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款画笔任平生——记吉安市美协副主席杨建兵

 吉安大视界 2020-06-27

画家杨建兵(右)与作者胡刚毅合影

“成功的花儿,

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杨建兵,笔名杨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吉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安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南昌洪州书画院副院长。先后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画院莫晓松工作室等。作品十几次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且多次获奖。这个成绩在当地美术界是绝无仅有的!

杨建兵生活照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没有谁事业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当我们看到别人手捧鲜花仰望彩虹的时候,应该要想到他在等待这道彩虹之前,淋过多少场雨、遭遇过多少电闪雷鸣。杨建兵便是这样一路走来……

他学生时代不是学美术的艺术生,却对美术有着炽烈的热爱。“热爱”是什么?对于杨建兵来说,热爱就是在不知道能否成功的前提下,仍然埋头一路前行的风雨兼程。因为热爱,他永远保持着学习的姿态,到处求师问道,坚持挑灯夜画。这么多年以来,不会有人知道他因为画画熬过多少夜,为了一张好的作品构图画过多少张草图,为了作品能上全国美展,反反复复修改,不知道推倒重来过多少次,迢迢等待的时光到底有多煎熬,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热爱可抵岁月无限的漫长。

杨建兵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安福县彭坊乡。那时候的乡下生活条件艰苦,教育条件差。乡村学校老师会用一口生硬的方言夹杂着拗口的普通话上课,整个学校就三四个班级,基本只有语文、数学课。那里的小学生根本不知道美术是什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杨建兵好几次因为在课本上“乱涂乱画”,而被老师抽过手心。

上了初中之后,学校发了一本“美术”的教材,美术书上印满了各种图案与各种美术作品。美术作为副科,学校根本不会重视,基本不上美术课。但就是那本″美术教材"却深深地吸引着杨建兵,他开始依葫芦画瓢地临摹书上的图案。一本书就那么薄薄的二十几页,他把那些画临摹了一遍又一遍。没专门的绘画工具材料,就一支普通的铅笔,没人知道他画的是什么。但是他沉迷于其中,如痴如醉。热爱,有时就是这样的纯粹、简单,它不需要任何理由!

初中毕业之后,因为年龄的增长对生活压力的感知也越来越清晰,所以当时成绩较好的他放弃了重点高中,而是选择了中专学校,上了三年的师范,因为师范生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这是全家人所希望的。

一个全新的世界呈现在一个年青人面前!永新师范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杨建兵在学校美术社团结识到了人生第一个指导他画画的陈晓星老师,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学校开设的美术社团,是一间在学校图书馆顶层的小教室。就是在这间小教室里,杨建兵正式展开了对美术的求知跋涉之旅。三年不间断的美术社团学习,垫定了他对美术的执着追求与坚守。

1995年,师范毕业之后,杨建兵被分配家乡教书。因为学校规模小,老师少,他几乎什么都教。那个时候他白天上课,晚上就在房间里面铺开一张毛毡画画到深夜。美术这颗种子在他心里越种越深,生根发芽了!在那个基础设施落后的年代,对于一个农家子弟来说,学艺术就是一条既艰辛又奢侈的路,与他本人及其家庭格格不入,但他一直都是自己摸爬滚打地默默坚持着。

在乡下,月夜,他常到田野去“散步”寻找景物素材。借云朵里露出的几缕月光,他静静地漫步在乡村小道,怡然自得地欣赏着月夜之恬美和寂静。不时几处村舍传来一阵阵犬吠声,乍响乍息,而田野喧哗的水流却不停不歇,可总是敲一个单调的音符,悠扬得很。这时,夏虫们的大合唱已拉开序幕,此起彼伏,有青蛙的咯咯咯,响和脆;有蟋蟀的唧唧唧,尖而细;有山鸡的咕咕咕,轻而悠……这大自然的心声,如云雾般弥漫田野笼罩月之夜。

《春韵系列一》33x65cm

《春韵系列二》33ⅹ75cm

《春韵系列三》43╳65cm

《春韵系列四》68X136cm

此时此刻,他心静如一泓湖水,驻足仰望星空,一轮满月似乎在朵朵云彩间与星星捉迷藏,一会儿隐秘了行踪,一会儿露出了孩童般的笑脸,煞是可爱。在月的清辉抚爱下,远处的森林隐隐绰绰,如锯齿般的远山,如切如割,清晰可见。近处一行行挺拔的杉树,寂寞地伫立,如少年般忠实的站岗,要守卫这个月夜,这月下宁静的山乡,这山乡夏虫演奏的大合唱,这大合唱令人陶醉的月夜之心!他多么希望自己是一颗驻足不动的树,与杉树一道,为守护着宁静而美好的夜之图画!这轮皎洁的满月,就是大自然图画的夜之魂魄么?这分明就是大自然为他呈现的一幅水墨山水画卷。

乡下的夜景充满着诗情画意,但现实是冷酷而无情的!杨建兵清晰的记得,当时由于缺少美术资料及专业老师的指导,美术这条路走的异常艰辛与痛苦。所以一到周末时他满县城的寻找美术培训班,希望能找到一个好老师为他析疑解惑但始终未能如愿。终于在1998年暑期,杨建兵听说永新县有一个暑假美术辅导班,他欣喜不已,不顾家人的反对,毫不犹豫的前往永新县学习,为了方便学习和节约时间,他存钱买了人生中第一辆二手南方牌摩托车。那时候的杨建兵只是一个二十来岁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刚踏出学校的他身上并没有什么积蓄,也不想伸手向家里要钱,真是困难重重!在外地学习,晚上住宿成了难题,以当时的经济条件也没钱去住旅店。后来晚上就干脆睡在画画的教室里。教室里,没有风扇,更不用说空调了。空气中弥漫着滚烫的热浪,户外城市的喧闹和教室里夹杂着蚊子的嗡嗡叫声响成一片,对他狂轰滥炸。那时他就默默地忍耐着,坚持着。当时,杨建兵在心里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画画这条路上做出点成绩来!有时,蚊子叮得他全身是包,实在睡不着,就干脆通宵达旦地画画。三更灯火五更鸡,现在杨建兵想起当初的这段既艰辛又庆幸的时光,仍唏嘘不已!

“初生牛犊不怕虎”。两年后,也就是2000年,杨建兵作出一个惊人之举:在安福县博物馆举办了人生第一次小型个人画展。作为一个穷书生,为了节约开支,整个画展从筹划到最后的收尾,都是他自己一个人亲力亲为,六十多张作品都是自己在彭坊学校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里加班加点熬夜完成装裱。当时没有微信、抖音等宣传手段。画展想让人知道就是靠墙头广′告,杨建兵自己手绘了十几张画展广告,和几个朋友跑遍安福县的大街小巷,把一张张粉红色的画展广告纸贴在各个显眼的地方。这次画展很成功,观众络绎不绝,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县里电视台也作了相关报道。这次画展的效果超出了他的心里预期。一颗画界星星也开始冉冉升起!

后来,有朋友问他当年开第一个画展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这么辛苦,为什么要做这个画展?杨建兵说他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做这件事情,也许这就是热爱吧。汪国真在《热爱生命》里面,有这么几句诗:“我不想是否能够达到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以前一直觉得这些诗,只不过是一些过耳无痕的心灵鸡汤,现在他才体会到其真实的含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杨建兵走过了这么一段很艰辛、很尴尬的人生历程。他在乡下老家边教初中数学边自学绘画并历时十载。面对接踵而来的大大小小的挫折,他沮丧过、流泪过、呐喊过……为此,他看了许多许多书,去寻找答案。他苦苦思索:遇到困难,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释然。苏轼被贬官后仍然乐观旷达,修建苏堤,造福百姓;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仍然在乎山水,题词写诗,最终被后人喻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范仲淹被贬到巴陵郡,仍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海伦凯勒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也无法开声,但她仍以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古今中外,名人自古多磨难,但他们总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战胜、甚至是超越。战胜挫折是历经波涛汹涌后的静观云卷云舒;是鹤排舞空、屹立于天地间的巍峨雄峰;是作蚕自缚的蛹经历着锥心泣血的蜕变。他常常想:人生的路,就如一条小溪一样弯弯曲曲,溪水只有碰到了岩石,才能溅出浪花。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从中他找到了创作的突破口和化解情绪的方式。他从苦难中破茧而出!

2005年,由于工作需要,杨建兵入职安福中学任教美术学科,这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的画画机会。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和灵感。他每天早上闻鸡起舞,白天上班,晚上熬夜临摹名家画作,沉醉于美术世界的海洋中。同年,他结婚了,贤惠能干的妻子对他是理解的、支持的,让他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们少了卿卿我我,花前月下;少了社会交往,打牌喝酒。他的时间让位于他的画室和写生的大自然。他在奇幻的绘画世界中,摸爬滚打、徜徉、呐喊……

然而,再好的千里马也需要伯乐的赏识,仅靠自己自学,是很难得到进一步突破的。当时杨建兵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从来没有停止过向名师求教,并外出求学。

《荷韵系列一》68X68cm

《荷韵系列二》43X65cm

《荷韵系列三》80x180cm

2006年以来杨建兵多次来到吉安刘称奇老师家请教。刘老师很是热情,悉心点评他带来的每张作品,指出不足,肯定亮点。刘称奇老师也看出了他在国画领域的潜质与感悟,每次都鼓励他要外出学习,开拓视野。杨建兵也暗暗做了外出学习的计划。为了攒够能让自己外出学习的费用,他计划了好几年,从过商:开过火锅店,做过冷饮店,特别是他还从事过竹鼠养殖,且发展到吉安市最大规模的竹鼠养殖厂。在经商成功、蒸蒸日上之际,他却激流勇退了,因为绘画才是他心里的至爱!终于在2011年,在领导与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下,他收拾好行囊,带着美好的梦想和坚定的信心,告别了家人与朋友,坐上了去往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的列车。

与刘称奇老师合影

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的日子里,他真正触摸到了艺术的神奇,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杭州学习时,他临摹了大量的古画,行吟在宋元丹青峰峦之间,畅游于明清绘画海洋之上。他深有感触地说:“在美院学习的这一年,是我绘画上的一个转折点。那里的老师非常专业,给了我很多技法和理论方向上的指导,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法”。

与胡进曦老师合影

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胡进曦老师的教学理念对他触动很大,胡老师作品属文人兼院体一路,纯净雅致,穆如清风。杨建兵好几次带着自己的作品去胡老师杭州河坊街的家里请教,受益颇多、茅塞顿开。因为热爱、坚持,孜孜求学,他在杭州度过了一段充实而又难忘的学习时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着手做眼前清楚的现实的事。在杭州学习期间,有一件事让杨建兵无法忘记一——中国美院每一年都会有两季的学生优秀作品展卖会。杨建兵在2011年秋季学生优秀作品展卖会的时候,作为班上两名学生之一送去了自己的三幅花鸟作品进行展卖,结果三件作品都售出,收获六千多元。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出售自已的作品。当时他欣喜若狂,自己的作品终于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还能换来″真金白银″。这是他没想到的!学习结束返家时,他将卖画款及身上余款一并买画册花费近两万余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要更加勤奋地学习,充电,汲取前人的营养,让事业之车开得更快更远!

杨建兵从杭州回来以后,便开始一些主题创作并尝试国展投稿。2012年他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中投了三次稿。那时候因为有了在杭州学习的经历,他的作品在风格和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前两次投稿很顺利地通过了初评,但是在终评的时候却被无情的刷下来了。尽管他很失落,也很受挫,但也没有气馁。他开始分析、反省、请教。他苦苦思索,差距在哪里?如何弥补?如何反复修改作品?他再次投出了第三幅国展作品,并且顺利进入复评。那是2012年暑假,杨建兵在北京作短期学习培训期间,在北京拥挤的地铁里,收到山东朋友如今已成全国著名画家李恩成先生告知他作品入选的消息。他当时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一个人什么时候会对一件事印象深刻?一定是第一次的成功经历,让其永生难忘。“第一次入选全国美展,肯定开心啊!”杨老师回忆说,当时他因激动不已坐过了几站!

继2012年第一次入选全国美展之后,他在2013至2015年这三年里每年两次入选全国美展。而此时他的内心却没有第一次入展的那么喜悦,而是带着挥之不去的焦虑与烦恼。他反思:为何自己的作品难以获奖,原因在哪?他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但是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期,不管多努力都见不到成效,于是决定再次外出学习。

2015年下半年,在一些领导与老师的关心下,在家人与朋友的鼓励下,杨建兵再次扬帆远航,只身北上学习。他回想当时说自己刚到北京的那几个月,很难融入这个快节奏而又陌生的城市,不管是生活饮食,还是环境,南北差异太大。所以他前期一度情绪很低落,但情绪归情绪,学习生活还是要继续。他很快调整过来,跟上了大城市的快节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与莫晓松老师合影

来到北京,来到导师北京画院副院长莫晓松先生位于宋庄的工作室一一一″清和书屋″,杨建兵接受了更加系统规范的教育与学习。莫老师时常结合自身从艺经历与创作感受言传身教,教学中观点独到,见解深刻。莫老师在教学点评作品时常说他的作品很重视画面的场景设置,富有生活气息,心师造化,作品创作当中带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感悟。北上之行杨建兵受益匪浅,学习与感悟犹如醍醐灌顶。他也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努力。几乎每天凌晨以后才能入眠,这也是多年养成的习惯。终于在2016年他在创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一年当中,他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展上两次入选,两次获奖。好几次都是吉安市唯一入选全国美展的作者,他的当年业绩也因此成为吉安市美术界的一段佳话。

《踏秋系列一》68X68cm

《踏秋系列二》68X68cm

《踏秋系列三》68X136cm

《醒系列之一》120x240cm

《数罟洿池系列》160x240cm

第一次获奖的作品是以网与雏鸟为题材。刚开始的时候,他画了八张小品画拼成一张大图,画面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入侵及雏鸟的无奈与挣扎。作者思想呼之欲出,构图、表现技法也堪称完美,但作品整体却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后来受到导师莫晓松先生的点拨,将原本未联系起来的画面用一张自下而垂的网将八张小品画连成了一个整体,才得以最终呈现。作品因构思独具一格,技法娴熟,观者看完后影响深刻。最终获″万年浦江.全国花鸟作品展"入会资格(最高奖)。也因此作为获奖佳宾受邀参加在浙江浦江举行的盛大开幕式!

与何家英老师合影

第二次获奖的作品题材上略有变化,雏鸟换成了鱼。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而在环保意识欠缺的当下,人们早已忘记了古人的告诫,对自然毫无节制地索取,不给池鱼繁衍生息的机会。杨建兵将这一现象表现出来。这幅作品成功获得“工.在当代一一2016全国第十届工笔画作品展”入会资格(最高奖),并在全国最高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展开幕式当天名家云集。也就是在那天,他的作品受到了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老师的赞誉和肯定。当时,何家英老师说:“这类题材的作品在这次美展中总共有四五幅,但唯一获奖的是他这一张″。何家英老师说这张作品他印象深刻,所表现用线非常生动,骨法用笔,线条繁而有序,绘画元素到位,点线面安排恰到好处,作品细节的处理有依可循且来源于生活。随后,何家英老师还亲切地问起他的籍贯,与他拉起了家常。并嘱咐随从人员留下他的联系方式。何家英老师这种大家风范与为人格局,着实让他感动与钦佩,永铭在心!

2017年,杨建兵学成归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安福。为了培养后学,提升安福县的美术氛围,他开设了第一个书画工作室——泸水堂。泸水堂是一家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经典书法绘画为宗旨的艺术学堂。泸水堂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泸水河畔。室内环境优雅,装修别致,艺术氛围浓郁。一位曾经艰难跋涉的画者,用自己的方式,给心中有憧憬和热爱绘画艺术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门。他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观点和技法传授给学生们。杨建兵还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自2018年以来,他多次参加省、市美协,文联组织的相关公益活动,或举行公益讲座或义捐义卖作品,所得善款用于公益助学活动或慈善事业。

《墨梅》30X50cm

《墨兰》30X50cm

《墨竹》30X50cm

《墨菊》30X50cm

杨建兵的创作在不断完善,每幅画都是经过苦心构思,精心布局,绝不游戏笔墨。他手上功力扎实,用心专注。他的画,笔墨入微,意趣高远,给人以天然浑成,匠心独具的审美感受。他不但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精髓,而且把鲜明的时代特色融入画面。现实生活中,每个画家既有适合市场需求的作品,也有代表其个性与符号的作品。他的《网系列》、《醒系列》作品等。其画面色墨相依,虚实相衬,线条劲挺且重骨力与颜色浑然一体,没有火气、浊气。欣赏这一系列画作,无不让人有所触动,勾起生活中曾经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荷韵系列》《春韵系列》作品强调对生活的理解与再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借助其沉稳的底色,烘托出画面的整体效果,用线苍劲有力,画面含蓄且令人遐思,和谐统一且清新自然。

杨建兵一直信奉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离热闹远一点,作品就离你近一点”。他的作品给人一种烟火气,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与他从小的乡村生活息息相关。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山里娃,到如今街头小巷常人聊起的"画家"。一路走来实属不易,特别是外出几年的学习,生活的压力与创作的艰辛让他历经磨励,从而也成就了其作品的内涵与格调。

泸水堂场景一

泸水堂场景二

“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内心的杂念少一些,作品就真一些。像杨建兵这样专注而又执着画画的人,作品自然能给人们呈献一种最真最美的视觉感受......

“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无悔的青春回忆!”奋斗的感觉让人心潮澎湃,通过奋斗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这种距离缩短的感觉更让人心旷神怡!杨老师还很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祝愿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广......

作者:胡刚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安市作协顾问,市作协庐陵文学院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