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量减排目标下的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研究的几点结论

 wujinlan吴金兰 2020-06-27

2017年12月

基于二氧化碳总量减排的大背景,《总量减排目标下的我国二氧化碳减排路径及对策研究》(李华楠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9)一书围绕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路径及对策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采用管理学、计量经济学、能源经济学、运 筹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模型和方法,从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视角,深入探讨和分析了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一,本书对我国能源消费及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以及近几年的碳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

▋ 第二,在总量减排的目标下,本书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产业发展方式,从自上向下的角度进行了优化分析;

▋ 第三,本书应用LMDI方法和脱钩理论,对我国能否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这一目标进行了探讨;

▋ 第四,从行业和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碳减排必要性,对我国的关键减排行业减排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

▋ 第五,本书对去碳技术(如CCUS)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主要结论

▋ 1)煤炭和石油是我国二氧化碳的主要载体,它们占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系统中总碳流的97%以上。在终端排放部门,75%以上的二氧化碳都流向了几个主要部门,如黑色金属制造业和化学工业

▋ 2)虽然在过去几年中,我国能源加工转换系统的生产效率在不断提升, 但是由于对电力和热力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二氧化碳的加工转换损失量仍然在不断增长,且增量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 3)在黑色金属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生产过程排放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是在非金属矿业制品业,生产过程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那排放量。在不同的终端部门,二氧化碳的能源载体有较大不同。

▋ 4)碳排放强度变动是碳减排的主要推动因素最终需求变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有明显拉动作用,近年来技术经济结构变动对其拉动作用由正变负;2002 〜2010 年,碳排放强度平均0.74 个百分点才能抵消最终需求增长1% 带来的碳排放量增加。

▋ 5)在预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要协调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才能达到碳排放增量最小,要特别关注采矿业,炼焦、燃气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的指标控制;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规模的前提下,总量减排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可以实现。

▋ 6)GDP 增长对我国碳排放量的拉动作用最大,最大的拉动作用出现在2006 〜2007 年;另外,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系数调整对我国的碳减排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总体来看,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远远大于其他因素对碳排放量增长的抑制效应。

▋ 7)碳排放增量按照预计的减少趋势必须有强脱钩效应,但依据目前的脱钩效应现状,我国2030 年碳排放量达峰实现难度较大。

▋ 8)在选择捕集技术时,捕集成本并非唯一考虑因素,应综合考虑捕集效率随着行业排放许可的降低,捕集效率将成为主要考虑指标。如果实施强制减排,在排放许可较大、驱油收益较小时,咸水层封存是CCS(二氧化碳捕获与储存) 首要选择方式。

▋ 9)随着驱油收益的增加和排放许可的减少,驱油是CCS 的主要选择方式。相对于固定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比重更大,应减少运行成本,特别是捕集成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