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科学家通过观看“斗鱼”,揭开基因和神经活动同步的“夫妻相”原理

 昵称32772025 2020-06-27
暹罗斗鱼。图片来源:人间本色
当拳王穆罕默德·阿里乔·弗雷泽在拳击台上对擂时,几乎没人会想到他们脑袋里的基因发生了什么变化。

阿里与弗雷泽的世纪之战,照片摄于1971年
但最近一项有关斗鱼的新研究表明,在鱼打斗的过程中,它们大脑中的基因开始以一种协调的方式开启和关闭我们尚不清楚这些基因在做什么,以及它们对打斗有什么影响,但人类大脑也可能在发生类似的变化。
近日,发表在《PLOS Genetics》上的一项新研究,试图解答这一长期以来的谜题。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行为生态学家Alison Bell说:“这项研究或许很好地展示了‘社交互动能够深入影响人体’的方式。
动物(包括人类)如何协调行为的分子基础仍然是个谜。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进化社会神经科学家Hans Hofmann说:“无论是交配还是打架,动物都很擅长,但我们并不清楚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该研究通讯作者、日本北里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Norihiro Okada首次在电视上看到暹罗斗鱼时,他意识到这些动物可以帮助解开这个谜题。
体型如金鱼般大小暹罗斗鱼原产于泰国,经过培育后,它们的鳍和尾巴都变得非常大,且颜色更加亮丽夺目。水族馆倾向于将这些称为“斗鱼”的宠物分开饲养。因为它们具有领地意识可以进行持续1小时以上的打斗,包括攻击、撕咬和追逐它们甚至还会在鱼式摔跤中锁住对方下颌。
Okada和他的同事录制了17对鱼之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打斗视频,然后分析了在每一次打斗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及时间。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打斗时间越长,这些鱼的行为越同步。它们的迂回战、攻击和撕咬的时间比我们认为的要长。

研究人员还确定,鱼之间的打斗是“精心设计”的。例如,在持续约80分钟的打斗中,每次行动之间似乎都有“商定好”的休息时间。即每隔5到10分钟打斗就会升级一次,斗鱼会锁住彼此的下颌,这种策略可以阻止对手呼吸,因此考验谁能坚持更长的时间。然后,它们分开呼吸少顷,车轮战继续。

图片来源:PLOS Genetics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协同行为也发生在分子水平上。

经过20分钟的打斗,有五对鱼斗败而亡。研究人员比较了在打斗前后鱼大脑中哪些基因是开启的。60分钟后,他们对另外5组鱼进行同样的测试。

图片来源:PLOS Genetics
研究人员发现,在20分钟时,一些相同的基因,即启动其他基因的“中间早期基因”在每条鱼中都是活跃的。在60分钟时,又有数百个基因协同表达。特定基因开启的时间特定于每对鱼,这表明这对鱼的相互作用正在协调一连串的变化。Hofmann说:“这些鱼的同步程度非常惊人。”

图片来源:PLOS Genetics
Okada不知道这些基因做了什么,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影响打斗过程的。他认为,实力较弱的斗鱼需要评估对手的实力并在受伤前退出战斗,而基因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但Hofmann和Bell猜测这些基因对鱼在日后与其他鱼打斗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去年,有两个研究团队在《Cell》上报道了互动的哺乳动物之间大脑活动是同步的其中一个团队研究了蝙蝠在黑暗房间里飞行并避免碰撞,另一个团队测试了小鼠在小型竞技场中的优势。在两项研究中,动物间互动的时间越长,它们的大脑活动就越同步。

图片来源:Cell
其中一篇论文的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科学家Weizhe Hong说,这项新研究为此类工作“增加了新维度因为现在看来基因和神经活动是同步的他们的发现无疑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令人兴奋的问题。
Bell说,我们在鱼类身上观察到的现象也可能适用于人类。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妇,他们的面部特征会变得越来越相似,即我们常说的“夫妻相”

↑黄渤夫妇
Okada说,这也可能是基因活动趋同的信号

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s./plosgenetics/article?id=10.1371/journal.pgen.1008831

https://www./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682-8?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092867419306828%3Fshowall%3Dtrue

本公众号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承办

2019年热文TOP10

1. 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发文了:2型糖尿病是简单的疾病,减肥或逆转病情!

2. 刚刚,Science发布2019十大科学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兰花“唤醒”抗肿瘤基因

4. 读者泪目!《柳叶刀》全中文发表中国医学博士「家书」:给父亲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还脸红的人,或面临更高的痴呆风险

7. Nature重磅!第一个完全合成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物诞生了

8. 这不是一颗大榛子!Science发表新型口服胰岛素,或将取代传统注射

9. Science为防秃顶支招:先从不脱发开始...

10. 改变精子速度,可以影响后代性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