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密古之望族考略》李金科

 昌乐四镇特刊 2020-06-27
  高密古之望族考略
  李金科
  高密,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为山东东部重邑。夏、商有夷维城,战国为齐国属邑,秦代置县,汉为诸侯国都城,并屡为郡治所。境内虽无名山大川,然膏腴沃野,人文蔚起,历史上颇多世家大族。仅秦汉至唐宋,以高密为郡望的豪门望族多达10余个。两汉魏晋的郑氏、刘氏、东汉至隋唐的孙氏、邓氏、崔氏、史氏,五代两宋的鞠氏、綦氏,明清的仪氏、李氏、单氏、清爱堂刘氏,都是名闻全国的著姓大族,至于一般的望族则更多。这些望族之中涌现出了诸如晏婴、郑崇、郑玄、孙朗、苏禹珪、孙晟、苏德祥、鞠常、侯蒙、綦崇礼、仪铭、李介、张福臻、刘统勋、刘墉、李宪乔、刘喜海等一大批达官显宦、政治家、文学家和文人名士。这些望族名流不仅是高密历史上的荣耀,更是中华文明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然而,由于历史久远,有关高密古之望族的史料已严重匮乏,历史的全貌我们今天已经难以追寻,但我们依据历代史料中记载下来的吉光片羽、凤毛麟角,管中窥豹,以小见大,仍不难复原出高密古代望族的大致梗概。本文以正史资料为依据,参之古代文人文集、笔记以及出土文物等,概括描绘高密古之望族发展的轨迹,以飨读者,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先秦时期
  夏朝时期,相传高密为大禹之所封方国。春秋至战国,在今天高密版图上,当时存在两大城邑,一曰高密,即今高密西南城阴城;一曰夷维,即今高密市治。高密,初属淳于国,一说莒国,后属齐。 夷维,因地近潍水而得名,与莱国杂处,后亦属齐,为晏婴之父晏弱食邑,晏婴因家于此。故司马迁云:“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晏氏家族堪称高密历史上的第一世家,晏氏本齐国公族,晏婴之父晏弱为齐大夫,曾率军灭莱。晏婴继其父为齐卿,后拜相国,成为高密历史上第一位国相。晏婴之子晏圉曾任齐国大夫。晏婴后裔世居山东,南北朝地理学家晏谟便自称是晏婴后裔。
  战国时期,夷维人夷维子任齐国大夫,夷维氏因家居夷维而得名,亦为当时大族。
  战国末年,秦灭赵,徙居赵国的燕国名将乐毅之族裔乐臣公、乐瑕公逃居高密,遂为高密人。乐氏善治黄老之学,高密由此成为中国黄老学中心之一。乐臣公,“显闻与齐,称贤师”。其弟子盖公,胶西(郡治在今高密西南城阴城)人,汉初辅佐齐相曹参,采用黄老之术,施行休养生息,为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乐氏世传黄老之学,汉代有道学者齐人乐子长,当为乐氏之裔。乐氏黄老之学在全国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道家学派就与乐氏黄老之学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晋代道教理论家葛洪,相传为高密人,一说丹阳句容人。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密古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高密作为郡国治所长达数百年,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闻全国的世家大族,如郑氏、刘氏、邓氏、孙氏等。这些阀阅贵族繁衍发展,达官显宦代不绝人,数世不衰。西晋末年特别是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纷纷南迁,高密的世家大族也随司马氏南渡,迁居今江苏、江西一带。南朝宋时曾置南高密郡,后改高密侨县,以安置从高密郡南迁之民。
  高密郑氏系出荥阳,相传秦代食采邑于高密,因家焉。至西汉时繁衍为世家大族,史称:“世与王家相嫁娶”。西汉时有郑宾,官御史;宾子崇,字子游,官尚书右仆射,传载《汉书》。郑宾后裔郑玄,字康成,东汉官拜大司农,为著名经学家,号称“经神”。郑玄子益恩,孔融在北海时举为孝廉。益恩子小同,魏帝齐王曹芳时官至侍中,赐爵关内侯,被司马昭所害,后裔不仕于晋。今高密西南城阴城侧原有汉代威寇护军郑孝廉墓,孝廉名失讳,当与郑玄同族。汉唐以来高密郑氏多居于高密、安丘、诸城交界的潍水两岸,为衣冠名族。三国时北海名士郑林、郑修亦属其族。历史上,高密郑氏曾数次大规模南迁,其中晋怀帝五年海内大乱,高密人郑膺南渡,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后裔继迁抚州、宜黄、宁都、湖北安陆、香港、台湾等地,发展为江南名族。高密郑氏南迁后成为江南客家较大的姓氏。
  高密刘氏是西汉时期高密王刘弘之裔。刘弘为汉武帝刘彻之孙,宣帝本始元年封高密王,传4世,历81年国灭,其后裔以高密为郡望。高密与彭城、中山、长沙、竟陵等郡并称为刘氏的25大族望。晋代有高密人刘鲕,字长鱼,晋咸康中举博士,以年老不就。
  高密邓氏系出南阳新野,为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后裔。光武帝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高密、夷安、昌安、淳于4县。其卒后,长子邓震袭高密侯,次子邓袭为昌安侯,三子邓珍为夷安侯。此后邓氏在高密发展,成为有名的高密邓氏。高密与南阳、安定并称为邓氏的3大族望。仅东汉一朝,高密邓氏凡侯者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两千石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郎、谒者不可胜数,史称“天下莫与伦比”。
  高密孙氏为商纣王叔父比干后裔,比干被杀后其子孙分析,其中一支以孙为姓,迁居高密,至东汉发展为名门大族。东汉至三国南北朝时期,高密孙氏名人辈出,位列公卿、中二千石、议郎、谒者不可胜数。东汉末年高密县都乡安持里(今诸城市凉台村一带)人孙朗,字代平,官拜司空,位列三公。孙朗有一弟曾任乐安太守。孙朗长子孙根,字元石,官安平相、荆州刺史。孙根弟孙琮,字威石,曾任汉阳太守。孙根有一子曾任乘氏令。孙郎族裔孙仲隐曾任青州从事。汉末安丘人青州刺史孙嵩、晋汝南太守北海平昌人孙毓亦属此族。三国时高密孙氏有许多人角逐于乱世,其中多有大成者,蜀国有秉忠将军孙乾(字公佑),吴国有开国宰相孙邵(字长绪)。直至唐末五代孙氏仍为高密大族,数百年不衰。
  除上述诸家大族外,这一时期见于史册的高密大族尚有东汉尚书左丞张逸家族,当属汉安丘侯张说之后。东汉县中士大夫徐承(字兴祖,见《逄蒙碑阴》)家族,为东汉魏晋时期安丘、诸城、高密一带大族,晋代有经学家高密淳于(今安丘)人徐苗,琅琊姑幕(今诸城西北)人徐邈。东乡氏亦为汉晋时期高密名族,东汉有并州护军高密人东乡子琴,晋代有黄老学者高密黔陬(今胶州西南)人东乡宗超(字逸伦)。据《史记》载,西汉初年老子李耳后裔李解曾任胶西国太傅,因家于高密,这是李氏迁高密乃至山东的最早记载。据出土碑文记载,叔孙氏亦为魏晋南北朝高密望族,但具体已不可考。据《古今姓氏考略》载,类氏、邔氏均以高密为郡望,当兴盛于这一时期,史载不详。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偏重门第,修谱敬宗之风盛行。宋人为唐朝修史时,宰相世系表被冠而堂皇地载入其中。当时士人注重郡望所出,如李必陇西、赵郡,卢必范阳,崔必清河。虽然从北朝元魏以后高密郡治已不在高密县,但以高密为郡望的大族有许多由高密县而出。隋唐五代时期,高密望族除旧有土著孙氏等外,尚有苏氏、史氏、单氏、耿氏、康氏等。唐末黄巢起义及五代战乱时期,中原士族又一次大规模南迁,高密亦有不少士民迁居江南等地。
  高密崔氏系出清河东武城,与清河、齐郡、蓝田并称为清河崔氏的4大族望。崔氏迁居高密具体时间不详,唐宋时期,崔氏为高密郡大族,今存唐宋时人的墓志中有不少关于高密崔氏的记载。
  高密史氏为汉代名臣史丹后裔。史丹之后有史昙,昙曾孙史节居高密,曾任唐朝礼部侍郎,发展为高密望族。
  高密苏氏系出陕西武功,唐末有苏仲容,官至辅唐令。仲容子苏禹珪,字元锡,五代后汉官至宰相,封莒国公。之后亦不乏名人。
  高密单氏不知所出,唐宋时为高密望族,高密是单氏的发祥地之一,今浙江金华一带的单氏便是唐朝时从高密迁去的。
  pan > 高密康氏不见史书记载,据近年西安出土的康文通墓志载,康文通,字懿,青州高密人。祖父仕隋为上柱国,父仕唐为散大夫,当为隋唐时期高密望族。
  高密鞠氏,系出东莱,世为山东土著。唐末五代时期,迁居高密的鞠氏异军突起,至宋代走上鼎盛,宋代鞠姓为官者多出自高密。唐末有鞠真,官黄县令。真子庆孙,官申州团练判官,有诗名。庆孙子鞠常,字可久,后汉进士,仕宋为著作佐郎。鞠常弟鞠愉,后周进士。自鞠常后,高密鞠氏科甲不绝,自五代至元朝数百年为高密名族。
  高密耿氏相传兴于唐代,五代时有代州刺史耿嗣勋、淄州司马耿居绩,至宋代耿氏亦为高密大族。
  据《广异记》载,唐时高密人王玄之曾任蕲春丞,盖王氏亦为唐时高密望族。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高密除旧有的耿氏、鞠氏、苏氏、单氏等望族外,又兴起了綦氏、王氏、侯氏等望族。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士族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南迁,高密的世家大族也大多南渡避乱,迁居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鞠氏无疑是宋代高密第一大望族,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偁在《鞠常墓志铭》中曾称赞高密鞠家:“里选乡举,擢第从官,不可胜数。”宋初鞠常官至著作佐郎,传载《宋史·文苑传》。鞠常子仲谋,字有开,宋雍熙进士,历官开封府判官、侍御史、兵部员外郎。鞠仲谋族裔鞠真卿,字颜叔,历任越州、湖州知州、转运使、两浙提刑公事,以太常博士直秘阁。鞠仲谋族人鞠傅,曾任密州发解官。宋初高密人鞠励寄籍开封,遂为开封人,官尚书膳部员外郎。励子鞠咏,字永之,登进士,官至天章阁待制,传载《宋史》。北宋末年遭靖康之乱,高密鞠氏大都分迁旁邑,其中鞠仲谋后裔中一部分迁居胶东一带,明清时期发展为当地望族。
  耿氏为唐以来高密土著,宋初耿峻官昌乐主簿,以侄贵赠太子洗马。耿仲宣,官潍州团练判官。大约在宋南渡时高密耿氏大部南迁或迁居它地,留居高密者甚少,明代有崂山道士高密人耿义兰,当为其族裔。
  单氏为唐以来高密土著,宋初高密人单启,知岳州府,迁居湖南平邑,今江南多高密单氏族裔。今之高密单氏则是明初从外地迁入,并非当地土著。
  綦氏迁居高密具体时间不详,至北宋时发展为高密望族,繁盛数百年。宋代高密人綦崇礼,字叔厚,3世皆取明经进士科,其曾祖父曾任龙冈令。祖父官至平仓公事,赠银青光禄大夫。父任文安令。綦崇礼中崇和元年进士,官拜翰林学士,传载《宋史》。綦崇礼为南宋初年著名骈文家,著有《北海集》,入《四库全书》。綦崇礼堂兄綦革,隐居不仕,工诗,入《全宋诗》。綦崇礼之孙綦焕,官至通直郎,知饶州德兴县,工诗文,曾辑《范文正集》,入《四库全书》。綦崇礼之孙綦更生,亦为著名文士。綦崇礼晚年居浙江临海,葬于此。綦崇礼长子淡然,居浙东,后裔在浙江发展,为衣冠名族。次子淡峻,入赘湖南衡阳,今湘西一带多其后裔。
  高密王氏以武功显于北宋,庆历间高密人王仲宝以军功官至左屯卫大将军,传载《宋史》。其孙王述,字崇班,官都巡检。述子璋,有武干,曾任巡盐。苏轼任密州太守时访王仲宝后裔,知王璋名,曾向友人举荐。
  高密侯氏为宋代大族,北宋末年高密人侯蒙,字元功,“一日挥千金而不足惜”。举进士,官至执政。工词,载《全宋词》。侯蒙兄侯家,官著作郎。侯蒙族人侯寘,字彦周,官耒阳令,工词,著有《孏窟词》,入宋名家词。侯蒙后裔居广西桂林,宋元以来为衣冠名族。
  高密赵氏与诸城赵氏同族,唐代以来赵氏散居鲁东南山海间,为世家大族,尤以诸城人宰相赵廷之最为显赫。高密赵氏见于史册者,南宋有赵研,官中散大夫、平江守臣。今泉州清源山有“高密赵东老”题名石刻。直至元代,赵氏仍有族裔居于高密。
  高密桑氏史载不详,宋代有桑仲,本为黄河伍卒,官至襄、邓镇抚使。
  高密苏氏为唐以来土著,宋初苏禹珪子苏德祥,高中状元,历官内供奉、右补阙,晚年以殿中侍御史分司西京。德祥孙苏丕,有高行,居青州,年少时首举进士不第,50年不入城中。欧阳修任青州太守,知其名,奏于朝廷,赐“冲退居士”。
  高密孙氏为汉唐以来土著,宋代有孙齐,中明法科,官抚州司法参军。
  此外,两宋时期见于史籍的高密仕宦家族尚有明经中第、官至郎中的张荐家族,任雷泽令的孟温舒家族、九经中第的姜定国家族、南宋淳佑年间任泗州知州的鲍义家族等。
  金元时期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以软弱著闻的封建王朝,北宋从建国始与周边北汉、西夏、辽等诸国战事不断。迨至金灭北宋,南宋与金长时间对峙,至元朝统一,高密所在的山东地区长期以来是战争拉锯的主战场,屡遭兵戈之惨。金元时期,受社会影响,崇尚武功,山东地区虽屡遭兵祸,但也造就了大批的军事人才。金元时期的名臣武将多出自山东。就高密而言,高密原有的世家大族大都南迁或奔散四方,余留的一部分鞠氏、綦氏等已走向衰落。一些新兴的望族悄然崛起,如今天高密大族李氏、仪氏、任氏等皆于此时迁居高密。
  鞠氏在金元时期仍然保持望族地位。元代有曹州知州鞠从、内史鞠茂、举人鞠英。元代以后,鞠氏淡出高密望族之列。
  金元时期居住于高密西南柴家村的柴氏亦为当地望族。金代有进士柴渊,渊子柴兴,元至正间官管军千户。
  金朝时禇氏亦为高密宦族,其中禇宗鹗,任朝议大夫。
  元代高密最显赫的家族莫过王国昌家,王国昌官至亲军千户。其子王通,官屯储卫亲军都指挥使。王通子燕出不花,袭武德将军、左卫亲军副指挥使。三世俱载《元史》。
  刘氏亦为元代时高密望族,元至元间刘杰任管军千户,刘津官至总管。
  宋金对峙时期,人口迁徙频繁,有许多家族迁居高密,逐渐发展为新的望族,如李氏、任氏、仪氏、管氏等。
  李氏系出陇西,相传为汉飞将军李广族裔,南宋时迁居今老木田,故曰“老木田”李氏。元代有任西台御史者,名失讳。四世祖李仁贵,任亲军百户。明清时期李氏发展为名门望族。
  仪氏于宋末迁居南曲,元代仪均祥为弘化司照磨、均祥子仲和为税课司副使。其后裔至明代衍为大族。
  任氏世居大梁,金代任福任高密县尹,留居县南梁尹社。元代以武功显,任福子兴宗,官管军百户。兴宗孙任川,官常州千户。至清代任氏发展为高密南乡望族。
  管氏为宋代名臣管师仁后裔,元代迁高密,至明代发展为望族。
  明朝时期
  明代200多年间,高密隶属莱州府。东莱枕山跨海,民风朴鲁质达、尚武业儒。明代高密士人秉承汉唐余绪,儒学异军突起,孕育了诸多达官显宦。《明史》共为7位高密人立传,其人数之多居山东省前列。明代高密历史上的望族以李、仪、戴、丘(原属诸城)、单、张六家为最。
  李氏明代称望族者有二家,即老木田李氏(高密李氏)和景芝李氏(今属安丘)。老木田李氏明代弃武从文发展为科甲望族。明初李杰,以举人官教授,世传《礼》学。李杰子介,字守贞,成化进士,入翰林,官兵部侍郎,赠兵部尚书。介子李昆,字承裕,弘治进士,累官兵部侍郎、顺天巡抚,父子俱载《明史》。昆子光佐,官思南府知府。自李介始,老木田李氏步入科甲望族。明末,景芝李懋桂家族发展为当地望族,明清时期,被高密、安丘、诸城3县分辖的景芝镇颇多大族,其中隶属高密的以李、郝、杨为最著。李懋桂,万历举人,官淮安府同知。其子李衍赏,明末举人;李衍庚,官光禄寺署正。其孙李裀,字龙衮,崇祯举人。景芝李氏以富甲一方名于乡里。
  仪氏自元代步入宦门,洪武年间仪智以学官起家官至礼部侍郎,授读明宣宗朱瞻基,卒赠太子少师,谥“文简”。仪智子仪铭,字子新,以父荫官至兵部尚书,赠太师,谥“忠襄”,2世俱载《明史》。仪智孙仪溥官御史;仪海,官锦衣卫百户;仪泰,举人,官礼科给事中;仪瑁,大名府通判;仪源,宁国府教授;仪琳,潞安府同知。明朝后期,高密仪氏逐渐走向衰落,但仍不失为书香门第。清代有进士仪于庭,未仕,他是明清两代全国仪氏中唯一中进士者。
  戴氏为明代高密著名宦族,居戴家灵芝(今东王家灵芝)。明初有戴纶,由昌邑训导擢礼科给事中,授读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官拜兵部侍郎,以杵旨被棰死,传载《明史》。戴纶叔父河南知府戴贤、太仆寺卿戴希文受株连皆被抄家系狱。而戴希文之子因年幼,被宫为小黄门,赐名“怀恩”,成化间掌司礼监,以忠直闻,传载《明史》。
  丘氏原籍寿光,元末明初迁居诸城柴村(今邱家大村)。6世祖丘橓,字懋实,嘉靖进士,官南京吏部尚书,直言敢谏,与海瑞齐名,谥“简肃”,传载《明史》。丘橓以后,丘家科第蝉联。丘橓子云章、云肇皆中进士。侄孙丘志充,以进士官至山西右布政使。丘橓因乏嗣,丘志充因谋京堂下狱被杀,明末以来丘家走上衰落。入清以来,丘家有1人中文进士,1人中武进士,虽不乏仕宦之人,但与先祖相比已不复旧貌。
  单氏祖籍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与明代开国将军、兵部尚书单安仁同族。7世祖单世英,嘉靖岁贡,官陕州训导。8世祖单永厚,万历岁贡,官临洮府教授。9世祖单崇,字景姚,万历进士,官户部郎中,死于明末农民军乱,清代赐谥“烈愍”;单明诩,字叔赞,万历进士,官右都御史、顺天巡抚。至明末时,高密单氏已是“子姓绳绳,冠冕济济,几三百户口,隶于城隅之北强有半,盖号称望族矣”。
  明代高密张氏以张福臻家族最为显赫,张家原籍青州北门处,始祖任高密训导,因家于此,其后裔寒微。明末张福臻,字惕生,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张家由此步入望族。张福臻次子张文明,明末以守城功,署蓟州营参将。清顺治间中武进士,官广东守备。张福臻孙辈中张尔翼、张有嘉、张尔俊皆于清初中举人。
  除上述6大望族外,公冶、战、魏、昝、周、王、阎、傅、倪等姓氏亦为明代望族。
  公冶氏为孔子弟子公冶长(诸城人)的后裔。宋人编纂的《太平寰宇记》称公冶长为高密人,盖其后裔宋时已居高密。明初高密人公冶志,洪武年间以人才征辟,任右佥都御史,其后裔今多居诸城。
  战氏为宋代以来土著,世居高密、胶州、莱阳间。明初有高密人举人战正、战翱。明中叶后高密战氏鲜有闻者。
  魏氏世居魏官寨(今八甲寨),明初魏纯,字希文,其父曾任绩溪县令,魏纯以精于理学载入《明史》。
  管氏为宋代名臣管师仁后裔,于元代迁居高密。明嘉靖间管嘉桢、管嘉福兄弟先后中进士,始为高密望族。
  明代王氏称望族者有3家,一是肇庆知府王全家族,一是祖籍长山的周阳王氏,一是户部员外郎王重光家族。其中以周阳王氏最为显赫。周阳王氏自明代中期发展为高密望族一直延续到清末,其2世祖王辅,景泰间举人,官至府学教授。3世祖王邦宪,岁贡,沂水训导。邦宪子乔年,嘉靖进士,官山西布政司参议。王乔年后裔多有仕宦者。其曾孙王昌允,明末官太仆寺少卿。入清以来,周阳王家仍然为高密望族。
  阎氏明初自山西榆次迁南乡道乡村,万历间阎芹以进士起家,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清代有文士阎选,举人阎士标。
  清朝时期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实现了全国统一。清朝继续沿用明朝的科举制度,自达官显宦以至穷乡僻壤的寒素之家,凡中试者均可入仕为官。清代高密新兴的望族大都由科举制度促成。这些家族簪缨继世、诗书传家,科第亦累世不绝。清初高密进士王俞昌在《知县莱峰李公墓志铭》中曾自豪地说:“国朝六十年来,吾邑人文之盛甲于东郡。”有清一代,高密望族以刘、单、李、王4家为最。此外尚有张、任、傅、綦、薛、宫、郝(今属安丘)、夏、史(今属胶州)、胡、杨(今属安丘)等家族。
  清代高密刘氏称望族者有3家,其中以原属诸城的清爱堂刘氏最为显赫。清爱堂刘氏原籍安徽砀山,弘治间迁逄戈庄。自顺治年间刘家6世祖刘必显中进士至清末废科举止,刘家共有11人中进士,另有30余人中举人,官至知县以上的有数十位。创造了3世一品、4世蝉联进士、8子登科、祖孙父子翰林的辉煌业绩。特别是乾隆、嘉庆年间,刘统勋、刘墉父子先后为大学士,显赫一时。康熙帝御赐“清爱堂”给予刘家。乾隆帝赐诗“海岱高门第”。嘉庆帝亦称赞刘家“洋洋表海东”。清爱堂刘家名人辈出,官至郎中、知府以上的有10 位,其中康熙年间刘果,字毅卿,官至江南提学道;刘棨,字弢子,官四川布政使。乾隆年间刘统勋,字尔钝,官东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刘纯炜,字仰仲,官顺天府尹、光禄寺卿;刘壿,字象山,官江宁布政使、鸿胪寺卿。刘垿,字亦仲,官湖南粮储道。嘉庆间刘墉,字崇如,官体仁阁大学士。刘镮之,字佩循,官兵部尚书。道光间刘喜海,字燕庭,官浙江布政使、署浙江巡抚。咸丰间刘原海,官宁国府知府。
  张鲁刘氏亦为清代书香门第,宋代迁居高密,清代有进士刘源清。张鲁另一刘氏,有进士刘兆禄。
  单氏无疑是清代高密第一科甲望族,仅高密本支清代有20人中文进士,1位武进士,另有46人中文举人,2位武举人,其中3位文解元,1位武榜眼。其族人迁居黄县、金州、易州、宝坻等地,皆为名门望族。清代高密单氏文武并茂,名人辈出,康熙间有武榜眼、江南提督单登龙,侍读学士单若鲁。雍正间有户部侍郎单畴书。乾隆间有铜仁知府单烺、汀漳龙道单德谟、直隶布政使单功擢。单氏亦是清代著名的文化世族,诞生了诸多文化名人,如方苞弟子单作哲、著名诗人单可惠、理学家单为鏓、词人单为濂等。
  李氏清代称望族者有3家,即祖籍陇西的老木田李氏(即高密李氏)、祖籍枣强的景芝李氏、祖籍四川迁居琅琊又迁高密的李士模家族等。老木田李氏为宋末以来大族,清代名人辈出,如“康熙四君子”之一李元直、“画中十哲”之一李师中、高密诗派开创者“三李”——李怀民、李叔白、李少鹤等。其中李元直传载《清史稿》。李怀民、李叔白、李少鹤3人皆载入《清史列传》。景芝李氏崛起于明末,清初有李裀,以举人任兵科右给事中,抗直敢言,《清史稿》有传。李裀孙李尔立,迁高密城里,尔立子长疄,举人,父子俱工诗,创立南园诗社,为高密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李士模家族明初迁居高密西隅,5世太学生李东周,署宝丰县事。7世李士模,清顺治进士,官大理寺评事。族裔李振羽,进士,官教授。
  王氏清代称望族者有4家:一是自明代就显赫的周阳王氏,一是祖籍平度王家庄的城律王氏,一是相传自江南风阳府迁居高密的王颺昌家族(即高密王氏),一是祖籍云南明初自平度南隋二甲迁居水西村的水西王氏(原属诸城)。清代城律王家有5人中进士,其中王联壁,光绪进士,官黎平知府。高密王氏有7人中进士,其中王颺昌,字子言,康熙间官礼部侍郎;王宁炜,字熙甫,乾隆进士,嘉庆间官至御史;清代著名画家王功后亦属其族。水西王氏原属诸城,清代共有6人中文进士,1人中武进士,另有10余人中举人。其中康熙、雍正间王度昭官浙江巡抚、兵部侍郎。乾隆间王中孚高中会元。
  任氏为元代以来世族,明初衰败,明末崛起。清代任家共有5人中进士,8人中举人,官至知县以上的10余位。其中任玥,字少玉,康熙进士,官至京畿道监察御史。其子任坪,字坦公,亦官御史,抗直敢言,传载《清史稿》。任坪族裔任兆坚,字希庭,翰林,官鸿胪寺卿。
  綦氏原籍阳信县桑落村,明永乐间迁綦家村,清初顿然崛起。有清一代,綦家共有1位进士,5位举人。其中清初綦汝楫,字松友,顺治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
  傅氏崛起于明末。傅钟秀,字海峰,以进士官太常寺少卿,死于明末农民军乱,清代谥“节愍”。傅钟秀后,傅家科第蝉联累世不绝。有清一代,傅家共有6位进士,11位举人,29位贡生。
  胡氏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居东关胡家街,后迁夏庄等地。清代共有3位进士,其中胡星,官至吏部郎中。
  宫氏自江南凤阳迁居堤东村,后有族裔迁居诸城等地。清初有武进士宫胜律,其子宫尔劝以举人官至云南布政使。其孙宫去吝,官顺庆知府;宫去矜,官永州府同知。
  郝氏世居景芝(今属安丘),明末以来为高密名族。清康熙间有拔贡、上荆南道郝文芳,乾隆间有知州郝敬修、进士郝慎行。
  夏氏明初自浙江会稽迁居高密,编籍东隅。明有工部郎中夏士誉。清初有进士、工部员外郎夏畴。
  史氏居河流村(今属胶州),清代有拔贡、沂州府教授史记、进士史扬。清代后期,史家以富甲一方名于高密、胶州间。
  薛氏居薛家老庄,清代以武功显赫。康熙间薛受益,字谦若,以参与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功官潮州总兵,世袭骑都尉。其子薛瓀,官台湾总兵;薛士杰官处州总兵、左都督;薛德,官四川副将。其孙薛隆绍官广东副将。曾孙薛廷起,官镇安游击。
  张氏称望族者有4家,一是自明末显赫的张福臻家族,一是张熙岳家族,一是张善述家族,一是朱郭张氏。张熙岳先世于明初自寿光迁居李仙庄。顺治间张熙岳中进士,始步入宦族。张善述先世于明初自青州西隅迁居高密西隅,虽无显宦,然数世书香。张善述于乾隆间中进士,官高明知县。其子张砺坡,举人,工词。其孙张星炜,举人。朱郭张氏,今属胶州,道光间张柳南以进士官山西左云知县。
  清代有两家祖籍高密的望族不能不提,一是祖籍高密姜家庄(一说草桥村)的汉军镶黄旗高氏,一是祖籍高密郑公乡通德里的汉军正白旗郑氏。
  汉军镶黄旗高氏始祖为高有,明万历间迁居铁岭的4世高尚义随清军入关,官至协领,世袭二等轻车都尉。5世高天爵,官两淮盐运使,死于三藩之乱,谥“忠烈”;高膺爵,官佐领;高锡爵,官临洮知府;高承爵,官安徽巡抚;高荫爵,官直隶口北道。6世高其位官文渊阁大学士、高其佩官汉军都统、高其倬官户部尚书。7世高起官兵部尚书。8世高琦官四川总兵、署提督;高瑹官广东提督。一门显赫,数世恩隆,一时莫与伦比。
  汉军正白旗郑氏为郑玄之裔,明末居沈阳。清初郑国安随清军入关,赠振威将军。国安子思民,佐领兼管銮仪使。思民子琏,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琏子从义,员外郎。从义子禅宝,署理山东巡抚,总管内务府大臣。禅宝子成德,主事。成德子鹤年,内务府主事。鹤年子普安,江南织造。普安子瑛棨,河南、陕西巡抚。瑛棨子文焯,举人,官内阁中书,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
  此外,尚口(原属诸城)鹿氏、故献宋氏、大屯乔氏、沙沟王氏等家族亦为清代高密书香门第。
  总之,高密古代历史上这些名门望族,不仅是高密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高密文明因此更加绚烂多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