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疗法:只用一个穴位治疗牙痛

 三和行者 2020-06-26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一般可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卫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

从经络学角度看,手阳明太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1)翳风

治疗风火牙痛。风火牙痛的特点是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用翳风治风火牙痛是笔者从著名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针灸秘验》一书中看到的,用于临床,果然常有针人痛止之效。究其理,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针治牙痛可直达病所,所以对风火牙痛有良教。

翳风(SJ 17)是三焦经的第1 7个穴位,在耳朵的后下方,耳垂后方的凹陷中。

(2)内庭

治疗胃火牙痛。胃火牙痛的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性擅清热;又,按五输穴生克补泻法,胃经实证当取厉兑,因厉兑穴浅不好用手法,所以根据“泻井当泻荥”的原则,可改用内庭。针时用泻法。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刺下关、颊车等穴,如加服清胃散等清热泻火解毒中药,标本兼治,效果更好。同时应嘱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内庭(ST 44)是足阳明胃经的第44个穴位,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赤白肉际处。

(3)太溪

治疗虚火牙痛。虚火牙痛的特点是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腰酸、口干咽

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但年轻人患虚火牙痛者也时有所见。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牙齿疼痛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年老体虚、素体禀赋不足或房劳纵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本病。太溪穴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别名吕细,是肾的原穴,有补肾阴、降虚火之功,故虚火牙痛用之最宜。如《通玄指要赋》说:“牙齿痛,吕细堪治。”针刺时,一般多取双侧用补法。笔者发现,肾虚病人太溪穴处外观多呈凹陷,接之虚软,针后针孔处也呈凹陷,肾虚越厉害,针孔凹陷的程度就越明显,时间就越长:随着肾气的恢复,针孔凹陷的程度和时间也随之减轻和缩短,甚至消失。

此外,笔者还发现,不少虚火牙痛是酉时(下午5~7点)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前针太溪,往往针后牙痛即不再发作,继针数次,可不复发。

太溪(KL3)是足少阴肾经的第3个穴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4)大杼

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20多年前,张善忱老师在给我们讲授《针灸学》时谈到,他自己曾患牙痛,先针常用穴位不效,后想到齿为骨之余,而骨会大杼,所以便自己按压大杼穴,结果痛即止。10年前,我去我的一位老师家,老师的老伴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对针灸也有研究,他笑着对我说:“我现在水平比你老师都高了。我发现了一个治疗牙痛的穴位,就在后背,我牙痛你老师给我扎针没止住,我自己一按这个穴位就不痛了。”我仔细看了看这个穴位,正是大杼穴。

可惜这两位老师现在都已作古,当时也没仔细相问是属于何种牙痛,现在想来,当是龋齿或虚火牙痛,请大家今后一并验证。

大杼(BL11)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1个穴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偏历

治疗各种牙痛,尤其是龋齿牙痛,用其他穴位不效时,此穴往往有效。

记得笔者刚参加工作时,一位针灸老师因牙痛而去口腔医院就诊,当时问他为何不自己针灸.他说针灸只活火牙痛,对龋齿牙痛无效。之后看了一些针灸书也是这么说的。10多年前,笔者患龋齿牙痛,疼痛较剧,因想正好借此机会验证一下针灸对龋齿牙痛是否有效。便未服用任何药物,自己遍针合谷、内庭、太溪、颊车、下关、耳门、丝竹空、三间等穴,连针2天,一天上述穴位轮换针剌数次,毫无疗效。后又从古书中看到,在阳溪穴贴大蒜可治牙痛,便于临睡前将大蒜捣烂如泥状敷于阳溪穴上,再用胶布固定,翌晨醒束时,牙痛已全消,所贴阳溪穴处晚上虽未觉疼痛,但将大蒜取下时发现已经起了不少小水泡,之后牙痛一直未作,但阳溪穴处水泡约20多天才完全好,至今双手阳溪穴处还留有发泡的瘢痕。有了自己这次经历后,我一方面认为针灸治龋齿牙痛确实无效,另一方面也将阳溪贴大蒜之法在讲课时广而告之,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对大部分牙痛有效,但也有少数无效者。

之后,细读《灵柩》,发现《是枢·经脉第十》载:“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曲颊偏齿……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便在临床上有意识地试用偏历穴,结果发现,凡是龋齿牙痛的病人在偏历穴处都有条索状物,并有明显压痛,只要用双手拇指代针用力按压偏历穴处的条索状物,快则数秒,慢则三五分钟,绝大多数患者牙痛即可缓解或消失,至今已治近20例,只有2侧止痛效果不明显。

如数年前我在办公室,学校一教授因龋齿牙痛较剧前来请为针灸治疗,先让其坐于沙发之上,发现其两侧偏历穴处均有条索状物和明显压痛,便用两手拇指指腹用力按揉其处,不到数秒,患者即言疼痛已止,为之继按约三分钟,患者称奇并言谢而去。翌日见之,言牙痛未再发作。

这一亲身经历,让笔者感受最深的就是《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所说的两句名言: “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身为临床医生,对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的病,是心安理得地认为这些病就是投有好办法,还是孜孜以求地去不断研究和探索呢?

偏历(L1 6)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第6个穴位,在前臂背面桡侧的下段,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阳溪亢上3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