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四地闲夫 2020-06-27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连克江油、涪城、绵竹,突然出现在成都脚下,刘禅不战而降,蜀汉灭亡。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邓艾偷渡阴平

蜀汉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从邓艾灭蜀刘禅所献降表清单来看,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原因,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这个原因就是:'冗官'现象!

说起'冗官',大家马上会想到宋朝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三国时代的蜀国也有'冗官'现象:

根据《三国志》记载,蜀国投降时,人口94万,官吏4万人。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引裴松之注《蜀记》: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而吴国灭亡时,人口230万,官吏3.2万人。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引裴松之注《晋阳秋》曰: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后宫五千馀人。

蜀汉一州之地,不到百万人口,却有4万官吏吃俸禄;而吴国四州之地230万人口,官吏才3.2万人。蜀汉平均23.5人供养一个官吏,吴国平均72人供养一个官吏,蜀汉老百姓仅供养官吏的负担就比吴国老百姓重三倍。

这就是地地道道的'冗官'现象,也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蜀汉从立国到亡国,官吏有增无减,造成'冗官'现象

蜀汉一个偏安小朝廷,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冗官现象,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四股势力交错,都要照顾到,造成'冗官'

蜀汉建国时,有四股政治势力在益州大地上纵横交错,每一股势力都不可小觑,具体是:

第一股:刘备的起家势力。这股势力主要是刘备创业开始就跟随刘备,一路辗转来到荆州,最后又到了益州的。他们的代表人物有关羽、张飞、赵云、陈到、糜竺、糜芳、孙乾、简雍、廖化等。关羽虽然大意失荆州阵亡,但其势力犹在。这是刘备起家的老班底,也是蜀汉的权力核心组成。

第二股:荆州归附势力。刘备投奔刘表后,积极发展荆州势力为己用,有一大帮人就投奔了刘备。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荆州五郡之地,归附刘备的人才更多。这些人后来跟随刘备入川,在图川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有许多人不愿意归附东吴,又溯江而上入川,组成了荆州势力集团。代表人物有:诸葛亮家族、庞统家族、马氏五常、伊籍、向朗、向宠、蒋琬、廖立、杨仪、霍峻、罗宪、董厥等。荆州势力在诸葛亮主政后,也是蜀汉集团最重要的政治势力。

第三股:东州集团势力。这是早期刘焉、刘璋父子入川时,从中原及关中三辅等地带去益州的人员,因为来自益州东部,故称东州人士。后来刘备图川,东州人士大多数背叛刘璋、归附刘备,使得刘备图川相对比较顺利。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法正、李严、刘巴、费祎、庞义、李丰、孟达、许靖、吴懿等。东州集团因为有迎立之功,所以也受到重用,法正一度代替诸葛亮成为刘备重要谋士,李严更被刘备委任为托孤大臣之一。

第四股:益州本土势力。这是益州的土著集团,主要由益州的地主和豪绅等组成,他们也是刘璋时代益州的官吏主体,主要代表人物有谯周、黄权、马忠、张嶷、张裔、王平、秦宓、李福等。益州势力因为在刘备图川过程中,抵抗较积极,因此不受刘备待见,蜀汉政治集团中势力最弱,但官吏群体数量并不少。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蜀汉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带来冗官问题

对刘备父子来说,四股政治势力虽然有亲有疏,但都需要安抚,所以刘备建国后,并没有对哪派势力刻意打压,而是安抚为主,攻心为上。原来担任官吏的,基本上继续担任,这样荆州、益州两州的官吏集中到益州来,自然形成冗官。

而刘备死后,四大势力又竞相发展自己的势力,官员就越任命越多,也加剧了冗官现象。

2、益州少数民族多,封官以拉拢各族头领

益州的主要区域是今天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汉中一带,其中重庆、四川是主要区域,以汉人为主,其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区域。蜀汉对少数民族主要采取威抚并举的策略,诸葛亮南征,就对孟获七纵七擒,收服了云南蛮人之心。而川西、川北一带,又是羌人、氐人为主,马超实施安抚。

蜀汉在威抚并举的策略下,对待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是怀柔政策,少数民族归顺后,前期基本不派官员管理,后来也派了少量官员管理,少数民族的管理还是主要依靠少数民族自己。

要管理少数民族,就不可避免地要任命大量的官员,一方面拉拢少数民族头领,另一方面提高少数民族的管理能力,这样的话官员就不可避免地增加。这也是冗官的来源之一。

3、宦官干政,难免卖官鬻爵

刘禅后期,随着诸葛亮、蒋琬、费祎先后逝去,刘禅对宦官越来越依赖,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去世后,陈祗接任侍中,对宦官不再排斥,与黄皓互为表里,陈祗主外,黄皓主内,姜维主管军事。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黄皓得到刘禅宠信,结党营私、卖官鬻爵

陈祗死后,黄皓专权,由黄门令跃升为奉车都尉,并迫害姜维,把姜维赶到沓中屯田,黄皓在朝中为所欲为,结党营私,卖官鬻爵,也间接增加了一大批'冗官'。

蜀汉从立国到亡国,除了自然死亡,官吏有增无减,人口由于长期北伐损耗严重,官民比例越来越大,造成了'冗官'现象,最终也葬送了蜀汉。

二、'冗官'现象让蜀汉低效、内耗,政权摇摇欲坠

4万官吏管理着不到百万的百姓,这种冗官现象给蜀汉政权带来的危害非常明显:

1、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农村有句俗语:鸡多不下蛋!官员多,就必然出现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效率低下,办事速度必然不力。

李严本来是和诸葛亮一样是托孤大臣,诸葛亮南征北战,一心为公,李严一直拥兵自重,诸葛亮调李严的兵调不动,诸葛亮划了五个郡让李严当巴州刺史,又让李严的儿子李丰当江州都督,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认为诸葛亮对李严太好了。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李严误国,被贬为庶人

诸葛亮北伐,四出祁山时,让李严督办军粮,结果李严督办不力,军粮被误,李严怕被责怪,派人假传圣旨,让诸葛亮退兵。结果诸葛亮回兵后,李严又说粮草充足,怎么退兵了?好在诸葛亮手里有与李严来往的书信为证,才还了诸葛亮清白,诸葛亮表请刘禅,废李严为平民。

但李严因为办事效率低下,白白浪费了一次北伐机会,岂不让人闹心?

2、勾心斗角,内耗严重

当官的都想往上爬,官的层级越高,官的数量越少,所以要想爬上高位,还得需要竞争,最省力的竞争是把对方打压下去,让自己踩着别人上去。这就必然带来官场内部的勾心斗角,内斗也必然产生内耗,最后损害的是国家利益。

蜀汉最典型的内耗是魏延和杨仪之争。杨仪是诸葛亮丞相府长史,相当于首席秘书长,各种内务办理得紧紧有条。魏延本来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私兵,因图川有功封汉中太守,诸葛亮后来北伐时经常用魏延作先锋。魏延、杨仪一文一武,本来都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但是二人不和,经常闹矛盾,诸葛亮尝试调解,没有效果。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杨仪、魏延内斗,让蜀汉实力大损

诸葛亮病逝后,杨仪、魏延争着想继承诸葛亮的位置,二人关系势同水火,后来杨仪控告魏延谋反,派马岱杀了魏延。蜀汉本来就已经人才不足,魏延又因内斗被杀,损失太大,让蜀汉的实力进一步下滑。

3、拉帮结派,国家危如累卵

冗官带来了另一大危害就是拉帮结派,而派系斗争最终就是危害国家安全。

四大派系本来就是互相谁也不服谁,明争暗斗、拉帮结派在所难免,但是派系斗争最终危害的就是国家利益,蜀汉最后也是亡于派系斗争。

彭羕本来是益州本土势力,因为怨恨刘璋判他刑,投降刘备,后得重用,刘备打下成都后,让彭羕当江阳太守。彭羕不高兴,找马超诉苦,要和马超联合起来造反,马超告密,彭羕被杀。

孟达本来是东州政治势力,因为对关羽不满,对刘封也有意见,在关羽兵败后,直接投降曹魏,让刘备失去了上庸这一战略前沿。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姜维被内斗逼得只能沓中屯田避祸

刘禅后期,黄皓专权,导致朝中分为两大派系,黄皓一派,姜维一派,可怕的是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尚书董厥都和黄皓统一战线,排挤姜维。姜维不得不远赴沓中屯田以避祸。

《三国志.诸葛亮传》: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

冗官现象不仅加重了蜀汉小朝廷的内耗、低效和离心离德,而且让国家政权处于岌岌可危的累卵状态,腐朽脆弱的蜀汉小朝廷只需要一点外力就会轰然倒塌,而邓艾就扮演了这一外力角色。

三、邓艾偷渡阴平让蜀汉'冗官'弊政暴露无疑

邓艾偷渡阴平,本来是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但就是这不到1%的成功率竟然让邓艾变成了100%奇迹,而帮助邓艾成功的,则是蜀汉小朝廷自己,可以说,蜀汉的冗官弊政在邓艾面前全部暴露出来,并在邓艾并不强大的外力作用下,瞬间猝死。

1、'责任缺位'导致阴平无人防守

阴平道是从甘肃阴平郡,翻越一路的高山峻岭到达四川的江油、涪城,特别是其中的摩天岭,海拔2700多米,很难翻越,修路都没法修,这条路没人走过。邓艾偷渡阴平,光自然条件就可能让邓艾有去无回,钟会虽然同意邓艾偷渡,但并不抱半点希望。

诸葛亮在世时,曾经说过,全蜀之防,在于阴平!只要派人守住阴平桥头,邓艾几千兵根本打不进来。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邓艾翻越摩天岭

但是蜀汉当时冗官不少,真正能尽责任的不多,除了姜维全力防守剑阁外,其它地方的驻防人员没有一个有责任心的,阴平桥和阴平道,原来有人防守,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撤了,再也没有人安排防守,责任缺位导致邓艾神兵天降。

2、'忠诚缺位'导致江油、涪城不战而降

冗官带来另一大弊端就是忠诚度缺位,冗官在位主要是争权夺利,一旦失败,马上就会想到叛国投敌或者造反。像彭羕、孟达都是这样的。杨仪把诸葛亮灵柩运回蜀国后,得知接班人不是自己,非常抱怨,后悔没有投降曹魏。这些都是忠诚度缺位的表现。

邓艾偷渡阴平,蜀汉同样遭遇忠诚度缺位问题。本来邓艾九死一生从阴平小道走了出来,由于补给全部用完,完全是疲惫之师,走出阴平小道后第一站就是江油,邓艾急需江油来补给。而江油守军只要紧守,邓艾进不得退不得,只能饿死或者被歼灭。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邓艾天降,江油城马邈不战而降

但是由于忠诚度缺位,防守江油的将领马邈完全被邓艾神兵天降吓得六神无主,没有交战就不战而降。又累又饿的邓艾两三千疲兵通过江油得到了充分的补给和休整。

《三国志.邓艾传》: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当时姜维在剑阁防守钟会,钟会13万兵马被阻在剑阁过不来。邓艾在江油,既可以向南打成都,也可向北包夹姜维,姜维岌岌可危。当时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邓艾手中。

3、'人才缺位'导致绵竹保卫战失利

邓艾在江油充分休整补充后,选择南下,进军涪城和绵竹。涪城的守将也因忠诚度缺位不战而降,邓艾得以进攻绵竹,打下绵竹,成都就近在眼前了。

蜀汉后期,冗官又产生了一大弊政,就是'官多人才少'。4万官吏,竟然没几个像样的人才,武将除了姜维外,就是老将廖化、张翼、董厥等,都在剑门关抵御钟会呢。

而后方根本没有像样的或者说会打仗的人才坐镇,刘禅派出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张遵等镇守。

如果诸葛瞻坚守绵竹,派人送信给姜维,让姜维分兵来包夹邓艾,邓艾的几千人也就被包饺子了。消灭了邓艾、再死守剑门,蜀汉还是可以苟延残喘几年的。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绵竹保卫战,诸葛瞻父子战死

但是书呆子诸葛瞻竟然放弃了坚守,选择出城与邓艾野战,并且还打败了邓艾的前锋邓忠和司马师纂,让诸葛瞻误以为自己是父亲诸葛亮附体呢。

但是邓艾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一举击破诸葛瞻,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张遵都战死,邓艾长驱直入,直捣成都。

蜀汉人才的匮乏从绵竹保卫战可见一斑,4万冗官基本上都是饭桶,竟然选不出几个可堪大用之人,刘备、诸葛亮九泉有知,也会气得吐血。

4、'归属感缺位'导致投降派占上风

邓艾兵临成都城下,成都城内乱成一锅粥!

这个时候的刘禅正常选择的路有三条:

  • 一是坚守,邓艾的兵不多,成都城大,兵力和百姓合起来守城,邓艾一时攻不下成都,姜维从剑阁分兵回救,同样有希望打败邓艾。

  • 二是放弃成都,刘禅逃到云南,等待勤王。

  • 三是逃往吴国,以待东山再起。

得到消息的姜维等人都认为刘禅必定会在这三条路中选一条。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就要求死守成都,哪怕城破死社稷。

但是成都城中的刘禅,却听信了谯周的意见,选择投降邓艾,最有血性的北地王刘谌先杀妻再杀子,最后在刘备的庙里自尽。

邓艾偷渡阴平折射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蜀汉灭亡原因:冗官

谯周力主投降,蜀汉猝死

谯周是益州本土的官僚代表,益州本土官员在蜀汉的政治势力中地位最低,平时经常受到荆州集团、东州集团排挤,对蜀汉小朝廷根本没有归属感,他们认为做刘禅的臣子还不如做曹魏的臣子呢。因此,当邓艾规模并不大的兵力来到成都城下时,谯周极力主张投降,谯周最有杀伤力的一句话就是:降吴不如降魏,降吴有可能二次受辱!

昏庸的刘禅竟然听进了谯周的话,决定投降邓艾,让得到消息的姜维等人气愤难忍,拔剑砍石。

邓艾偷渡阴平,本来成功率不到1%,除了邓艾一人以外,当时全中国的所有名人如钟会、姜维、司马昭等都不会认为邓艾会成功。但是由于蜀汉冗官弊政带来的'责任缺位、忠诚缺位、人才缺位、归属感缺位',邓艾竟然把不可能变成了奇迹!被冗官蛀空了的蜀汉小朝廷,被邓艾轻轻一推,就土崩瓦解了,空留姜维在剑阁的寒风中凌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