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出来的园林

 苏迷 2020-06-26
《姑苏晚报》
2020-06-20 

  柯继承

  园林中的花卉树木,都是园主在天、地、人三者中求得平衡、求得适度、求得和谐的审美诉求和情趣表达。

  2018年10月下旬,应邀参加“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园林纪念护照新闻发布会。会上,一位园艺师用他独有的语言风格,大声地说:园林是种出来的!”一“个“种”字,令我深有感触。

  园林是种出来的,这是因为世间园林,无论古今中外,在最初的意义上,都是以植物为主体的。即使以现当代概念而言,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即水、山、植物、建筑,其中最少不了的就是与山水互为依存、与建筑映衬相成的花卉树木。而花卉树木的甄别遴选,采运递送,沃以肥土,浇以甘霖,目的都是为了能在园林中栽植与培育。

  园林是种出来的,还因为园林中的花卉树木,从形式到意趣,模仿天然形胜也好,重视人工装饰也好,都必须遵循四季轮回、万物兴衰的轨迹,春种,夏忙,秋收,冬藏。

  园林是种出来的,更因为园林中的花卉树木,需要人们尽心的关注、精心的培植、细心的呵护。以充足的时间和长久的耐心为代价,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才能造就满意的空间造型与艺术价值。

  园林中的花卉树木,都是园主在天、地、人三者中求得平衡、求得适度、求得和谐的审美诉求和情趣表达。它既是园中的造景素材,也是人们观赏的主题。以苏州现在最大的古典园林拙政园为例,在明代建园之初,就着意栽花植林,在园主王献臣好友、江南文坛领袖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以花木命名的景点,就占了一半以上,如芙蓉隈、柳隩、水华池、听松风处、玫瑰柴、珍李坂、蔷薇径、桃花沜、湘筠坞、槐幄、芭蕉槛、竹涧等;有的字面上未明,但其内隐含花木,如繁香坞(杂植牡丹、芍药、海棠、紫瑶诸花)、倚玉轩(美竹)、待霜亭(柑橘)、得真亭(桧柏)、瑶圃(梅花)、嘉实亭(原指江梅,后借指枇杷)等。据统计,今拙政园中,单是树木就多达一千两百五十余棵。所有花木,按观赏植物学细分,就有七大类(即林木类、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藤蔓类、竹类、草本和水植物类),共同支撑起了“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的人间仙境。

  花卉树木在园林中担任着文化符号的角色,在诗情画意中承载和传递园主寄托的思想与愿望,并是参悟人生的“道具”或起着“格物”作用,是其他园林元素及艺术难以替代的。但是,长期以来,林林总总的园林著述,都重在“造”上,不重在“种”上,即重在对叠山理水和亭台楼阁建筑艺术的探索与总结上,对园林花木“本真”的文化探索及其附丽的人文故事,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比较吊诡的,也引起了许多专家、热心人士甚至众多游客的疑惑与不解。

  早在2015年3月,苏州市文联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晚霞工程项目“吴地祥瑞文化调查研究”,园林植物文化的研究终于提到议事日程上了。由柯怡雯领衔实施的关于“苏州园林祥瑞植物与祥瑞动物”的课题研究,2016年末提前结项,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和赞同。其中关于“园林祥瑞植物”的一章,更是得到了相关部门及出版社的重视与关注。2017年初起,我和柯怡雯在“园林祥瑞植物”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增补了内容,调整、更新了篇章结构,除部分章节外,大部分资料都是柯怡雯逐步提供并草拟,然后由我成稿交给出版社。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独具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以及价值与观念,都是其他文明无可替代的,其中就包含了博大精深的花木园艺文化。它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民情民俗,不仅独特,也格外优秀,对它的探索、研究、提炼以及通过创新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在本书的策划、撰写和成稿过程中,许多朋友予以热情的关注与帮助,其中,沈亮先生与余嘉女史贡献犹大,而编辑部的几位蕙心兰质的编辑为书稿的精美与雅致付出了不少的心力,谨致以衷心的感谢。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本文为《园林花笺》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