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痤疮疤

 医乃仁术911 2020-06-26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及瘢痕的天然药物复方,特别是含有丹参酮提取物和积雪草 总苷的天然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痤疮患者极易在患处留下瘢痕,瘢痕发生率为31.9%。中重度痤疮患者常见的瘢痕多 为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表现为突出表面,外形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实韧, 有灼痛及瘙痒感。增生性瘢痕往往延续数月或几年以后,才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

目前市场上的痤疮治疗药物主要有维甲酸类、抗生素类、中成药类等多种产品,其共 同的缺陷是,治疗痤疮时不能同时有效的减少或预防痤疮后病理性瘢痕、色素沉着的产生。

痤疮集中于面部发作,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面部美观。因此,开发既能治疗痤疮又能对 瘢痕或色素沉着等病理症状起防治作用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成为必然需求。

其它原因造成的皮肤瘢痕,如外伤,手术创伤、烧烫伤、疤痕疙瘩及硬皮病,也需 要有效和安全、低毒的药物进行治疗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治疗痤疮及瘢痕提供一种高效、安全、低毒的天然药物。

本发明研制了一种丹参酮提取物与积雪草总苷组方的复方,达到了上述发明目的。发 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痤疮及瘢痕的药物组合物,含有隐丹参酮和积雪草总苷,其中:

口服药物中隐丹参酮和积雪草总苷用量比(重量份)是:隐丹参酮∶积雪草总苷=5~ 60∶1~20。优选用量比(重量份)是:隐丹参酮∶积雪草总苷=10~40∶1~10。

本发明所述的积雪草总苷(Jixuecao Zonggan EXTRACTUM HERBA CENTELLAE)为伞 形科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的全草经加工制成的总苷,为市售品。 按积雪草总苷干燥品计算,含总苷以羟基积雪草苷(C48H78O20)和积雪草苷(C48H78O19) 的总量为55.0%。参照国家药品标准WS3-B-2596-97-2002的表述方式,所述口服和外用 制剂中所述积雪草总苷用量均为提取物的用量,不用折成纯品。

所述隐丹参酮是丹参酮提取物(Danshentong Tiquwu ALCOHOL EXTRACTUM SALCIAE MILTIORRHIZAE SICCUS)中的有效成分,所述丹参酮提取物是用乙醇提取得 到的丹参脂溶性提取物。

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口服制剂中,每个单位制剂如中(如每粒、每片、或每袋)含 隐丹参酮5mg~60mg,积雪草总苷1~20mg。优选口服制剂中含隐丹参酮10mg~40mg, 积雪草总苷1~10mg。

片剂或胶囊制剂常规用量每人每天服用1~12粒。其它口服剂型如口服液、糖浆剂、 颗粒剂、丸剂、散剂等的药物含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片剂或胶囊的含量推算。

外用制剂含隐丹参酮0.005%~0.05%(W/W),积雪草总苷0.5~5%(W/W)。优选外用制 剂中含隐丹参酮0.01%~0.03%(W/W),积雪草总苷1%~2.5%(W/W);

该组合物外用制剂通常每日局部使用1~4次,其用量根据不同病情、以及痤疮及瘢 痕的严重程度由临床医生确定。

上述口服和外用制剂中所述含量为隐丹参酮纯品和积雪草总苷提取物的用量。

发明中所述丹参酮提取物(Danshentong Tiquwu ALCOHOL EXTRACTUM SALCIAE MILTIORRHIZAE SICCUS)是用乙醇提取得到的丹参脂溶性提取物。可用以下两种方法 提取:

1、渗漉法

取丹参,粗碎,加乙醇渗漉,将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浓缩液体积(ml)∶药 材重量(g)≤1∶1,水洗,离心得沉淀,减压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2、回流法

取丹参,粗碎,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到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 并浓缩至至浓缩液体积(ml)∶药材重量(g)≤1∶1,水洗,离心得沉淀,减压真空干燥, 粉碎成细粉,即得。

在配制本发明药物时,所用的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含量应不低于2.1%,丹参酮 IIA的含量应不低于9.8%;优选的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含量为5~20%。

配方药理分析:

丹参酮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菌、抗炎、雌激素样作用,还可抑制皮脂分泌、改善血循环、 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痤疮、感染性疾病,也有用于治疗烧伤和瘢痕疙瘩的 报道。

积雪草苷具有抗菌、抗炎、抗溃疡、抗黑色素沉着、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皮肤溃疡、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也有联合治疗黄褐斑、结节性 痤疮和防治瘢痕的报道,特别是可用于治疗外伤、手术创伤、烧伤、疤痕疙瘩及硬皮病。

因此,两者的功效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也有可相互补充的地方,可以起到协同增效和 互补的目的。将丹参酮和积雪草苷组方,针对痤疮的病理过程:①皮脂分泌过多②粉刺③ 丘疹、脓胞④结节、囊肿⑤瘢痕,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在治疗痤疮的同时对瘢痕、 色素沉着等起到防治作用,并且丹参酮与积雪草苷的安全性很高,副作用轻微,与其他治 疗痤疮的常规药物相比有显著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可以口服或外用。可根据需要,按照本领域公知的制药方法制成多 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软膏剂、凝胶剂、 乳膏剂、喷雾剂、滴丸剂、贴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等。

根据药物的不同剂型和要求,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可加入他药物可接受的辅料,如 赋形剂、防腐剂以及外用药常用的辅料等。

本发明的复方既可用于治疗痤疮,又能用于治疗因痤疮和其它原因引起的瘢痕,如用 于外伤、手术创伤、硬皮病或烧烫伤造成的皮肤瘢痕的治疗修复。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复方制剂,本发明进行了药效学对比试验,将丹参酮提取物、积 雪草总苷、该两种药物联合用药,与本发明的三种药物组合物进行了对比,并且对比了胶 囊和乳膏两种剂型。

多种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分别优于两种单方制剂和两种药物联合用药, 对痤疮及瘢痕有显著疗效。(详见实施例13、14)。

经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安全性好(详见实施例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借助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但应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加 以限制。

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积雪草总苷购自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积雪草总 苷的标示含量为55%(W/W);

丹参酮提取物采用以下提取方法得到,所得提取物中隐丹参酮含量为10%(W/W)。

丹参酮提取物的提取:

取丹参药材10kg,加8倍量95%乙醇渗漉,渗漉液60℃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约10L, 加水洗3次,第一次用水30L,第二次用水10L,第三次用水5L,每次搅拌约5分钟,离 心,所得沉淀于60℃减压真空干燥,再粉碎成细粉,即得。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提取物 的隐丹参酮含量为10%。

表1实施例1~12制剂中两种活性成分含量一览表

*丹参酮提取物的隐丹参酮含量为10%

**积雪草总苷的含量为55%(W/W)

***颗粒剂总重量为1000g

实施例1丹参酮积雪苷胶囊

丹参酮提取物220g,积雪草总苷7g,淀粉40g,羧甲基淀粉钠10g,糊精13g,70% 乙醇适量,制成1000粒(每粒含隐丹参酮22mg,积雪草总苷7mg)。

实施例2丹参酮积雪苷胶囊

丹参酮提取物190g,积雪草总苷6g,淀粉50g,羧甲基淀粉钠18g,糊精25g,70% 乙醇适量,制成1000粒(每粒含隐丹参酮19mg,积雪草总苷6mg)。

实施例3丹参酮积雪苷胶囊

丹参酮提取物150g,积雪草总苷3g,淀粉70g,羧甲基淀粉钠28g,糊精41g,70% 乙醇适量,制成1000粒(每粒含隐丹参酮15mg,积雪草总苷3mg)。

实施例4丹参酮积雪苷片

丹参酮提取物200g,积雪草总苷3g,乳糖40g,可压性淀粉30g,羟丙纤维素20g, 硬脂酸镁5g,70%乙醇适量,制成1000片(每片含隐丹参酮20mg,积雪草总苷3mg)。

实施例5丹参酮积雪苷胶囊

丹参酮提取物250g,积雪草总苷15g,淀粉10g,羧甲基淀粉钠5g,糊精8g,70% 乙醇适量,制成1000粒(每粒含隐丹参酮25mg,积雪草总苷15mg)。

实施例6丹参酮积雪苷胶囊

丹参酮提取物400g,积雪草总苷6g,淀粉45g,羧甲基淀粉钠28g,糊精25g,70% 乙醇适量,制成1000粒(每粒含隐丹参酮40mg,积雪草总苷6mg)。

实施例7丹参酮积雪苷片

丹参酮提取物150g,积雪草总苷10g,乳糖50g,可压性淀粉15g,羟丙纤维素11g, 硬脂酸镁3g,70%乙醇适量,制成1000片(每片含隐丹参酮15mg,积雪草总苷6mg)。

实施例8丹参酮积雪苷颗粒剂

丹参酮提取物60g,积雪草总苷1.2g,乳糖粉800g,硬脂酸镁138g,70%乙醇适量, 制成1000g颗粒(每g颗粒制中含隐丹参酮6mg,积雪草总苷1.2mg)。

实施例9丹参酮积雪苷软胶囊

丹参酮提取物200g,积雪草总苷5g,大豆油100g,明胶50g,甘油20g,蒸馏水50g, 制成1000粒(每粒含隐丹参酮20mg,积雪草总苷5mg)。

实施例10丹参酮积雪苷乳膏

丹参酮提取物1.5g,积雪草总苷25g,硬脂酸100g,十六醇20g,单硬脂酸甘油酯 10g,液体石腊10g,羟苯甲酯0.8g,羟苯丁酯0.2g,甘油140g,氢氧化钾5g,乙醇10g, 蒸馏水加至1000g。

实施例11丹参酮积雪苷乳膏

丹参酮提取物2.5g,积雪草总苷10g,液体石蜡200g,硬脂酸150g,羊毛脂100g, 三乙醇胺50g,甘油90g,蒸馏水适量至1000g。

实施例12丹参酮积雪苷凝胶

丹参酮提取物2g,积雪草总苷15g,PEG400450g,己二醇80g,吐温8020g,卡波 姆30g,乙醇胺6ml,苯甲醇10g,蒸馏水加至1000g。

实施例13本发明复方(胶囊剂)与两种单一药物药效学对比试验

一、实验药物

1.实施例1药物(每粒含隐丹参酮22mg,积雪草总苷7mg,每粒装约0.3g)

2.实施例2药物(每粒含隐丹参酮19mg,积雪草总苷6mg,,每粒装约0.3g)

3.实施例3药物(每粒含隐丹参酮15mg,积雪草总苷3mg,每粒装约0.3g)

4.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每粒含隐丹参酮19mg,每粒装约0.25g)

5.积雪苷片(上海秀龙中药有限公司,每片含积雪草总苷6mg,每片重0.1g)

二、试验方法及考察内容

1、各药物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抑菌作用比较

称取以上各实验药物各100粒/片,碾碎,用糊精稀释到50g,充分混匀,再用蒸馏水溶 解,50ml容量瓶定容,倒入输液瓶,盖薄膜,压胶塞和铝盖,高压灭菌。试验时取混悬液 1ml用肉汤作等倍稀释(1∶1,1∶2,1∶4,1∶8,1∶16,1∶32,1∶64,1∶128)使浓 度分别为:500,250,125,62.5,31.25,15.625,7.82,3.91mg/ml。制备细菌悬液,测 定浓度为5×106CFU·mL-1,取0.1mL菌悬液分别接种到含不同浓度受试液的营养肉 汤的试管中,作为试验组样本;同样方法接种不含受试液的营养肉汤的试管中,作为阳性 对照样本,只含营养肉汤的试管作为阴性对照;37℃培养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48h,37℃厌氧培养痤疮丙酸杆菌72h(严格厌氧环境下培养并有指示剂确认),观 察有无细菌生长,确定细菌不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2.抗炎作用——各试验药物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比较

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将昆明种雄性小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同 容量生理盐水)、实施例1的药物组合物组(0.864g/kg)、实施例2的药物组合物组 (0.864g/kg)、实施例3的药物组合物组(0.864g/kg)、丹参酮胶囊组(0.72g/kg)、积 雪苷片组(0.144g/kg)和联用组(联用丹参酮胶囊与积雪苷片,前者0.72g/kg,后者 0.144g/kg)采用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末次给药45m in,n,以二甲苯棉 球(0.05ml/只)涂擦小鼠右耳5S,15min后处死小鼠,用6mm直径扩孔器对小鼠 双耳同部位切下,称重,计算耳廓肿胀度均值和抑制率,观察实验药物组合物的抗炎作用, 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t检验。

3.各试验药物对兔耳廓痤疮模型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比较

建立油酸/痤疮丙酸杆菌致兔耳痤疮模型:新西兰兔64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体 重随机分为造模组56只、空白对照组8只。对造模组56只新西兰兔造模:在新西兰兔右 耳内侧面耳管开口处备皮2cm×2cm范围,每日涂抹油酸1次,0.5mL/次,连续2周,并 在涂抹油酸的第12天,在耳廓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备用液200μL,注射后第3天取2只 新西兰兔造模处皮肤活检、病理切片观察,确定模型形成。将56只新西兰兔模型随机分为 模型对照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丹参酮胶囊组、积雪草苷片组和联用 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 组用药剂量分别为对照的药物组合物每天0.288g/kg,丹参酮胶囊组每天剂量为0.24g/kg, 积雪苷片每天剂量为0.048g/kg,联用组每天同时使用丹参酮胶囊和积雪苷片,剂量为单用 之和。灌胃1次/d,连续4周,观察并记录新西兰兔一般情况。4周后于兔右耳涂油酸处及对照 组兔耳同一部位取皮肤组织活检,以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 察组织学改变。

根据毛囊扩张程度、角化物质多少及其病理变化分为4级:

0级,皮肤表层、皮脂腺、毛囊、真皮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级,皮肤表层复层鳞状上皮增厚、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

++级,皮肤表层复层鳞状上皮明显增厚,真皮层有脓肿形成,脓肿周围管扩张、充 血、胶原纤维增生,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

+++级,皮肤表层复层鳞状上皮明显增厚,真皮层有脓肿形成,在皮肤表面破溃,脓肿 周围管扩张、充血、胶原纤维增生,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采用DAS统计软件,对病理 组织学检查的比较采用等级资料Ridit分析。

4.瘢痕抑制作用比较——各试验药物对兔耳瘢痕的发生率及瘢痕增生指数的作用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用30g/L戊巴比妥钠(30mg/kg)作耳缘静脉麻醉,严格无 菌操作技术下,在兔耳腹侧沿长轴避开可见血管,作1cm×1cm大小创面,创面间隔1 cm以上,去掉兔耳全层皮肤及软骨膜,创缘用烙铁烧灼,每只兔耳作6个相同创面。术 后创面暴露,待创面自行愈合。在兔耳术后第6天,待创面较干燥后,将兔随机分成模型 对照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丹参酮胶囊组、积雪苷片组、联用组(联 用丹参酮胶囊与积雪苷片),每组4只兔,每个兔耳6个创面。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生理 盐水,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用药剂量分别为对照的药物组合物每天 0.288g/kg,丹参酮胶囊组每天剂量为0.24g/kg,积雪苷片每天剂量为0.048g/kg。每日1次, 共4周,第28天统计兔耳瘢痕的发生率,并在麻醉情况下,处死兔子,切取瘢痕组织标 本,测定瘢痕增生指数(瘢痕高度与正常皮肤高度之比)。

三、实验结果

1.抑菌作用

表2各药物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g/ml)

  组别   痤疮丙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实施例1   7.82   7.82   3.91

  实施例2   15.63   7.82   7.82

  实施例3   31.25   15.63   15.63

  丹参酮胶囊   31.25   15.63   15.63

  积雪苷片   31.25   31.25   15.63

从上表看,实施例1、2、3及两个阳性对照药物对三个致病菌都有抑菌作用,实施例1、 2中丹参酮提取物与积雪草总苷含量较高,抑菌作用也最好,含量低的实施例3抑菌作用与 丹参酮胶囊、积雪苷片相似。实施例2的组合物中的丹参酮与积雪草总苷含量与单用的丹 参酮胶囊、积雪苷片含量相同,但抑菌作用优于两个单用药物,说明组合物对抑菌有协同 增效作用。

2.抗炎作用

表3各试验药物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组别   动物只数/n   肿胀度/mg   抑制率/%

  空白组   10   11.24±3.79   -

  实施例1   10   4.24±3.06   62.28**

  实施例2   10   5.87±2.96   47.78**

  实施例3   10   6.89±2.68   38.7**

  丹参酮胶囊   10   7.27±3.21   35.32**

  积雪苷片   10   7.45±3.04   33.72**

  联用组   10   6.11±2.98   45.64**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从上表看,各药物均有较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中以实施例1最显著,其次是实施例2的 组合物,丹参酮与积雪草总苷含量较低的实施例3效果略优于丹参酮胶囊和积雪苷片。虽 然联用组效果优于单用,但仍不如实施例1组、2组抗炎效果好。

3.对兔耳痤疮模型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表4各药物对兔耳廓痤疮模型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比较

  组别   动物只数/n   0   +   ++   +++   p

  空白组   8   8   0   0   0   0.000**

  模型对照组   8   0   1   3   4

  实施例1   8   1   6   1   0   0.004**

  实施例2   8   0   5   3   0   0.027*

  实施例3   8   0   1   6   1   0.258

  丹参酮胶囊   8   0   4   3   1   0.042*

  积雪苷片   8   0   2   5   1   0.176

  联用组   8   0   4   4   0   0.03*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空白对照组新西兰兔耳廓表皮、肌肉、皮脂腺、软骨均未见明显病变模型对照组表 皮角化过度,表皮和毛囊上皮的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相邻扩张的毛囊互相融合,毛囊口 及漏斗部充满角化物质,皮下均有多个脓肿形成,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渗出,组 织水肿明显,肌肉变性断裂等,符合人痤疮模型。

给药4周后,实施例1、实施例2组对油酸/痤疮丙酸杆菌致新西兰兔耳廓痤疮模型 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化脓性炎症明显减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实施 例3组的化脓性炎症有所减轻,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三个阳性对照组也有 较好治疗作用,但积雪苷片组相对较差,与模型组对比无显著差异。联用组优于单用的丹 参酮胶囊组,但不如实施例1、2组。

本研究表明组合物对油酸/痤疮丙酸杆菌致引起的新西兰兔耳廓痤疮模型有明显的治 疗作用,并随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延长而增强。高剂量效果优于丹参酮胶囊与积雪苷片联 用。

4.瘢痕抑制作用

表5 术后28d兔耳瘢痕的发生率(n=48,%)

  组别   对照组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发生率%   93.75   (45/48)   25   (12/48)**   31.25   (15/48)**   39.58   (19/48)**

  组别   丹参酮胶囊   积雪苷片   联用组

  发生率%   45.83   (22/48)*   37.5   (18/48)**   35.42   (17/48)**

表6术后28d兔耳瘢痕的增生指数(X±S,n=48)

  组别   对照组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增生指数   4.22±0.83   1.85±0.47**   2.12±0.33**   3.18±0.48*

  组别   丹参酮胶囊   积雪苷片   联用组

  增生指数   3.24±0.47*   3.02±0.65*   2.51±0.37**

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从上两表看,几组对瘢痕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实施例1>实施例2>联用组>积 雪苷片组>实施例3>丹参酮胶囊组。

本实验结果显示组合物对于增生型瘢痕具有抑制作用,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丹参酮与积 雪草苷药物联用,且使用较之方便。

实施例14本发明复方(乳膏剂)与两种单一药物药效学对比试验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药物

1.实施例10的组合物乳膏(含隐丹参酮量为0.15‰,积雪草总苷2.5%)

2.积雪苷霜软膏(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积雪草总苷2.5%)

3.丹参酮乳膏(含隐丹参酮量为0.15‰,自制,与实施例10的组合物乳膏基质相同)

二、实验方法

1.采用体外抑菌试验,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3,测定各实验药物对痤疮丙酸杆菌、金葡 菌和表葡菌的MIC值。

2.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 分别于右耳给药3d,每次0.5g,实验当日再给药一次后30min,于每鼠右耳廓双面涂二 甲苯0.05ml,1h后处死动物,用直径8mm的打孔器,取下双耳同部位的耳片,称重, 计算各实验药物组的耳廓肿胀度均值和抑制率,观察实验药物组合物的抗炎作用。

3.建立油酸/痤疮丙酸杆菌致兔耳痤疮模型,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3,对各实验组兔 涂擦对应的实验药物,每日1次,0.5g/次,连续4周,4周后于兔右耳涂油酸处及对照组兔 耳同一部位取皮肤组织活检,以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组 织学改变。分析方法同实施例13。

4.建立兔耳瘢痕模型,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3,在兔耳术后第6天,待创面较干燥后, 将兔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只兔,每个兔耳6个创面),创面灶内分别涂擦以 上实验药物组合物,每日1次,共4周,第28天统计兔耳瘢痕的发生率,并在麻醉情况 下,处死兔子,切取瘢痕组织标本,测定瘢痕增生指数(瘢痕高度与正常皮肤高度之比)。

5.皮肤急性毒性实验: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为完整 皮肤和破损皮肤,各设一个赋形剂组和一个高剂量组。高剂量组一日内涂受试物实施例7 的组合物乳膏3次,每次2g,每次间隔8小时。赋形剂组涂以等量软膏基质。试验时,将受 试物均匀涂抹于动物背部脱毛区,用无菌纱布、胶布固定。24小时后,用温水去除残留的 受试物和基质,逐日观察,连续14天。观察指标给受试物后注意观察动物的全身中毒表现 和死亡情况,包括动物体重的变化、皮肤、毛发、眼睛和粘膜的变化、呼吸、循环、中枢 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等的变化。若有死亡的动物则需进行尸检和肉眼观察。当有肉眼可见 病变时,则需进行病理学检查,逐日记录动物体重。

三、实验结果

1.体外抑菌作用

表7各试验药物的MIC值(mg/ml)

  组别   痤疮丙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实施例10   31.25   15.63   7.82

  积雪苷霜软膏   62.5   31.25   15.63

  丹参酮乳膏   31.25   31.25   15.63

从上表看,组合物乳膏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效果优于单用的积雪苷霜软膏和丹参酮 乳膏。

2.抗炎作用

表8各试验药物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组别   动物只数/n   肿胀度/mg   抑制率/%

  空白组   10   16.72±4.41

  实施例10   10   8.16±3.055   51.2**

  积雪苷霜软膏   10   9.98±3.48   40.31**

  自丹参酮乳膏   10   10.05±3.34   39.89**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从上表看,实施例7的组合物乳膏与两种阳性对照药物都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但组合 物乳膏优于两种阳性对照药。

3.对兔耳痤疮模型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表9各试验药物对兔耳廓痤疮模型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比较

  组别   动物只数/n   0   +   ++   +++   p

  空白组   8   8   0   0   0   0.000**

  模型对照组   8   0   1   4   3

  实施例10   8   1   5   2   0   0.004**

  积雪苷霜软膏   8   0   3   4   1   0.219

  丹参酮乳膏   8   0   5   3   0   0.008**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实施例10、丹参酮组对油酸/痤疮丙酸杆菌致新西兰兔耳廓痤疮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 用,化脓性炎症明显减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积雪苷霜软膏组的化 脓性炎症有所减轻,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本研究组合物对油酸/痤疮丙酸 杆菌致引起的新西兰兔耳廓痤疮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效果优于丹参酮乳膏与积雪苷霜 软膏。

4.瘢痕抑制作用

表10术后28d兔耳瘢痕的发生率(n=48,%)

  组别   对照组   实施例10   积雪苷霜软膏   丹参酮乳膏

  发生率   89.58(43/48)   22.9   (11/48)**   33.3   (16/48)**   37.5   (18/48)**

表11术后28d兔耳瘢痕的增生指数(X±S,n=48)

  组别   对照组   实施例10   积雪苷霜软膏   丹参酮乳膏

  增生指数   4.12±0.92   2.55±0.59**   3.05±0.45**   3.23±0.61*

注: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从上两表看,几组对瘢痕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实施例7>积雪苷霜软膏>丹参 酮乳膏。

5.皮肤急毒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见有毛发、眼睛、粘膜的异常,呼吸、 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等均正常,未出现动物死亡。动物体重增长正常。组合物 乳膏属无明显毒性物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