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之前太昊伏羲氏是中国人公认的人文始祖,三皇之首。据说伏羲、女娲之后,神农氏在位500多年,黄帝兴起。和古埃及文明极其相似的是,西周之前的帝王喜欢自封为太阳神(以十日为名),而伏羲氏,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太阳神自居的王者。 关于伏羲、女娲、神农、黄帝到底是哪里人的问题自古聚讼。 其实古籍里确实有关于这些王者 地 望的记载,不过都是后人附会的。时过境迁,地名也发生了很多改变,以今日之地名究古代之记载,终有刻舟求剑之惑。 那么,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底有哪些重大古代文化呢?又是谁孕育了最早的中华文明呢? 科学分析,太昊伏羲氏的前身,需要从距今七千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去寻找。 红山文化中国北方,燕山南北和东北地区,并不是只有红山文化,但红山文化最出名,我们就以红山文化作为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 公元前5000-前3000年,辽西主要有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和上宅文化。辽中主要有新乐文化,辽东则是小珠山文化,后洼上层文化和偏堡子文化。此外,黑龙江省还有昂昂溪文化和新开流文化等。 红山文化主要以玉器著称于世。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首次收集和报道了红山文化的资料,1935年,日本人滨田耕作等人主持发掘了赤峰红山遗址,1954年,红山文化正式命名。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赤峰,辽宁西部和河北东北部区域,属于辽河流域。
说到红山文化,不可不说的是牛河梁遗址。 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上。这里发现了一座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5米,共占地5850平方米的积石冢。其中,二号冢一号墓规格最高,四周砌筑石墙,内部四面砌有石阶,说明此时等级观念已经形成。五冢一祭坛,形成了完整的祭祀体系。 还发现了占地面积7*18米的女神庙,出土的陶制女神像,有人称之为最早的女娲娘娘。 高等级的祭坛,大量精美玉器以及女神庙的出现说明,此地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当地人民具有非常高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水平。原始宗教已经产生了。 大溪文化大溪遗址以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得名,最早是1925年美国自然博物馆探险队发现的。上世纪70年代开始,考古界逐步把这类遗存叫做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的范围,西起长江的瞿塘峡东口,东到武汉,北抵荆山和大洪山南麓,跨越了湘鄂渝三省。以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为主。 大溪文化在这四大文化里名气最小。但此地延续大溪文化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和后石家河文化,非常有名,有学者以为尧舜禹时期见于《尚书》的三苗族就是石家河文化族群。 而中国第一座城市来自湖南的城头山,这座城始建于大溪文化早期,是中国目前考古发掘发现的第一城。 “城头山遗址,包括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大溪文化主要发现有圆形城址一座,城外有壕沟,城内有祭坛,房址,制陶作坊。。。城墙始建于大溪文化早期,距今约为6000年以前。”《同上 第五章》 大溪文化还发现了稻田,足证此时的人们已经人工栽培了水稻。 从这些事实来看,大溪文化时代,6000年前湖南澧县就出现了城头山古国。 他的主人发明农业,种植水稻,极为类似传说中的神农氏。再加上神农氏本就号炎帝,南方湖北有神农架,湖南有炎帝陵,怎么看炎帝神农氏都应该和大溪文化有关。 城头山古国,已经出现了文明四大要素中的两个,城市和祭坛,较比红山文化而言,大溪文化应该更为先进。 值得一提的是,红花套遗址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代最大的石斧,长43.1厘米,刃部宽17.5厘米,重达7.25公斤,也就是14.5斤,被称为石斧王。 斧钺是新石器到商周时期王者的象征。这么大的石斧绝对不是实用器,大溪文化拥有这个大石斧的,一定是一位王者无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应该说大溪文化领先了。 大溪文化的年代,晚于城背溪文化,彭头山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
也就是说,可惜的是,大溪文化在5300年前灭亡了。没能坚持笑到最后。 大汶口文化上一篇我们说到,山东半岛最早的是后李文化,接下来是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时期,河南和河北地区出现了文化断层,可能是因为此时期河北平原多为沼泽地带,不适合人类生活的缘故。 考古学界界定,北辛文化的年代定为公元前5400年至前4200年,是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前身。 大汶口文化非常出名,是以山东泰安县大汶口镇的典型遗址命名。1964年夏鼐首次提出大汶口文化的概念。 前文说到,山东地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海岱龙山文化一脉相承,没有中断过。主要原因是泰山的存在。在经历过历次大洪水冲击之后,我们的先人们都学会把早期城市建立在山上,但山东地区的筑城,明显晚于南方,甚至也晚于河南。 最早的城市国家,是从湖南开始蔓延到湖北,再到河南山东以及北方的。这一点已经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大汶口文化以黑色的蛋壳陶著名,还出现了早期文字“丁公陶文”。年代,
大汶口文化在新石器晚期一直在拓展,安徽北部,河南东部不少地区都曾经属于大汶口文化! 有关大汶口文化的内容,下一篇为你详细讲述,因为,我们的太昊伏羲氏和炎帝神农氏,极有可能就是来自大汶口文化的古帝! 仰韶文化把仰韶文化放在最后,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仰韶文化相比其他三位选手实在是太强大太复杂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误以为仰韶的彩陶文化才是中华文明的鼻祖,也因此有了中华文明西来说。 1918年,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的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采集古生物化石,却不料误打误撞发现了仰韶文化。 后来的发掘表明,仰韶文化和受仰韶文化影响的遗址非常多,以陕西,河南,山西为中心,远达甘肃,青海,湖北,河北和内蒙古南部地区。 学者们因此把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这个时间段称之为仰韶时代。 典型的仰韶文化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河南庙底沟和山西西王村。 关于这三个文化,考古界争论了很久,现大致得出结论,这三期文化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期。属于典型的仰韶文化。 河南郑州大河村,河南安阳后岗一期,河南安阳大司空,河南淅川下王岗这四大文化类型被从仰韶文化中区分开来,成为大仰韶文化区独立文化类型,是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和共识。 典型仰韶文化的时间段,
也就是说,典型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处,黄河河套地区渭河汾河和伊洛河流域,前后延续了2000年之久,在大约4900年前后终结。 而非典型仰韶文化的四大类型,后岗一期终结于前3500年,大河村文化终结于前2900年。200年后,大司空文化和下王岗文化都消失,龙山时代即将来临。 结语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在5300-500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重大气候改变。在这三百年里,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很多文化消失了。 5300年前后,南方长江中上游的大溪文化,安徽淮河流域的凌家滩文化消失。 5000年前后,北方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灭亡。4900年前,黄河中上游的典型仰韶文化也消亡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结束,龙山时代尚未来临。 同时期的古文化,只有位于山东半岛泰山周边的大汶口文化得以一直传承下来。 5300年-5000年前后的剧烈气候变化到底剧烈到什么程度,今人无法得知。而传说中的伏羲女娲部落,是在遭遇了大洪水人民死绝之后,迫不得已兄妹成婚延续人类的。其他地区国家和民族也都有类似大洪水的传说。 在5300-5000前,我们的先民们极有可能真的遭遇了灭顶之灾!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四大文化,除了大汶口文化以外全部消亡,就是直接证据。 仰韶文化消亡后产生了全新的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 后来的龙山文化,就是在黄河流域,大河上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把仰韶文化视为华夏文明之母,大汶口文化视为华夏文明之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结论。 在经历了洪水浩劫之后,劫后余生的先民们吸取了经验教训,开始迁居山地大规模建筑城市,防御洪水。文明的火种没有灭,伴随着太昊伏羲氏的登场,新的文明即将展开。 敬请关注下一期-详解仰韶。 很多朋友都喜欢探究炎黄时代的历史,却很少去阅读古代典籍。光凭自己的感觉来解读上古史,是没有益处的。研究中国上古史,要从先秦文献和典籍中去寻找证据。而四书五经,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经典。 特别是五经中的《易经》《尚书》、《诗经》、《左传》、《礼记》,记载了很多先秦时期的真实历史。司马迁写《史记》,依据的也是《四书五经》。对于喜欢中国上古文化的朋友而言,这套书真是必读的。8册仿古装,把你看不懂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原价96元,现价只要45元还包邮,就可以购买全套《四书五经》回家慢慢阅读。还可以收藏起来作为传家之宝,留给你的孩子。仅一餐麦当劳的价钱就可以买到这么宝贵的精神食粮,真的很划算。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可以点击下面的去看看购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