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亮《酌古论》摘抄二十条

 醉花荫L 2020-06-27

(一)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槧,武夫事剑盾。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槧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盾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二)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奋寡而击众,举弱而覆强,起身徒步之中甫十余年,大业以济,算计见效,光乎周宣。此虽天命,抑亦人谋乎!何则?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卒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倖成也。略以仓卒制,其略不可久;功以侥倖成,其功不可继。犯此二患,虽运奇奋斗,所当者破,而旋得旋失,将以济中兴,难矣。


(三)英雄之主所为置私忿而未尝求复者,非以私忿之不当复,而义有大于私忿者也。当理而后进,审势而后动,有所不为,为无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无敌于天下。


(四)善图天下者无坚敌。岂敌之皆不足破哉!得其术而已矣。运奇谋,出奇兵,決机于两阵之间,世之所谓术也。此其为术,犹有所穷。而审敌情,料敌势,观天下之利害,识进取之缓急,彼可以先,此可以后,次第收之,而无一不酬其意,而后可与言术矣。


(五)天下之事,最为难应者:百万之众卒然临之,而群情有不测之忧。坐观其来而望风请命,则惧至于失吾之大计;起而欲拒之,则又惧力之不足而反为大患。唯英雄之君为能出身以当之,而其气不慑。观其势,审其人,随其事变而沛然应之,切中机会而未尝有失。此固非侥倖于或成而畏谨者之所能为也。故吾欲拒之,则以至寡当至众,而吾能保其必胜;而不拒之,则啗以甘言,济以深谋,而彼必不敢动。二者之所为不同,而均于有成效。


(六)智者之所保其国者无他,善量彼己之势而已矣。彼有衅,吾亦有衅,智者不举也。吾无衅,彼亦无衅,智者不伐也。至于彼无衅而吾有衅,则兢兢自全,犹惧其不保,而何敢议人乎!


(七)英雄之士,常以多算胜少算,而未尝幸人之无算也。敌人无算,凡天下之有算者类能胜之,岂惟英雄哉!故夫以英雄之才而临无算之敌,俛首而取之,曾不足以关其思虑,而奇谋至计无所自发,此非英雄之所幸为也。至若敌人去己不远,筹算时出,其势不足以迫我。吾居其间,随机而应之,窘之而愈知,费之而愈新,愈出愈奇,而沛然常若有馀,天下始知英雄之为不可当矣。且夫天下必有好强不可制之敌,而后天使英雄之士出佐其君,以制天下之变,以息天下之争。使敌无算则进,少有算则遂逡巡而不敢前,则是胜负之数未可判,而天下之患未可息也。是何足以辱英雄之名哉!天之所生,必不如是也。


(八)所贵乎谋夫策士者,为其能审料敌情以释人君之忧也。夫人各有心,对面相语,莫能相测。敌人远在数千里,而欲察其情,揣其计之所出,此非智者不能为也。方敌人勃然而起,人君四顾惶惑,茫然未知所措,有一人焉奋身而出言之,设为定计,使中敌人之所为,晓然如目见其事而言之者,使人君得先为之规画处置,而向者之忧一旦释然,此谋夫策士所以为可贵也。然而人君赏之,天下推之,后世又从而信服之,畏其审料之明而不敢议其言之当否,故言虽或过,而亦无复有辩之者矣。


(九)善用兵者,识用不用之宜,而后能以全争于天下矣。夫战久胜则兵不可用,敌已惧则兵不必用。不可用而用之则挫,不必用耳用之则劳。劳且挫则敌人反得乘其弊而覆之,上损国家之灵,下亏一身之名。一跌之后,前功尽弃,其为患也可胜道哉!是故智者戒之也。


(十)用兵之道,不可以常律论也。履险者,兵家之危事,智将常用之而胜,他将常以之而败。胜非险也,以有术胜也;败非不险也,以无术败也。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险之不冒,虽曰有功,吾未见其奇也。故夫智者不恶夫履险,而恶乎无术。多方以误之,此兵家之至术也。声东而击西,形此而出彼,虽在坦地犹然,而况于险乎!险者,人所易拒也。吾欲出此,而明以告知,则敌一分兵拒险,而吾固将不战而自沮也。乃若智者之制事也,声其所必意,形其所必迻,而忽焉乘险而进。则敌人惊沮而不知其所从来,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斗。一举而败其党与,覆其巢穴,而后可以为不世之奇功也。


(十一)英雄之士,能为智者之所不能为。则其未及为者,盖不可以常理论矣。骐骥之马,足如本风,升高不轩,履湿不濡,度山越堑,瞬息千里。而适值一马,盖亦能然,则虽有此骏,而不足以胜之也。于是驾以轻车,鸣以和鸾,步骤中度,缓急中节,锵锵乎道路之间,能行千里而能不行,虽无一时之骏,而久则有万全之功。何者?吾乘其所能而出其所不能,可以扼其喉而夺之气也。且谲诈无方,术略横出,智者之能也。去谲诈而示之以大义,置术略而临之以正兵,此英雄之事,而智者所不能为矣。


(十二)成天下之大功者,有天下之深谋者也。制天下之深谋者,志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存乎吾之志,则除天下之患,安天下之民,皆吾之责也。其深谋远虑,必使天下定于一而后已。虽未一之,而其志顾岂一日忘之哉!


(十三)自古英伟之士乘时而出佐其君,其所以摧陷坚敌,开拓疆土,使声威功烈暴白于天下者,未有不本于谋者也。盖其平居暇日,规模术略定于胸中者久矣。一旦遇事而发之,如坐千仞而转圆石,其勇決之势殆有不可禦者。故其用力也易,而收其功也大,非径行无谋,侥倖以求胜也。故夫侥倖以求胜者,幸而成则为福,不幸而不成则为祸,福祸之间,相去不能以寸。此君子之论所以无取于斯也。


(十四)攻必克而守必固,天下之奇才也。世之言兵者,孰不曰“我能攻,我能守”;而以当坚敌,则不能尽如所言者,此其才必有所格也。夫敌守而我攻之,此非善攻也。敌攻而我守之,此非善守也。善攻者,攻敌之所不守,动于九天之上,人莫得而禦也。善守者,守敌之所不攻,藏于九地之下,人莫得而窥也。故以攻则克,以守则固,天下后世又从而服之,曰奇才。反是,则人容有议之者矣。


(十五)古之所谓英雄之士者,必要过人之智。两军对垒,临机料之,曲折备之,此未足为智也。天下有奇智者,运筹于掌握之间,制胜于千里之外,其始若甚茫然,而其终无一不如其言者,此其谙历者甚熟,而所见者甚远也。故始而定计也,人咸以为诞;已而成功也,人咸以为神。徐而究之,则非诞非神,而悉出于人情,顾人弗之察耳。


(十六)兵有正有奇,善审敌者,然后识正奇之用,敌坚则用正,敌脆则用奇。正以挫之,奇以掩之,均胜之道也。


(十七)轻敌者,用兵之大患也。古之善用兵者,士卒虽精,兵革虽锐,其势虽足以扼敌人之喉而蹈敌人之膺,而未尝敢轻也。设奇以破之,伺隙而取之,曲折谋虑,常若有不可当者,而后可以全胜于天下。使夫士卒未练,兵革未利,震荡而势不足以当敌,则彼固不敢轻矣。轻之而败,非敌败之,自败之也。用兵而先之以自败,可谓善用乎!


(十八)昔之善攻人者,使敌不得合,虽合而有以破之,则攻必克矣。夫攻者,事之末,患之端也。智者不得已而后为之。使久而不克,则敌将有乘其弊而起者,此其为患殆未可以一二言也。然而智者善因危而设奇,扼要害,张形式,以破敌人之交,一举而两毙之,使声威功烈杰出乎诸将之右。此则天下后世将企仰之不暇,而何敢訾议哉!


(十九)天下之事,众人之所不敢为者,有一人焉奋身而出为之,必有术以处乎此矣。虎者,人之所共畏而不敢肆者也。而善养虎者狎而玩之,如未始有可畏者,此岂病狂也哉!盖其力足以制之,而又能去其爪牙,啗以肉饵,使之甘心焉。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何者?有术以縻其心也。


(二十)以中国定中国,以夷狄攻夷狄,古之道也。借夷狄以平中国,此天下之末策,生民之大患。而究其本原,乃出于明君贤臣者盖其事变迫于前不得已而为之,姑以权一时之宜,未暇为天下后世虑也。然其积也既深,其来也既远,胶于见闻,而为之益励。一旦溃乱四出,虽出于百营而莫之能救,是非可叹也欤!故吾尝推原其事,盖肇于唐高祖,成于郭子仪,而极于桑维翰。或难于创业而资为声援,或急于中兴而用为辅翼,或迫于拒命而倚为先驱。皆所以权宜济变,而速一时之功。虽能快中心之所欲,而后世之被其患盖有不可胜道者,此所谓虑不及远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