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减排对策

 wujinlan吴金兰 2020-06-26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减排对策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肖宏伟 时间:2015-09-18

201411月,中美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方首次正式提出,计划2030年左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这一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我国政府已向世界正式宣布,未来将通过限定碳排放总量,加快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探讨如何碳减排。

一、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1、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是促进工业领域碳排放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受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工业增长具有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工业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占据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70%左右。目前我国整体已步入工业化后期,距离基本完成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为80%)还有近10个百分点的空间,距离完成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为100%)还有近30个百分点的空间。从工业化国家经验来看,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前,工业化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相应增加约0.6亿吨;工业化水平超过80%以后,碳排放增长主要来源于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工业化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二氧化碳排放则相应增加约0.3亿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工业领域的碳排放还将保持一定的刚性增长。

2、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推动交通和建筑领域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化率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城镇化过程中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交通和建筑领域,交通和建筑等部门当前占碳排放总量的近30%。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为主向城镇经济为主转变的阶段,2020年、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60%70%。按OECD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中国城镇人均生活能耗约是农村人均水平的1.5倍、城镇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约是农村地区的4.5倍,相应的总能耗和排放约为农村水平的3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交通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将呈刚性增长。

3、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短期难改,是碳排放增长的根源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近几年来,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略有下降,但仍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75%、消费总量的65%左右,主体能源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201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预计从上年的9.8%提升到11.1%,煤炭比重从66%下降到64.2%。虽然2015-2030年间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预期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进一步优化至20%,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0%左右,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依然难以改变。同等标煤下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分别为2.6222.0091.500/吨标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碳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4、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碳减排的关键手段

在能源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难度大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我国碳减排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煤炭来说,洗选煤技术、型煤技术、水煤浆技术、先进脱硫技术、低NOx燃烧技术、先进脱硝技术、除尘技术、COx捕捉技术、煤气化技术(IGCC)、煤基替代等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转化技术是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对于石油来说,勘探开发技术、深海采油技术、页岩气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等技术是碳减排的重要路径;对于天然气来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液化天然气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天然气家庭轿车、天然气城际客车、天然气重型卡车和轮船等技术攻关是碳减排的重要来源;对于非化石能源来说,分布式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等技术是零碳排放的重要保障。

5、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是碳减排的重要杠杆

能源价格的上涨有助于碳排放的减少,考虑能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效应,如果能源价格高于其他要素价格,市场主体将用其他要素来替代能源,从而减少能源使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碳排放。目前,我国能源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扭曲,表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的价格偏低。以煤炭价格为例,一直以来,煤炭作为相对能够自给的、较为低廉的能源品种,在煤炭价格没有考虑资源环境等外部成本的背景下,煤炭产能不可避免地过度开发和使用,从而导致碳排放快速增长。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消费中,碳排放因子最低的天然气受目前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及低油价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天然气消费需求释放强度低,亟需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来促进碳减排。

二、碳减排对策

1、坚持走低碳工业化发展道路

在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碳排放增长的双重背景下,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坚持走工业低碳发展之路,以达到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协调发展。一是促进工业向低碳绿色化方向转型,重点加大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采矿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高碳排放工业行业的低碳化力度;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传统产业低碳化升级改造,支持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高附加值、低排放的低碳产业集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低碳能源、设备制造、绿色建筑业、生态旅游业等低碳产业;三是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节能减排资金配套、税费减免、补贴等政策支持,激励和引导工业企业走低碳化之路。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融入低碳理念

从人口、社会、经济、空间结构、技术等多个维度,融入低碳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减少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尽早实现碳排放峰值的到来。一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大强制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力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气候条件、地方风俗相适宜的绿色建筑标准;二是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建设,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加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加快交通节能新技术的研制推广,充分挖掘交通部门的节能潜力;三是城镇化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理念,通过倡导低碳消费模式来提高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3、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是碳减排的关键。一是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对重点地区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制,同时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削减京津冀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煤炭消费总量;二是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按照输出与就地消纳利用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并举的原则,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三是在水力资源富裕,环境条件较好,地质构造适宜的地区,积极有序推进大型水电项目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电站,开展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和建设,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

4、加强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强化低碳技术的创新,营造良好的低碳发展环境,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来促进碳减排。一是加大碳减排科技研发投入,将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作为重点资金投入对象;二是落实《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要求,加快燃煤电站节能减排改造步伐,提升煤电高效清洁利用水平,打造煤电产业升级版;三是加大对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煤矿区循环经济、煤层气开发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矿山机械再制造等技术研发、示范及应用的支持,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5、推进能源价格改革

运用价格杠杆作用控制日益紧张的能源消费量和日趋增长的碳排放量。一是深化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抓住当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有利时机,改进油价调整的周期和方法,将政府指导价改为政府监督价,企业在政府监督下按照市场供求变化自主调价,政府通过税收调节机制来体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能源安全等政策目标;二是理顺进口气定价通道阶梯气价,通过阶梯气价把部分亏损或者补贴压力合理转移到下游,引导上游更多发展天然气进口、进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利用;三是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加快电价改革,在保障居民、农业、公共机构的最低用电需求下,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完善输配电定价机制,培育竞争性电力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