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比较特殊,既有两个四月,还有两个立春,虽然自古人们都喜欢双数,因为好事成双,但是今年的双四月和双立春对农民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在农村还有“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的说法,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又没有道理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闰四月和双立春的由来。我们现在记录日期的历法有两种,一种是阳历,一种是农历。很多人习惯将农历叫做阴历,其实阴历和农历并不相同。阴历是我国最传统的历法之一,是根据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也就是说,月亮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每年共12个月,月亮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天左右,也就说阴历每个月为29天或30天,全年共354天。 阳历,又叫做太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运动周围为基础定制的,地球每围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再划分成12个月。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平均时间为365天多一些,所以每四年会出现一个闰年,闰年为366天,没有闰月的年份为平年,天数为365天。 解释了阴历和阳历后,我们再来看农历。农历其实是阴历和阳历的结合体,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阳历一年和阴历一年的天数并不相同,所以为了让两者相同起来,每19年中就会多出一个月,多出来的这个月就是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天数为384天,没有闰月的年份为354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方法和阳历的计算方法相同,所以在闰年时就会出现两个立春。 下面我们再来看为何在农村会有“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的说法。农历四月正是春节和夏季交替的季节,随着气温的升高,万物也进入到快速生长阶段。如果是有两个四月的话,那么便意味着当年气温回升的会比较慢,农民播种的时间会有所推迟,农作物种植的时间晚,收获的时间也会晚一些。在以前由于农作物的产量很低,所以每年春天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加上闰四月农民耕种时间和农作物收获的时间的推迟,农民挨饿的日子会很长很长,虽然并不会真的将儿孙卖掉,但是“卖儿孙”这个词语却可以知道闰四月和双立春的年份,农民的日子有多么的艰难。 农村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在生活和劳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虽然农民普遍没有多高的文化,但是总结出来的俗语却值得后代学习和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