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

 江山寻梦 2020-06-26
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病。冠状动脉舒缩机能紊乱,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对本病的发生也起重要作用。冠心病临床表现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为主,亦常突然发生胸骨后或心前区绞痛,兼有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中医学的真心痛、厥心痛、胸痹等与本病的临床表现相类似。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常与年老体衰、肾气不足;或膏梁厚味,损伤脾胃;或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寒邪侵袭,占于胸位,胸阳痹阻等有关。其基本病理是心阳不振,痰瘀内阻。在发病过程中,心、脾、肾是病之根本、气滯、血瘀、痰浊、阴寒是病之标。
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脉律不整而脉结代。心阳不振,阴寒、痰浊内聚,痹阻脉络,则邪闭心胸而胸闷,心胸疼痛、甚则绞痛。膏梁厚味,损伤脾胃,助湿生热,运化失常,痰浊内生、气机阻滞,可使气血来往受阻,致使气血凝结而发生胸痛等。年老体衰,肾气不足,肾阳虚则脾胃失去阳气温煦、运化无力,以致营虚血少,脉道
不充,血行迟涩,则心失所养;肾阴虚,则虚热内生,灼液为痰,痰热上犯于心。七情内伤,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以致心脉痹阻。寒邪侵袭,寒则凝,气不通,血不行,不通则心胸疼痛。
总之,本病病机性质总属本虚标实,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瘀血三者交互为患,夹杂并见为标实;而心、脾、肾亏损为本病之本,其本虚又有阳虚、气虚、阴虚之别。
【辨证论治】
本病多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既有阴寒、痰浊、瘀血之邪,又有阴阳气血之亏,在治则方面,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疼痛期以“通”为主,活血化瘀,宣痹通阳,豁痰散结,芳香开窍;疼痛缓解期,以调整脏腑气血,培本扶正为主,有时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但“通”不可伤正,“补”不可留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