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的真相:修建“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并不蠢

 王江泾enne 2020-06-26

二战历史中,提起马其诺防线,许多人都会认为这完全就是法国的一个'笑话'。法国耗时数年,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修建的固若金汤的军事防线,结果却被德国绕道,让德军在3个月内就将法国灭亡,确实显得可笑。

但是,历史的真相往往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二战时期的'马其诺防线',绝非一无是处。

马其诺防线:豪华军事防线

二战的真相:修建“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并不蠢

马其诺防线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防御德国而修建的一条军事防线。从1928年开始修建到1936年基本建成。也就是说法国当时为了修这条防线花费了8年的时间,不仅如此,法国还将每年国防军费的一半投入到这条防线的修建工作中去。那么这条防线到底有多牛呢?

根据记载,马奇诺防线整个工程耗资50亿法郎,全长390公里,整个工程构建了5800个用备工事,平均每公里就有15个军事工事。整个工事都由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墙壁和顶盖的厚度更是达到了3.5米。普通的炮弹根本就打不透。

不仅如此,马奇诺防线的火力也十分强大,部署344门火炮,建有152个炮塔和1533个碉堡,其炮火指挥系统相当先进,其活动炮塔可以360度旋转,可以向任意方向的敌人发动攻击。

在敌人进攻时候,分布在工事各重要观察哨所的士兵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敌情,并向工事内部的炮兵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则将敌情位置加以分析,随后通过一套机械传输系统将数据传达到炮塔指挥所,再由指挥所根据指挥部的指令调整火炮角度,向敌人实施准确打击。这一连串的动作只需短短的几分钟就可完成。

防线内的粮食和燃油储备能坚持三个月,工事外面还设置了大量的防坦克壕、铁丝网、还有防步兵的金属柱和木桩。

二战的真相:修建“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并不蠢

防线内部的生活条件也十分优越,工事内部,指挥部、宿舍、食堂、炮塔、弹药房、修理厂、医院甚至专门的牙医诊所,应有尽有。

为避免长时间在阴暗潮湿的地下生活造成士兵体格下降,建设者们还在要塞内部装上暖气系统,以保证洞穴的干燥和恒温。每一个要塞里都建有一个大厅,平时用来放电影、演话剧。一旦遇上战事长时间无法出去,士兵们则可以到这里接受由高功率灯泡强光模拟的'阳光'照射。

当时马奇诺防线完工后,就被视为超现实工程。也确实可以成为二战历史上最牛的防线,

你可以想象下,如果你率领军队正面攻打这条防线,你的坦克因为身形小无法越过壕沟,大型的火炮和坦克又没法在堡垒上面开个洞,而堡垒的大炮却不停的对你射击,你的突击队,又被堡垒里面的机枪不断的收割人头。在你焦头烂额的同时,法军却在地下完成了兵力调度、弹药补给、伤员治疗、设备生产和向巴黎预警等环节。你撤退后,法军就在地下看电影喝酒,等你再次进攻的时候,他们把上面的流程再来一遍。这你会怎么打?

二战的真相:修建“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并不蠢

是什么原因让法国人去修建这么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呢?

马奇诺防线的背后,法国人的'完全防御理论'。

法国在作为欧洲大陆上的陆军强国,其奉行的一直是'大规模进攻'理论,这种理念在一战中给法国造成了巨大伤亡,当时的法国失败在和德国作战时,轻视炮火的掩护,运用步兵不顾一切的进攻,认为步兵在德军机枪和大炮的打击下跑步前进都是对军人荣耀的一种侮辱。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战时期法国军队伤亡巨大。在巨大的伤亡面前,法国人口锐减,出生率低,出现了严重的兵员短缺,法国开始思考并且提出了'野战炮兵掩护下的经过要塞加强的不间断线性防御',而马奇诺防线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当时政府修建马奇诺防线时,得到了法国民众的强烈支持。

'马奇诺防线'法国的'阳谋'

马奇诺防线是修建在法国和德国接壤的边境地带,其修建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预防德国。避免战争爆发时,德国直接进攻法国。

但马奇诺防线最大的弱点,就是它不够长,没有将比利、卢森堡、荷兰时包含在内,那就导致了德国可以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其实关于马奇诺防线的这个漏洞,我们能看明白,法国高层自然也明白。马奇诺防线在修建之初,是由法国的陆军部长马奇诺组织修建的,在1936年完成。目的并不是完全将德国和法国隔绝开来,而是法国的一种军事战略。

当时法国修建马奇诺防线就是为让德国从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三国进攻法国。

在一战时期,德国从法德边境突入法国,让法国东北部的工业区沦为了主战场,受到了巨大破坏,这让法国在当时元气大伤。战争结束后,法国吸取了一战的教训,在制定国防战略的时候,就将避免德国再次从边境进入法国制定为重要的战略目标,而马奇诺防线的修建也出于这一目的,避免让法国本土成为战争的主战场。而马奇诺防线修建以后,德国也确实没能再次从法德边境进入法国。而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三国反而成为了二战时期德国和英法联军的交战场所。

同时还有一点就是拉英国入伙。

从普法战争到一战,法国每次和德国交手无论胜负都会伤筋动骨,这对法国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为了压制德国,同时又避免让自己损失过大,法国在一战后就确定了'联英抗德'的战略方针。但是英国在一战中也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国内民众极力反对英国再次参与到欧洲大陆的事宜中去,说白了就是,英国这边并不想和法国联合压制德国。相反为了维护英国在欧洲的地位,反而奉行'大陆均衡'政策,让法国和德国互斗,最后两败俱伤,自己渔翁得利。

二战的真相:修建“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并不蠢

当时的法国自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法国高层明白,想要让英国和法国联合对抗德国,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德国损害英国的利益。

而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这三国国家对英国而言却极为重要,他们三国是英国在欧洲大陆的贸易中转站,当时英国商品在欧洲大陆销售,基本都会通过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这三国国家。

同时在军事方面,比利时是一个低地国家,和英国只隔一条海峡。掌控了比利时,就意味着英国得到了一个战略缓冲地带,因此无论在一战还是二战英国在比利时都有驻守的军队。

当时欧洲大陆的国家想要攻击英国,必须先打败比利时等国家。而一旦攻击了比利时,英国必定会出兵保护。为此法国就玩了个'阳谋',通过修建马奇诺防线,让德军不得不进攻比利时,然后逼迫英国和法国彻底联盟对抗德国。

而法国在比利时和法国的边境布置了大量的野战军队,而一旦英国出兵,德国必定会受到法国和英国的两面夹击,必败无疑。

而马奇诺防线也确实完成了这一战略目标,在二战刚刚爆发后,英法就同时对德国进行宣战,组成了英法联军,法国成功拉拢到了一个强大的盟友。

三、阿登地区,更像法军的陷阱。

在法国的构想之中,德国在难以攻克马奇诺防线后必定会从比利时入侵法国,而法国在比利时附近的重兵会迎头痛击德军。可德军却直接穿过阿登山区,突入了法国腹地,轻松占领了巴黎。

阿登地区可以说是德国对法战争中最重要关键的一个环节,正是因为德国翻越阿登地区法国才如此快速投降的。

那么,当时的法军高层为什么没找到阿登山区这个地理漏洞呢?

其实,法军在战斗之前,就已经发现了阿登地区这个危险漏洞,法军战前不仅知道德军能越过阿登山区,而且早有防备,这还不是简单防备,法军布下重兵,准备了一个巨大的口袋。

二战的真相:修建“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并不蠢

阿登地区是一个面具约1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台地,里面都是沼泽、森林、山丘,同时又远离交通网。这样的环境根本不适合大部队突入,尤其是大炮、后期辎重等军用物资根本很难在这片林地中前进,即使德军突破阿登地区后,也会立马面对另一条法军天然地理防线默兹河防线。

当时的法军在默兹河对岸修建了大量永久性的工事群,而默兹河防线的后面又是法国精锐的机动部队,在默兹河防线的两翼还有一个重装甲师。缺乏大炮和后勤物资的德军想要突破默兹河防线几乎不可能,即使突破了也会消耗很长的时间和兵力。而当时法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集军队将德军击退。甚至可以联合英国将德军彻底围歼。这样看的话,你就会发现阿登地区与其说是法国的薄弱点,倒不如说是法军给德军预留的陷阱。德军名将博克在开战前还坚决反对德军将主攻方向放在阿登山区,因为那是一个太过明显的陷阱。

1940年5月10日德军从阿登山区突破时,法军泰然自诺,法军司令甘末林甚至哼起了军歌,法军上下一致的观点是沒想到德国人会这么蠢。

既然马奇诺防线的战略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德军又被法军引入了阿登山区的'陷阱'中,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法国,为什么会战败呢?

法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二战的真相:修建“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并不蠢

在二战初期的欧洲战场,法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马其诺防线,而是被德国先进的闪电战给打趴下的。当时的法国战术思想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大炮互轰的战壕战中,而德国却在实施以机动化部队快速穿插作战的闪电战。

在德军最初制定对法国的作战方案的时候,德军想要进攻法国只能从三个方向进攻:

一是正面突破马奇诺防线,但这几乎不可能。

二是进攻比利时,绕道进入法国和法国边境的英法联军打消耗战。

三是穿过阿登山区,将法国北部和南部的军队切割开来,利用法军的真空区域快速进入巴黎。

显然德军并不想和法军打消耗战,希特勒希望再打一场闪电战快速结束战争。而德军将领曼施坦因的镰刀计划,正好合希特勒的心意。

二战的真相:修建“马奇诺防线”的法国并不蠢

德军的这份计划里面,C集团军正面佯攻马奇诺防线,而B集团军北上佯攻荷兰比利时,C集团军作为佯攻,是在德国人和法国人心知肚明的情况下的,而B集团军则也是佯攻,法国人并不知道,驻扎在法国北部的英法主力立马穿越了法比边境深入比利时境内,去阻击德军。

英法主力被调走缠住以后,德国人的机会来了,德国的A集团军进攻卢森堡,穿越了阿登山脉。在德军穿越阿登山脉后,在法军的预想中,德军至少会有5到6天的休整,来等待后续的重炮部队和补给。但是古德里安充分发挥了闪电战的精髓,快。在德国的坦克部队穿越阿登山区后,没做任何休整,用俯冲轰炸机对默兹河防线的法军进行狂轰滥炸,法军一时间手足无措,默兹河防线崩盘。而法军的预备军队,此时在比利时和德军交战根本无法抽身。

穿越阿登山区的德国装甲军队和北上攻击比利时的德军对法比边境的英法联军形成了合围。随后英国军队开始'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完美的地空联合机械化作战,当时的法国高层军事思想落后,坚信没有大炮的德军会在阿登地区撞个头破血流,所谓的装甲部队和航空部队只是大炮的辅助兵种,根本没有认识到时代在变化。在德军超快的闪电战面前,法军所有的战略预想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已经被击败了。

马奇诺防线作为二战历史上最坚固的防线,并不应该为法国的战败而承担责任,它从修建完成之日起就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保护了法国边境不会被德国突入;逼迫德军进攻比利时,将英国拉入欧洲战场;诱使德军进入法国在阿登地区的'陷阱'。

而法国的战败,只能说明法国真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