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魔监工:纳粹德国的党卫军经济与行政部门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0-06-26
二战时期的德国经济具有令人诧异的生命力,即便是在军力立渐不支的1944年,希特勒依然还能在阿登地区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突击战。
这足见当时德国经济极为坚韧的特性,不过生产奇迹的背后,是无数被迫在集中营高负荷的奴工,以及为战争机器运转而敲骨吸髓般经济掠夺的党卫军组织。

在1939年6月,时任党卫军副指挥(SS-Obergruppenführer)的奥斯瓦尔德·波尔(Oswald Pohl)被授命同经济部长瓦尔特·冯克一起工作,为德国的战争资金进行秘密筹备。
不过负责掌管党卫军所有建设和预算的奥斯瓦尔德,和瓦尔特共事绝非偶然,在纳粹实施了针对犹太人的“最终方案”后,大量的婚戒、黄金饰品、金假牙都遗留在了集中营内的处刑室里。

为了将他们转化为可用的战争资源,党卫军秘密将它们押送至德国帝国银行内,随后交由瓦尔特进行处理,当掉成为资金或者变成银行保险库内的财产。
奥斯瓦尔德的部下在此期间相应开始制作统计表,专门统计每座集中营能如此产出多少资金。而仅仅是从死者身上盘剥获得的收益,一座集中营在九个月内就足足可赚1630枚帝国马克(这还扣除了食物和衣物成本)。

党卫军的积极作用给了纳粹党魁们不小的启发,于是之后的战争时期,党卫军继续成为了纳粹战争熔炉的可怕监工。在希姆莱的党卫军接手德国工业部门后,集中营开始组织奴工为工业生产进行高强度劳动。

1942年3月13日,各个集中营开始集中审查奴工的劳动情况,而同一年里,集中营的主要职能也开始转向组织奴工进行生产,“犹太人必须劳动”的口号也被带进了各个纳粹占领地区,包括突尼斯、明斯克和乌克兰等地。
奥斯瓦尔德·波尔也曾在自己的备忘录里写道:“党卫军的工业部门需要将对犹太人的处罚转变成生产化的高强劳动,为第三帝国的全方位发展给予支持……”。

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将犹太人“通过劳动消灭”成为了当时盛行的一大口号,党卫军监工也通过十分残酷的鞭策和殴打来压榨每个奴工的体力。
逼迫奴工劳动至死,也基本成为了党卫军产业部门的主要工作,哪怕实际上对经济于事无补,党卫军也会逼迫奴工“为劳动而劳动”,这也无疑是纳粹“反犹主义”和支援军事工业的实用主义的双重结合。
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波兰集中营被更多用来生产补给品,但是随着需求的飞快增长,集中营也面临扩张过快后的管理困境。
随着二战德国在初期的迅速胜利,野心膨胀的希特勒开始萌生了建设“日耳曼尼亚”的春秋大梦,希姆莱也为此迎合元首,提出加快党卫军自身的改组和扩张。

奥斯瓦尔德·波尔的党卫军部门也借此得以扩大力量,相对应的广大东部地区集中营也被划设成了“德国东部补给生产区”,相关管理者也都由党卫军成员担任。
除了服务国家军事部门,集中营也会为一些德国私人企业工作,包括生产飞机引擎的亨克尔公司、化工行业巨头IG法本公司(IG Farben)、电机企业西门子公司等等。
这些公司实际也与德国重要的战备生产有着各种联系,而为了支撑起这么大的工程,集中营奴工人数从1939年的21400人增加到1944年的524286人。

秘密军事设施也有大量集中营奴工参与建设,比如施佩尔十分热衷的地下V2火箭发射场,山脉中藏匿的德国导弹发射场实际都有奥斯瓦尔德组织奴工进行工作。
不过施佩尔依然并不欣赏党卫军的表现,在他平步青云,把稳军备部长的位置后,解散了奥斯瓦尔德的党卫军部门,将集中营劳动的具体事宜改由各地部门接手。

这些举措也许并不像是施佩尔对集中营劳工的同情,而更多是出于在纳粹高层争夺经济管辖权的政治斗争,不过死在集中营的无数生命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了。
直到1944年,依然有25万奴工为纳粹做着非人的高强劳动,另有17万人在地下工厂进行劳动,以及有15000奴工死在了盟军的轰炸当中。

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可怕罪行都在1947年的纽伦堡审判文件中写明,并成为了对希姆莱定刑的重要罪证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