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陈春秀“复读”,是恢复权利而非校方恩赐

 清爽可爱 2020-06-26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 李晓亮

山东冒名顶替上学事件,最近不断刷新公众认知。先是信息流:从最初陈春秀案,到接档的王丽丽案,再到爆出两年两百多人大面积“窝案”……

这还仅是山东,如将“查重”雷达扩至全国,还不知涉案数字翻几番。严查类似“积案”,应被主管部门尽快提上日程。只有全国联动,遍翻旧账,制度性彻查追责,才能平息质疑,回应关切。也只有统一善后代偿标准,才不会有个别失职者以“无此先例”为由,推诿卸责,大肆甩锅。比如,陈春秀案所涉山东理工大学,就这样突破刷新公众对“责任”的认知。“重新入学遭拒,山东理工大学:无此先例”。昨儿才引得舆论大哗。

这样的脑回路,及心理素质,超出公众想象。本来,十六年前,就是大学审查不严,山东理工此前承认入学资格审查存漏洞,“考生电子档案”未被篡改,上面还有陈春秀照片。只要有基本责任心,稍加核查,就会发现“货不对板”,拿着所谓入学通知的冒名者,与本尊电子档案上照片不符。较真多盘问下底细,或多打个电话到原籍核实,十几年前错漏本不会发生。

因校方入学把关问题,导致受害者十六年人生被偷甚至被毁,稍有耻感和担当,都该积极寻求谅解和善后代偿,尽力将遗憾减至最少。可是,面对陈春秀“复读”申请,本是修复声誉绝佳机会和挽救形象的公关广告,但山东理工竟大言不惭,一句“无此先例”,推得干干净净。

不由让人感慨,果然此地出现两年两百多起冒名案,不是没有原因的。也能理解,为何王丽丽案中,冒名者同事认为维权“做太绝”“两败俱伤”。可见在当地,有一种“毒”,深入肌理病入膏肓。外界雷霆震怒,内里毫无触动,它们躲在自己世界,兀自逍遥。

好在,经过网友苦口婆心“普法”,山东理工不管是为舆情灭火,还是真态度转变,终于表态“将努力帮她实现愿望”。但,这不是受害人“通过媒体表达就读意愿”,而是恢复本来的受教育权——当年也已考取,因校方失职才未能入学。

所以,如今“复读”对她是行使权利,对校方是迟来的救赎,是补历史欠账,而非迁就舆论的“格外恩赐”。如果学校连这点救赎代偿意识都没有,那即便恢复学籍,也是应付舆论,难保不再出岔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