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新用户07039177 2020-06-27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七十六

乌鸦在传统文化中高开低走的形象嬗变乃至坍塌,与其骨子里不合时宜的叛逆因子有着显而易见的关系。早在远古时期,乌鸦的形象与太阳的意象融为一体,太阳有着金乌的别称,而此时乌鸦有着报喜、知恩和忠贞的寓意。随着世俗文化的对其形象的曲解,乌鸦的形象总是与孤独、寂寥和萧瑟等冷色调的词汇参合在一起,以至于在传统文化中逐渐黯淡下来,最终成为一种不祥鸟的隐喻,昭示着生命的一种溃败和惆怅,但其原初的那种美好寓意仍旧依稀残存。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文化寓意,乌鸦在传统的诗词章句中,以寂寥的形象定格在那种特立独行的氛围中。翻开古人写乌鸦的句子,比如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苏轼的“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不一而足,莫不如此。而这样的形象的在传统绘画表达中,更进一步固化为寒鸦的形象,充满着一种凄清苦楚的况味,并由此在被赋予一种人格化的自我观照,经常与枯木、暮色等形象叠加在一起,诠释着一种复杂微妙的情感,流露出一种感同身受的愁绪。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宋 李成 《寒鸦图卷》

在传统绘画领域,寒鸦图这一题材的出现,其本身就与文人心中经常可见的顾影自怜的情绪息息相关,从而赋予了这一题材独特的文人画气质,在冷冷的画面情绪之中,抒发着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之感,但又不愿以一种媚俗的姿态去实现自我改变,间或表现出一种倔强的抗争。这一题材一经出现就注定了这种与生俱来的画面特质,宋代李成的《寒鸦图卷》描绘的是寒意逼人的季节中寒鸦在溪边觅食嬉戏的场景,画面中枝叶落尽的枯木进一步赋予了整幅作品一种清冷的色调。据《宣和画谱》记载,李成“因才命不偶,遂放意于诗酒之间。又寓兴于画,精妙初非求善,唯以自娱于其间耳。”这样的人生际遇使李成的画作偏重于表现荒寒的意境来隐喻自身乖蹇的命运,这幅《寒鸦图卷》中不自觉地流露出这样的情绪,但隐隐之中千姿百态的群鸦又展现出一种生命觉醒复苏的意识。从宋代的寒鸦图这一题材的画作来看,充盈在画面之下的这样情绪是明显的一个特征,比如佚名的《寒鸦图》中,背景是陡峭的山壁,而近景是挺拔的几株枯木,一群乌鸦打破了这样的静谧沉闷的画面,有些栖息在枯树的枝丫上,但更多的是以一种矫健的身姿一飞冲天向高处飞去,这样的画面构成使乌鸦这样的形象带有一种不羁抗争的意味,使整个画面的积极因素更饱满而充实,在曲径通幽中呼之欲出。寒鸦图这一题材的美学特质在荒寒的意境营造中又给人一种的想象空间,有时又具有一种禅意的空灵之感,比如梁楷的《疏柳寒鸦图》以极简的画面构成,使整幅作品看上去有一种勘破世间幻象之后返璞归真的浓浓禅意。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宋 佚名 《寒鸦图》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宋 梁楷 《疏柳寒鸦图》

寒鸦图这种题材在宋代出现之后,很快在文人这一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共鸣,从而使这一题材成为表达自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我本真的一种常见构图模式。宋末元代遗民画家罗稚川的《枯木寒鸦图》则似乎更透露出一种家国之悲,画面近景处的枯木怪石之间,画家精心地描绘着两只形单影吊的雄雉,它们那种无所适从的神态似乎隐喻着那种国破之后自身无可奈何的命运,而画面上方群鸦翱翔的场景则蕴含着一种生命的律动之美,似乎隐隐透露出一种不愿俯首苟且的态度,借这种动静之间的呼应,在萧瑟落寞的整体氛围中,将那种家国情怀以及个人的命运沉浮充分地表现出来,在避世的情绪中又有着一种蠢蠢欲动的抗争之意。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元 罗稚川 《古木寒鸦图》

置身于变幻的时代风云中,寒鸦图这一题材的本意依旧固守着前人界定的范围,但在笔墨语言上更趋多样性,特别是在落魄文人群体中这一题材更是成为一种自我意志表达的最好的载体。比如明代唐寅的《枯木寒鸦图》是一幅送友人之作,画面上枯木与寒鸦之间经典元素的组合形成的那种凄清的画面特征十分明显,上面的题诗没在通常意义上的祝福之意下又饱含着一种忧愁和踌躇的情绪:“诗风卷杨花逐马蹄,送君此去听朝鸡。谁知后夜相思处,一树寒鸦未定栖。”这样的情绪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寂寥的心境,在对朋友的祝福之中更透露出对自身命运的不甘和怅惘。明清时期的寒鸦图这一题材在不同的画家笔下,就艺术风格来说更加个性突出,比如清代八大山人的《枯木寒鸦图》中的经典白眼形象、査士标的《枯木寒鸦图》萧疏的构图等叫人耳目一新,而各种寒鸦图上的题词更是别有一番感悟,比如高凤翰的《古木寒鸦图》长长的一大段题识读来引人深思:“尝见徐文长有题其所画古木寒鸦图,诗云:‘莫学曹满三匝树,汉阳江上有周郎。’其句中含芒隐寺,四射环出碞,人生电光火石,坐是耽耽,胡为岁老人阅历久暂,平和一切乃拈悬,残笔磨败墨,交为易之画,前后得绝句一律诗,一书之画后作题,并以质我题右,亲家以为如何也?其五律云:‘清霜啼晓月,日落叫寒烟。噌尔辛勤鸟,朝朝暮暮言。何处荒陇畔,待漏玉阶前。多少留今古,镏庆向尔边。’其绝句云:‘争鸣聒噪日飞扬,搅尽寒烟漠漠荒。太息月明三匝树,古来断送几周郎。’后知读此画者三复荒言,亦可以心平气和矣。”恽南田的《古木寒鸦图》描绘的是暮色中的归鸦,枯藤老树昏鸦的构图中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上面题诗一首曰:“乌鹊将栖处,村烟欲上时。寒声何地起,风在最高枝。”归而未至、栖而不定的寒鸦群像,正是他内心那种无可奈何情绪的自然流露,有一种人生忽如寄的惆怅之意和伤感之情,不经意间闪烁在画面之间,但这样的踌躇不定中依然有着一种执着的坚守之意。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明 唐伯虎 《枯木寒鸦图》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清 八大山人 《枯木寒鸦图》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清 査士标 《枯木寒鸦图》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清 高凤翰 《古木寒鸦图》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清 恽南田 《古木寒鸦图》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明 王铎 《秋山寒鸦图》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明 李流芳 《寒鸦图》

寒鸦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形销骨立中坚守那种倔强的自我

清 王震 《古木寒鸦图》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总而言之,寒鸦图这一题材的画面中那种不安定的情绪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这样的波动情绪赋予了这一题材一种略显迷惘而惆怅的画面特质,但在这样的暗流涌动的情绪之下,始终有一种固执的风骨蕴含其中,那就是哪怕在寒意弥漫的清冷寂寥的境遇下,即使形销骨立,但依然坚守着内心深处那种倔强的自我,这种可贵的坚守姿态正是寒鸦图的内在核心价值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