展,但牵引术依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给肢体提供持续适当的牵引力、对抗牵引力,用于骨折脱位的整复维持复位、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挛缩畸形肢体的矫正治疗。今天为大家详细讲解牵引技术,值得学习借鉴!

概 述

1.定义

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抗软组织的紧张与回缩,使骨折和脱位得以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

2.牵引的目的

  • 重获骨折端的长度及保持对合;

  • 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减少或释放肌肉痉挛;

  • 保持肢体功能位;

  • 减少局部压力(尤其是在脊柱部压力)对神经的干扰;

  • 稳定骨折断端,防止骨折断端短缩或肌肉挛缩,镇痛,便于骨折愈合;

  • 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 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 解除肌肉痉挛,对局部的血管损伤起到梭形填塞作用,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3.使用各种牵引方法时,需高度注意: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重量:皮牵引不超过 5 kg;骨牵引重量不一,据相关报道显示最重的用到体重的 60%;

  • 牵引过程中要适时检查患肢的血运及神经体征,至少 4 小时检查一次;

  • 检查局部情况,如皮肤,牵引皮条/套,牵引针,牵引绳,以及铅锤;

  • 要严格关注牵引的时长。

牵引的分类

1.手法牵引

主要适用于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的整复,时间短,力量可按需要加大,比如Colle’s 骨折、肩关节脱位等。

2.皮肤牵引

  • 下肢皮牵引带牵引 

  • 双腿悬吊牵引

  • 枕颌带牵引     

  • 骨盆悬吊牵引 

方法:用海绵塑料布包压于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将牵引力传递到骨骼上,胶布远端扩张板,于扩张板中心孔穿绳再通过牵引架的滑轮装置,加上悬吊适当的重量进行持续皮肤牵引。

主要适用于: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的整复,时间短,力量可按需要加大,比如Colle’s 骨折、肩关节脱位等。

注意:

  • 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一般维持3-4周;

  • 在牵引期要定时检查伤肢长度,及时调整重量和体位,防止小腿外旋压迫腓总神经;

  • 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等;  

  • 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或关节。对于皮肤有创伤、炎症、溃疡、粘膏过敏以及静脉曲张等疾病者,不宜使用;

  • 皮牵引操作前,应将局部皮肤洗净、剃除毛发。 

3.骨牵引

  • 股骨髁上牵引

  • 胫骨结节牵引

  • 跟骨牵引

  • 尺骨鹰嘴牵引等

方法:通过圆针直接牵引骨骼,从而使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常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

主要适用于:

  • 成人长骨不稳定性骨折、肌肉强大容易移位的骨折;

  • 骨折部的皮肤损伤,部分软组织缺损,开放性骨折感染或战伤骨折;

  • 患者合并胸、腹或骨盆部损伤者,需密切观察而肢体不宜做其它固定者;

  • 肢体合并血循环障碍,暂不宜其他固定者。

注意事项:骨牵引的牵引力量大,持续时间长,效果明显,但必须有对抗牵引,加夹板矫正侧方移位,调整肢体体位可纠正旋转移位,纠正成角畸形。每日观察,避免过度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牵引过程中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股骨髁上牵引

【适应症】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穿刺部位:在髌骨上缘2㎝处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进针,防止进针时损伤股动脉。

牵引重量 :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维持量为3㎏    

2)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症】 有移位股骨及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髓关节脱位等。

(临床上因胫骨结节位置表浅易定位,四周软组织少,操作简捷,胫骨结节牵引较股骨髁上牵引更常用) 

穿刺部位:胫骨结节顶端下、后各2㎝;由外向内进针,防止伤及腓总神经。

牵引重量:体重的1/7 约7~8㎏,维持量为3 ~ 5㎏。

3)颅骨牵引

【适应症】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患者。

(颈椎病患者很少采用,只有在下颌等牵引处皮肤过敏或其他特殊情况无法使用皮肤牵引的颈椎病患者才可行颅骨牵引法)

穿刺部位 :连接两耳外耳道,做头部冠状线,再做头顶正中矢状线相交一点,以此为中点,在冠状线线上放颅骨牵引钳,两钉齿的位置即为颅骨钻孔部位。

牵引重量 :体重的1/12 ,第1、2颈椎用4㎏,以后每下降一椎体增加1 ㎏。复位后其维持量为3-4㎏。

4)跟骨牵引

【适应症】胫腓骨折、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初期或辅助性治疗。

穿刺部位:内踝尖与跟骨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进针。

牵引重量:体重的1/12,约4—6㎏。

5)尺骨鹰嘴牵引

【适应症】肱骨髁上骨折

穿刺部位: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于肘部内侧、尺骨鹰嘴顶点向下3㎝处由内向外进。 

牵引重量 :体重的1/20 ,约2-4㎏。 

牵引器具

常见问题及治疗措施

常见问题:

  • 有体位不正确、牵引失当造成骨不连的可能:与牵引重量过大或时间过长,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不一致有关;

  • 有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与牵引时体位不当,易损伤或压迫动脉;患肢过度肿胀,牵引致局部压力增高有关;

  • 有牵引针眼感染的可能:与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针眼过大,皮肤过紧造成针眼撕裂;穿入钢针过于松动 ;针眼处包扎过厚,汗液及分泌物不易蒸发有关;

  • 有足下垂的可能:与踝关节未置于功能位;骨牵引时位置不当压迫腓总神经有关;

  • 有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的可能:与病人缺乏功能锻炼知识;早期惧疼,害怕骨折移位不敢活动有关;

  • 有皮肤损伤的可能:由于重力牵拉及长期卧床易形成压疮;

  •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牵引治疗期间,病人需要保持一定的体位,不能随便翻动有关。

措施:

  • 不得随意增加牵引重量;

  • 每日测量患肢与健肢的长度并作记录; 

  • 牵引期间应注意观察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是否一致;

  • 保持牵引装置正常; 

  • 维持合适的体位,保持反牵引力。

  • 严格无菌操作;

  • 观察针眼处渗出情况; 

  • 保持针眼处清洁干燥,针眼处消毒:3次/日;

  • 牵引针出现松动、左右偏移时,不可随手将针推回;

  • 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及时调整策略,嘱抬高患肢,患肢制动;

  • 立即协助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

  • 禁止按摩,停止应用足底静脉泵;

  •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治疗;

  •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来源:本文为好医术作者综合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请标注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