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笑看风云ABC16 2020-06-27

昨天端午节,出门过节之前,看的一个女患者:

患者一周前低热2天,核酸检测正常,服用退热药及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但是出现口苦,咽痛,如刀割状,左侧尤为明显,吞咽时疼痛加重,唇上疱疹,于附近三甲医院就诊,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具体不详),后又换成莫西沙星口服(共7天),雾化吸入(4天),也没有缓解,并伴有牙痛,昨天开始出现轻微咳嗽无痰,故来诊。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就诊时的舌头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开中药1付,昨晚和今早各喝了一次,昨晚药后排稀便2次。今晨随诊:牙不痛了,唇上的疱疹瘪了,口不苦了,咽部的刀割样疼痛也缓解了不少,只有吞咽时还有一点儿疼痛。一副药未尽剂,嘱其尽剂。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今天的嘴唇和舌头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治疗一例咽痛如刀割状、牙痛、唇部疱疹者,一副药未尽剂而愈。

病情明显改善,心情好了,就可以化美美的妆,出门去浪了!想着之前还耽心自己是不是什么新冠,是不是时间短,核酸检测不出来,连化妆的心情都木有了!

还是那句话:药要够量,方要对证,则效如孵鼓!

讨论:

一.从这个病例,我们一起解读一下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这本书我每年夏天都要拿出来重新读几遍,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没错,这个患者治疗之所以效如孵鼓,就是用的温病条辨的方子。

1.《温病条辨》叙开头有———淳于公有言: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大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何也?六气之中,君相两火无论已,风湿与燥无不兼温,惟寒水与温相反,然伤寒者必病热。天下之病孰有多于温病者乎?方书始于仲景。仲景之书专论伤寒,此六气中之一气耳。其中有兼言风者,亦有兼言温者,然所谓风者,寒中之风,所谓温者,寒中之温,以其书本论伤寒也。其馀五气,概未之及,是以后世无传焉。———汪廷珍

翻译过来就是———

过去淳于公说:“人们担忧的问题,是担忧疾病多;医生们担忧的问题,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疾病多但是治病的方法少,没有超过温病的了。什么原因呢?六气当中,君火、相火(君火——心火;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则在命门。”《素问》:“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者,火之性也。相者,火之用也。若火不离其本位,则各脏腑阴阳平衡,身体则不病,若离其位,脏腑阴阳失去平衡,故而生病也。)不用说了,风、湿和燥没有不同时具有温,只是寒同温相反,然而被寒邪伤害的人必定患热证。天下的病哪有比温病更多的病呢?记载和论述方剂的书从张仲景开始。张仲景的书专门论述伤寒,这只是六气当中的一气啊。其中有同时说到风的,也有同时说到温的,可是讲的风,是寒中的风,讲的温,是寒中的温,因为他的书本来论述伤寒啊。其馀五气,一概没有涉及,因此后代不传了。

2.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瘟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即一年四季皆可患温病,不同季节所患温病性质也不同,作者共总结温病九条。)

从这就可以轻松解读出为什么武汉新冠病毒和北京新冠病毒的病毒株不同——节气不同。西医的病毒专家用先进的现代仪器,验证了我国古老的医学理论。

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这条对当下的流行肺炎认识很重要)。

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热势亢盛)。

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如过去已经灭绝,而今年又开始局部地区流行的鼠疫类疾病)。

温毒者,(愚见:今时的北京新冠)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属于诸多温病加重后的变症)。

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明显季节病)。

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

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季节病)。

冬温者,(愚见:年初的武汉新冠)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

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对疟疾类寒热往来为特点的流行病的辩证与认识)

3.伤寒由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足太阳。足太阳膀胱属水,寒即水之气,同类想从,故病始于此。

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亦必右侧为甚),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阳盛则伤阴,多数阴虚),名曰温病。

划线标注的这些症候是太阳证中所没有的。未划线标注处: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则与太阳中风证相似,但病机不同。且温病微恶风寒,为时极短暂,迅速就发热而不恶寒。不若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恶风寒明显,而热反不剧烈。

风寒在表,宜用辛温;温邪犯肺,宜用辛凉。这在临床治疗中,绝对不能混淆。

4.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这个患者的治疗即宗吴氏的“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温病初起,吴氏用桂枝汤,古今医家褒贬不一,此问题有待商榷。

5.提到辛凉平剂,那么就要提到吴鞠通的“辛凉三剂”———

辛凉轻剂:桑菊饮(清热解毒不及银翘散,长于宣肺止咳)———“身不热、微渴”;

辛凉平剂:银翘散(长于清热解毒)———“但热不恶寒而渴”;

辛凉重剂:白虎汤———“面赤恶热,渴甚。”

从渴的程度上,分辨温邪轻重浅深,层次分明,启示温病“存津液”,实为关键重点。

二.很多读者都疑惑,从舌上看有人说:这是阴寒内盛,有人说是阴虚。那么到底我是怎么辩证的呢?

中医需要“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该患者舌黯红隐青,舌下静脉瘀曲。脉沉数有力,故诊为郁热在里,热与血结,故清热解毒的同时,还要加用活血化瘀的药。这也就是为前后什么舌苔变化特别明显的原因。

作者题外话:

2020,都说是灾难年,但是我觉得这是地球对我们的警告年: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爱护自己的健康!

2020,你们、我们,大家都在,都健康活着,就是幸福!

大家端午节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