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只爬上屋顶的驴(深度好文)

 wenxuefeng360 2020-06-27

一只爬上屋顶的驴(深度好文) 来自有书 12:07

文 | 有书武小五 · 主播 | 杨枪枪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头驴费了好多力气,终于爬上了屋顶。

在人们的围观中,它得意地跳起舞来,结果把屋顶的瓦片全踩碎了。

主人从地里干活回来,发现了驴子在屋顶上的闹剧后,他立刻爬上屋顶,把驴子赶了下来,并用一根粗棍子打了它一顿。

驴子委屈地说:

“为什么打我?昨天我发现猴子也是这样的,你却非常高兴,好像这样给了你很多欢乐似的。” 


农夫说道:
“蠢货,爬上屋顶去跳舞,你以为你是猴子吗?别忘了,你是一头驴。”

农夫对驴子又是一顿棒打。

驴子是干什么用的?驴子无非就是用来犁地、拉磨、驮物的。

可它为了取悦主人,却模仿猴子去房顶上跳舞,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难怪主人要动怒了。

驴子的行为很愚蠢、很可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不比这头驴子聪明。

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认不清自己的角色,找不准自己的位置,盲目地显示自己,结果弄巧成拙,被生活打脸,让他人耻笑。

而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自以为是、迷失自我,而是活出自己的本色和精彩。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自知,就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

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看一个人是否有自知之明,有时听听他说的话、看看他做的事就知道。

2016年,在安徽卫视的赛歌节目《中国农民歌会》中,刘震云坐镇导师席成为一大亮点。

他用自己深厚的阅历来点评农民歌手们的表现,颇具说服力。

虽然与音乐无关,但刘震云表示并不怕质疑“不专业”,他说:

“我是看中了农民二字,它跟其他音乐节目最大的不同就是参加者是农民,它有草原、有田野、有高山、有高原,有很多原生态的唱法。

这对我和观众来说都有一种吸引力,我就是来听原生态歌曲的。”


他坦言自己不懂音乐,不能像蔡国庆老师、玲花老师和曾毅老师更多的是从音乐的角度,从唱法上、音准上,还有组合之间不同声调的配合来一语道破;

但他懂歌里面的情绪,自己关注的是歌里的心思、心情、心绪,他从听众的角度,能听出这个好或不好。

作为一名音乐节目的导师,刘震云的长处是写作多年、阅历丰富、对人的情绪领悟准确;

短处是他不懂音乐,不能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歌手的演唱水平。

从上面他的一番话可以看出,刘震云有自知之明。

他巧妙地扬长避短,只说自己能把握得了的话,超出自己认知的外行话一句都不说,所以他得到了观众和选手的认同。

作家刘墉在《成功始于定位》一书中写道:

“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短跑的高手,不见得能长跑。

马拉松的健将,也许参加百米竞赛会不堪一击。

上天把人生得不一样,就要以不一样的方法去利用自己的长处。

如果你不认识自己,八成就会输。”


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哪些事是自己能驾驭得了的,哪些事是自己做不到的,懂得量力而行,不勉强自己。

而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往往高估自己,别人吹捧几句便陶醉不已;

遇事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出发,根本不考虑个人实际,常常难以成功。

做人需要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的评价,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自己的路需要自己走,鞋合不合适,也只有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适合干什么,找不准方向,再努力也会事倍功半。

不高估别人,不低估自己

高估自己、低估别人、骄傲自大固然不好,但高估别人、低估自己、妄自菲薄同样是缺乏自知之明。

听过这样一句话:

“自信就是,不高估別人,但也不低估自己。”


在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也曾经高估了别人、低估了自己。

前几年,我应邀参加了一家杂志社举办的优秀作者笔会。

从其他作者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个个堪称“高产作家”,有的稿费一年就拿好几万。

相比之下,我发表的文章和稿费就逊色了,于是变得不自信起来,情绪一度很失落。

与我同住一个房间的山西作者老路了解到我的心理后,对我说:

“你没必要觉得不如别人,这次参加笔会的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都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说我吧,虽然我在纪实和故事方面发了一些作品,但在实用性稿子上,还基本上是个空白。

你在这方面发表的很多,值得我学习。”


老路的这番话让我豁然开朗,让我进一步看清了自己,增添了自信。

仔细想想真是这样,在编辑老师眼里,我和其他作者都是一样优秀,要不也不会邀请我参加笔会。

自己没有必要高估别人、低估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奏,踏实写好自己的文章才是最重要的。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一直坚持写作至今,从未动摇过。

人际交往中,对人的态度概括起来无非有三种:俯视、仰视和平视。

俯视者傲,他们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高估了自己。

仰视者弱,他们在别人面前总是诚惶诚恐、点头哈腰,低估了自己。

平视者和,他们“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既不高估别人,也不低估自己,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周国平说: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能够对真实的自我有个清晰的认知,不刻意掩盖自己的独特个性,盲目模仿别人;

既不高估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也不高估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

不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就无法客观地去了解别人。

我们不必自命不凡,也不必妄自菲薄;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保持一种平衡的心理,才不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找准自己的位置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

它们互相羡慕对方的安逸或自由,最后互换位置。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抑郁而死。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就像这两只老虎一样,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一味羡慕别人的生活,但却常常忽视了它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

“宝物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

人也是这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要想显现出生命的意义,就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位置找对了,努力才会有效果。

在《特别关注》杂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在业界创造了奇迹,他创业至今,从没失败过。

三年之内带领两家公司登陆纳斯达克,这成功的速度让纳斯达克的工作人员都震惊不已。

在红杉中国之前,他创办的两家公司想必很多人耳熟能详,一家叫携程,另一家叫如家。

不少人都奇怪,沈南鹏保持常胜的法门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说出来也简单,那就是他总是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总是在做自己熟悉又最有把握做好的事。

比如,在携程时期,沈南鹏作为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最多,在外人看来,他做CEO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他没有选择做CEO,而是选择资本运作,因为他知道,自己投行出身,在资本运作方面更为专业;

而对于自己不够了解的旅游方面,他选择让更熟悉这方面的合伙人季琦和梁建章来做。

有人说:

“找准位置,你就是一条龙。找不准位置,你就是一条虫。”

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你纵有用武之力,但无用武之地,如同锅台上跑马,兜不了多大圈子。

每个人适合的位置不一样,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你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潜能,施展你的才华。

莎士比亚曾说过:

“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


做人最难得的,不是聪明,而是有自知之明。

愿我们都能正确认识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自以为是;

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些盲目跟风;

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吹自擂;

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顺更稳,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