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夏季到来的信号,同时在夏至这一天白昼,也是一年之中最长的一天。在夏至之后,白昼的时间开始逐渐缩短,并于冬至时达到最低极限,然后又开始周而复始。 事实上,古人总结出了很多与夏至有关的俗语,在这些俗语中,可以发现古人的生活轨迹。 俗语“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是农村人才懂的俗语,简单说就是夏至过去之后,农村种地的夫妻就会开始休息。 实际上这句俗语所表达的含义,指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以及农业生产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在这一天到来之时,天气就会逐渐转热。虽然夏至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但它却是敲响酷热警钟的第1个节气。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要做好准备,以防高温天到来之后不小心中暑。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的含义第一、有关俗语的含义 很多人看到这句俗语之后都会特别诧异,因为按照农事的规律来看,春耕之后的夏季,一定要积极照料庄稼。 为什么要过了夏至之后,夫妻都各自歇息了呢?事实上如果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这些资源,就会发现实际上说的是农民生活作息。 在南方地区夏至之后,下雨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多,这种连续不断的阴雨天,又被称作梅雨季节。相信大家都知道南方地区,主要以栽种水稻为主。 水稻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很多水,但如果雨水过多反而会导致涝灾。最重要的是丰沛的雨水,会导致稻田中的杂草丛生。 人们为了不让杂草对庄稼产生影响,所以就会在这个时节不断拔草。相信干过农活的人,一定会知道,在天气特别炎热的时候拔草,其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而对于北方地区来说,在快要到夏至的时候,田地里的小麦基本上就会成熟了。为了避免阴雨天对小麦造成危害,所以人们就会在这个季节抢收小麦。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没有收割机的前提下,这是一件多么累人的工作。相信大家都知道农民主要是靠天吃饭,所以在夏至之后一旦雨水特别多,那么就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从春耕到秋收一大年的时间里,如果遇到年头不好的时候,那么很多劳动付出就会付出东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颗粒无收。 所以对于农村人来说,在夏至农忙过后,可以好好歇息一段时间,这对于辛苦的劳动人民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第二、关于夏至的趣闻在古代社会夏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因为在夏至这一天之后,虽然天气逐渐转热,但是却要比冬季更好过。 为了能够表达对夏至到来的庆贺,古代统治者还会举行祭祀仪式。从周代时期,夏至日开始祭神,直到清代仍然被视作“国之大典”。 在民间老百姓们在夏季时,也会有很多比较有特色的习俗。吃“夏至面”,就是比较受人们欢迎的习俗之一。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其实就是古人对夏至的理解。人们还会将新麦做成饼、馍等寓意“尝新”。 现代人最盼望的放假,其实在古代已经蔚然成风。据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宋代官员在夏至到来之后会有官假,从夏至开始至少要放假3天。 同时,皇帝还会赏赐百官夏至馄饨,这种食俗在现代也依然十分流行。 据《辽史·礼志》记载:“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从这句话中可以了解到,古人在过夏至的时候,会使用彩扇纳凉并佩戴香囊,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驱除身上的汗臭味。 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成语“杯弓蛇影”,其实就源于一次夏至宴会。据汉朝应劭《风俗通》中记载:
结 语“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实际上是一句非常应节气的词语,因为大家都知道夏至到来之后,天气就会逐渐增温并形成高温天气。温度过高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还会对地里面的庄稼产生很大不良影响。 所以在古代民间有很多俗语,其实都与二十四节气或农时有关系。“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说的是夏至后南北方都会多雨,所以一定要及时抢收庄稼避免受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