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600余名被贬官员,为广东带来了什么?

 薪花共赏 2020-06-27

广东北枕五岭,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有农耕文明,还出现了海洋文明和特殊的制度文明。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游览这片岭南大地上最安静的风景,最沉默的文明。

广东千年文化的活源头:南粤古驿道

唐宋600余名被贬官员,为广东带来了什么?

南粤古驿道

铺陈在岭南大地上的古驿道,它们曾是水路或陆路,官道或民道,被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供人员往来。

在这些古道上,走过灰头土脸的诗人、快马加鞭的驿员、驼铃声声的客商、挑着担子的脚夫和无数南迁的民众,他们虽都翻山越岭,舟车劳顿,心境却大不相同。

公元819年,屡遭贬谪的韩愈因谏迎佛骨之事触怒皇权,被贬潮州。他收拾起行囊一路南下,行走在颠簸的驿道上,想到岭南之地瘴气弥漫,蛮化未开,这一去恐是凶多吉少,内心顿生绝望,写下“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愤懑。

可抱怨归抱怨,到了潮州之后,韩愈突然又活跃起来。在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之余,还极力兴教育、办学校、扬儒学。经过他的一番治理,这座边缘之城日新月异,而他的劳苦功高也被镌刻进这座城的每个角落,山是“韩山”,水是“韩江”,树是“韩木”, 城也被改名“韩城”唤了一千多年。

两三百年后,另一个被贬的官员苏东坡也沿着古驿道缓缓而来,行走到五岭之一的大庾岭时,写下了“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的句子。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后,内心豁然开朗,逍遥快活地在广东食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人间烟火,泼洒着他的文气和乐天,熏陶着每个岭南人的心田。

据统计,唐宋年间被贬广东的官员达600余人,他们虽仕途艰辛,留下的文化却默默滋润了岭南这一方水土。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梳理,自秦始皇为征服岭南而下令开凿第一条粤北古驿道始,延续两千年至清末,岭南地区在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西江古驿道线路、潮惠古驿道线路、肇雷古驿道线路这六个线路上,修建形成了由14条主线,56条支线,全长约11230 公里的古驿道构成的特大型交通网络。其中著名的古驿道有梅关古道、西京古道、云浮古驿道、上饶古驿道等。

让人沉醉的不只是风景:惠州巽寮湾

唐宋600余名被贬官员,为广东带来了什么?

巽寮湾

巽寮起初叫作“鸭寮”,据说与惠州稔山镇的居民尝试在咸淡水交界之地放养鸭子有关。而“寮”在中国文言文中是长排房和小屋的意思。

岭南之地,瘴气多而日炎,当年被贬来惠阳的苏东坡便时常携其妾王朝云来海边消暑解闷。“鸭”字与歌妓出身的王朝云相冲,她便要苏轼替此地更名。

苏东坡把它当成一个任务。他登临高山,居高临下,发觉整个大亚湾有灵性般地长成了八卦的形状,其中“鸭寮”就处在乾、兑、震、巽、坤、艮、离、坎中的巽卦之上。巽卦的卦象为无所不入之风,表顺从之意,恰合此地微风和煦、海不扬波之境,便于岩石上题书:巽寮。这个名字自此扎下了根。

细雨润水,鱼露烹鸭。虽然地名中没有了“鸭”字,但这一地区养鸭子的传统,却足以让海鸭子成了这里的一道名菜,而且,经过历史和文化的熏染,连其菜谱都明快得像一曲山歌:“水鸭半只,生姜一块,葱两支,米酒二匙,鱼露五匙。”

在粤东数百里之长的海湾群中,延绵20余公里的巽寮湾形如半月,以“石奇美、水奇清、沙奇白”为美,有“天赐白沙堤”之称,是最洁净的海滩之一。这里长久地保持着春意融融的温度,沙滩是一块洁净的、雪白的、硕大的画板。我们几乎能想象到,在平地起高楼之前,茅草屋一间间安营扎寨,木围栏圈出一小片空地,水鸭子嘎嘎叫着钻入滩涂,米酒香从隔壁人家一缕一缕地飘出来,到处是一派安静祥和的家的味道。

在苏轼之后,巽寮湾和这里的小渔村并未被人遗忘,这片自然之地还不断地丰富着历史人文的痕迹,来过这里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自己的墨宝,形成了30 多处摩崖石刻,成了这里珍贵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咸丰二年,清朝书法家傅维登临巽寮湾凤池岛后手书的“日暖凤池”,以及启功、张爱萍、萧劲光等大家的作品。

日光西斜,走在沙滩上,手心里的银沙被海风吹落,这让我们突然想起王朝云笑靥如花地缠着苏东坡改名的那一幕,近千年的时光就这样随风而逝,而巽寮湾依然在继续着自己的故事。

让广州的历史人文更完整:从黄埔村到黄埔古港

唐宋600余名被贬官员,为广东带来了什么?

古港遗风牌坊

元代时,位于黄埔港旁边的黄埔村因凤凰落于泥地的传言被叫作“凤埔村”,黄埔港也被叫作酱园码头。

清朝时在广州设立粤海关,在黄埔港码头设立挂号口。中外的商船如嗅蜜而集的群蚁,商舶云集,中外齐聚,随后又被清朝“一口通商”的法令锦上添花地推向了“夷舟蚁泊”的顶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凤浦”的读音被外国船员误读成“黄埔”,此后这个名字被写在了码头,还成为中国革命摇篮——黄埔军校的名称由来。至于原来的“凤浦”的说法,如今只剩下黄埔村口金灿灿的“凤埔”牌坊来证明。

在黄埔港口岔路前方坐落着一座三门四柱式“古港遗风”的牌坊,其后便是“粤海第一关”陈列馆。

我们选择先到传说中的黄埔古港看看。江水平静但漾着微波,一艘尾部绘有斑斓彩画的红船停在江面上,石砌的候船码头的台阶上依然显示出久经历史风雨的厚重和古朴,两座古碑相对而立,一棵大榕树枝繁叶茂。

黄埔港与黄埔村紧密相连,从默默无闻到靡丽光辉,始终连成一体。作为曾经的广州触摸世界的最前沿,是黄埔港的开放让黄埔村人才辈出。而这些一度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黄埔村人,也让黄埔村成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中国古村落之一。

谈到黄埔港和黄埔村的保护,就不得不提到这里的一个传说。冯氏冯佐屏在日本求学期间娶了一位与日本皇室有关的日本女子,夫妇二人归国后居住在黄埔村。日军侵华期间,来到黄埔村,生死存亡之际,该日本女子高举一把由日本皇室赠予的宝刀面向日军。日军跪而后撤,再未侵扰黄埔村。

如今,这位传奇般的女子已不在人世,但冯佐屏为解她思乡之情所建造的日本楼却成为黄埔村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在一众岭南特色的镬耳屋里,外表干净利落的日本楼可谓是一个颇具异国风情的存在。

严格来说,黄埔村惇慵街8号的日本楼是一栋中外结合风格的建筑,青砖麻石,上下一色。主楼两侧是具有江南特色的滴水飞檐的望楼,大门如钟,上刻一轮明显日本风格的太阳浮雕,两层楼约有800平方米的居住面。

从黄埔港走入古村庄,从装饰繁复的宗族祠堂到干净利落的日本楼,不仅有明显的时光穿梭感,亦有明显的地域和中外文化的转换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