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马尔菲,在世界上最漂亮的海岸,追踪中国造纸技术的传播

 LCB酒庄书房 2020-06-27


耶路撒冷老城的所有旅游景点中,最消耗体力的不是长达十站的“苦路”,而是圣母教堂,太多游客拥挤在同一个室内空间里,再好的通风设备也无法输送充足的氧气,何况这种每天人挤人的状况已经至少三四百年了。教堂中有限的几条靠墙条凳上坐满了人,他们看上去不是在祈祷也不是在冥想,仅仅只是因为缺氧而体力不支,再也走不动了。但是,如果再坚持一步,来到阳光下,就会好得多。当然,也还是极需要休息一下。

(文、图片/素素,视频拍摄/陆宇清、谷野,视频剪辑/张旭菁、孙水盈)

耶路撒冷圣母教堂

时间也已经是中午了。
“我带你们去个可以看到老城全景的餐厅吧。”科佩尔说。科佩尔是我们在耶路撒冷的向导。两天下来,彼此已经熟悉。
餐厅在圣母教堂南面的街区,沿街的底楼并不属于他们。要进餐厅,需先从一道小楼梯上去。上去之后才发现餐厅很大,总共有三个楼面。但二楼、三楼都在重新装修,只有顶楼平台还坚持在营业。是因为视野实在太好了。
“喏,这是圣约翰教堂。”科佩尔指着我身后的一个金色圆顶,然后,手臂划了一个弧度,转向我的侧面,指向餐厅隔壁的那条街,说:“医院在那里。”

耶路撒冷圣约翰教堂

医院,是指1023年阿马尔菲商人建造的医院。
医院所在的耶路撒冷这片老城地区,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阿马尔商人建造的医院原址上,很早以前就有一家类似以临终关怀为主的医院。1009年,法蒂玛王朝占领耶路撒冷期间,摧毁了包括这家医院在内的当地很多建筑。等到社会秩序相对平静后,阿马尔商人向当地的统治者请求重建医院。请求得到允许,1023年医院在圣约翰教堂旁建成。医院的建造是为了给予前来圣城朝圣的病患提供治疗,虽是一项慈善工程,却也同时也设立了保安建制。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后,原本就有保安建制的医院,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加入了战争。这就是欧洲中世纪骑士团最初的来历。

阿卡的圣约翰骑士团驻地

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团其实共有三部分,其中,出自阿马尔商人医院的骑士团,是最早的。耶路撒冷的这家医院,也就成为了骑士团的起源。而医院骑士团从耶路撒冷走出去之后,在阿卡驻扎了一段时间,之后,十字军退出中东,来到罗得岛并在岛上兴建城堡,最后又从罗得岛转移到马耳他,现在则是联合国唯一一个没有实体国土的观察员。

视频:罗得岛中世纪古城,骑士团从罗得岛至马耳他

阿马尔菲商人是谁?为什么可以到耶路撒冷去建造医院?阿马尔菲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

阿马尔菲是一座城的名字,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海事城邦共和国的名字,还是地中海一片海岸的名字。这条海岸线位于那不勒斯湾,属于意大利的萨莱诺省。

 视频:阿马尔菲海岸

前往阿马尔非的旅程堪称曲折,当然,我指的不是交通。
之所以说曲折,是因为我们最初几次去,第一目的地都不是阿马尔菲。是在经历了长长的顺带一到的过程之后,阿马尔菲才进入正题,并且显示出尤其对于我自己与别不同的意义。
我们第一次真正的的阿马尔菲之行,是去应波西塔诺之约。这个约定,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斯坦因贝克的可以攀比。那时,这个美国人在罗马。天气很热,大家都在寻找外出度假的地点。莫拉维亚问他:“你怎么不去波西塔诺?”斯坦因贝克立刻明白,波西塔诺是个好地方。果断地去了。去了之后,他为《名利场》杂志写下一篇《波西塔诺》。这篇游记直接给阿马尔海岸带来无穷无尽的国际游客,至今,几乎每个前往的游客都知道斯坦因贝克的这篇《波西塔诺》。篇中,他化很多笔墨描写了一家只有8间客房的家庭旅馆及其主人。半个多世纪过去后,我在秋天的上海偶然见到旅馆主人的后代,一个与我同龄的意大利女子。她也这么问我:“你怎么不去波西塔诺?”

波西塔诺最著名的酒店Le Sirenuse

名列世界遗产的阿马尔被誉为意大利最美海岸线,而波西塔诺是整个阿马尔海岸最漂亮的一座小镇,仿佛挂在山崖上。尤其如果是乘船而往,从海上远远看过去,五颜六色的建筑组成一幅层次清晰、立体感十足的巨型镶嵌“壁画”。

波西塔诺

波西塔诺距离阿马尔菲真正咫尺之遥。历史上,阿马尔、那不勒斯的枢机要人,在阿马尔共和国地盘上的拉维罗构筑豪宅、在普里亚诺度夏并建造大学,却从来不准备在波西塔诺获取享受。罗马时代倒是有贵胄在此建造过别墅,但连残存仅一半的别墅遗址,也在20世纪的一次地震中塌落到了海底,让人无从凭吊。

自始至终,波西塔诺是村,而阿马尔是城。波西塔诺是阿马尔永远的扈从,命运随阿马尔沉浮:阿马尔从商,它就捕鱼;阿马尔航海,它帮着造船;阿马尔造纸,它开辟收集破布的集市用以提供原料;阿马尔成为旅游胜地,它就是其中最漂亮的一个景点。

波西塔诺的海滩和码头

从前往波西塔诺开始,几乎每一次阿马尔之旅,无论是渡轮还是巴士,或者随无动力帆船漂游那不勒斯湾,我都吐得昏天黑地,是那种掏心掏肺、让别人看了害怕、让自己在呕吐的某个间隙不禁会想及生命来去之谜的吐法。旅途晕车,在我是几乎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但晕吐最厉害的几次,都发生在将要到达或刚刚离开阿马尔的时候。

过后想想,绝对事出有因。这片看似风平浪静的美丽海域,其实是海妖塞壬出没的地方,怎么可能不晕?
古希腊神话中的海妖总共有三个,都是海神埃克罗厄斯的女儿,因为与缪斯比赛音乐落败而被缪斯拔取双翅。失去了飞翔能力的塞壬姐妹,只能终日在海岸线附近游弋歌唱。驾船经过的水手,总是会因为倾听了塞壬的妖异歌声而失魂落魄,以致航船颠覆沉没,水手也就成了塞壬姐妹的腹中餐。荷马史诗描述,奥德修斯听从建议,在经过塞壬海域时,让人事先用蜡堵住自己的耳朵。即使早有准备,奥德修斯也还是历经万般挣扎才脱离险境,而失望的塞壬姐妹于是沉海自尽。研究者基本确定那不勒斯湾就是塞壬之海,而传说则指波西塔诺对面、当地人称为“塞壬努塞sirenuse”或伊加里的三座无人小岛就是塞壬自尽后的躯体所化。

 从波西塔诺到阿马尔菲途中的礁石小岛

塞壬之海,也可以说是阿马尔菲海事共和国形成的直接肇因。
公元340年,罗马帝国皇帝康斯坦丁去世三年后,因宫廷之争,有一批罗马贵族,在曾任保民官的卢福罗带领下,准备逃往伊斯坦布尔。途中,船只遭遇风暴导致沉没。幸存者们意外发现了斯卡拉,随遇而安地定居下来。半山上的斯卡拉,由此成为几个世纪后盛极一时的海上城邦阿马尔菲共和国之母,颇有些类似费埃索莱之于佛罗伦萨。
以斯卡拉为起点,定居者的聚落范围逐渐扩大,周围相继建起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其中,海拔比斯卡拉更高的拉维罗发展成为阿马尔富商、贵族集聚的高档住宅区。他们在山下的阿马尔菲城做生意搞航运,在山上的拉维罗生活和享受,以至到今天,拉维罗依然洋溢着清雅优越的气息。而罗马保民官的后代此时已成为拉维罗最具实力的家族之一。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拉维罗大教堂、教堂前的广场,都是由这个家族资助建成,广场一侧的卢福罗庄园则是同时期建成的他家的住所。

拉维罗广场

卢福罗庄园建成不久就出现在了薄伽丘的《十日谈》里:在小山顶上……覆盖着灌木和茂盛的绿色植物,一个令人愉悦的景色……山顶是一个别墅,别墅中有个巨大而特别的花园,花园里有凉廊、大厅和房间,每一间都刷着漂亮的颜色,绝妙的装饰华丽得令人钦佩:有规整和豪华的花园,有冷水井泉……
几百年后,1880年春,瓦格纳与艺术家杨科斯基一起在阿马尔海岸旅游时,来到拉维罗,也被卢福罗庄园深深迷住,宣称在此找到了其歌剧《帕西法尔》第二幕中极尽迷惑气氛的“克林索尔花园”。瓦格纳的这部歌剧自首演成功以后,卢福罗庄园是“克林索尔花园”的名声就不胫而走,之后世界各地许多演出版本的舞台设计,基本都采用卢福罗花园作参考再现。现在,每年8月,当地旅游机构都会在花园里搭台举办国际瓦格纳音乐节。

 每年8月,在卢福罗庄园的花园里都会举办瓦格纳音乐节

我是相信卢福罗庄园具有魔性的。
第一次造访的那天,走出庄园虽已傍晚,但夏季日长,时间还充裕,所以就等公交车回山下的阿马尔城。巴士车站在公路边,一侧是卢福罗庄园的围墙连着城门和高架隧道,一侧是山下的地中海,望出去就是拉维罗最标志性的明星片构图:湛蓝大海上,两个白色小穹顶和一棵并不粗壮的树。然而,就在望过去的这一刻,在这个平静清雅的小镇,忽然间情绪涌动,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坚持,逃一样地拦了出租车下山。

卢福罗庄园已经成为拉维罗的形象标志


回到阿马尔城里,一边逛街一边平复莫名其妙的情绪,逛着逛着,遇见了一间叫造纸作坊的小店。就这样,平生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看见外国人在演示抄纸。旅程结束以后,我渐渐明白,在拉维罗的刹那奔溃正是为了让我有时间去遇见这间手工纸品店,而从此,追踪阿马尔、从阿马尔开始追踪,成为我自己需要完成的一次作业。

阿马尔菲著名的纸品店Paper Mill

中世纪的意大利曾经出现过四个海上强国:阿马尔菲、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今日意大利海军的旗帜,就是这四个海事城邦国家徽章的组合拼图。在这四个海上强国之中,阿马尔兴起最早。

阿马尔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是公元6世纪,但作为一个贸易港,则创立于339年,基本上与罗马贵族在遭遇海难后定居斯卡拉的时间一致。历史上,阿马尔的第一个主教,产生于596年,这表明其时阿马尔的繁荣与实力已经不容小觑。

阿马尔菲港口

从7世纪开始,阿马尔作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控制着地中海东、西两岸的贸易,经济兴旺,国力强盛,最盛时人口有七万,比现在多得多。这个港口,主要是把邻近地区的谷物、萨丁岛的盐、境内的奴隶以及木材,经地中海贩运至中近东的埃及和叙利亚,换取当地的“第纳尔”金币,再以第纳尔从拜占廷帝国购买丝绸返运至西方。

在伊斯兰势力横扫中东、跨越北非、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的强大攻势下,阿马尔是西方世界首先恢复与中东贸易来往的,因而占得先机,获得空前财富。9世纪时,意大利及欧洲的许多其他地方,都还在以物易物,阿马尔商人已经在用金第纳尔大肆购买土地。为保护商船、联通贸易,阿马尔海事共和国在地中海沿岸的许多港口和城市设有专门机构和侨民居住区,在耶路撒冷建造医院为朝圣者提供帮助是其中一个特别的例子。这既是一项宣誓财力的公益,也是一种权力间的外交手腕。腓特烈二世统领的第六次十字军东征,是唯一一次没有流血的十字军战争。他率军和平进入耶路撒冷后,就是在阿马尔商人缔造的这家医院宿舍里,住了整整一周才离开的。

阿马尔菲大教堂

阿马尔海事共和国与威尼斯共和国一样,是商人自治的城邦,主政的阿马尔公爵并非世袭。839年,阿玛尔就已经自行选举了高级行政长官。914年,阿马尔菲出现首个由法官指定的地方长官。958年,阿马尔菲第一次举行公爵选举,瑟吉乌斯一世成为首任获选的阿马尔菲公爵。

阿马尔菲最强盛的时代是曼索一世的执政期,大约从996年至1004年。此时,意大利南方已经被北方来的隆巴第人占领。但阿马尔菲光芒难挡。977年,一位阿拉伯旅行者伊本·哈甘来到阿马尔非,他称阿马尔非是最繁荣的隆巴第城市。他笔下的阿马尔非,领土与那不勒斯接壤,有着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尊贵、杰出、富有、优裕和美丽。其时的这个阿马尔非共和国,领土基本相当于现在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阿马尔海岸区域,包括了北自波西塔诺、南至维埃特雷苏马里、西及第勒尼安海海滨、东到拉塔里山南麓的所有城镇乡村。

维埃特雷苏马里

继隆巴第人之后,诺曼人成为意大利南方包括阿马尔菲的统治者。1073年,阿马尔失去其独立地位,不过,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特权,繁荣依旧,同样也是诺曼人炫耀自己成功统治意大利南方的一块金字招牌。在此期间,阿马尔于11世纪制定了海事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海事法典,曾被广泛运用于基督教港口城市,直到1570年仍是整个地中海地区公认的海事法典。
依托身处亚平宁半岛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力以及与地中海东岸的贸易和交流,阿马尔一直是东西方文化重要的交汇之地、转折之地。东情西韵,融于一处。第一个将航海罗盘带到欧洲的菲拉沃·基欧亚,1302年出生于阿马尔(也有说是出生在波西塔诺或普利亚的基欧亚)。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欧洲蔓延,最初也是经由阿马尔菲。阿马尔菲海岸有个山村阿杰罗拉,中世纪时还曾经以出产丝绸织品闻名。

阿马尔菲广场上矗立着第一个将航海罗盘带到欧洲的菲拉沃·基欧亚的塑像

中国造纸技术自8世纪中传入中亚,开始了西传的历程。自撒马尔罕之后,造纸术从从中亚传到中东,先到大马士革,793年落地巴格达;然后,从中东跨过红海到达非洲,900年落地开罗,1100年落地菲斯;又从非洲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伊比利亚半岛,1085年落地托莱多;1150年落地沙蒂瓦,沙蒂瓦旋即成为欧洲最早的造纸中心。
1268年,中国造纸术从沙蒂瓦传到阿马尔,阿马尔迅即成为继沙蒂瓦之后的第二个欧洲造纸重镇。而中国造纸术正是从落地阿马尔之后,才开始以比之前快得多的加速度传到了欧洲各地。
中世纪的海上强国阿马尔菲,最后是败在意大利的另一个海事城邦比萨共和国手里的。1135年和1137年,阿马尔菲两次遭到比萨人的洗劫,对于地中海贸易的控制从此结束。


而1268年中国造纸术的到来,像极了一次绝处逢生的机会。商人之城阿马尔菲转而成为匠人之地。阿马尔出产的手工纸因其优质,在中世纪已被广泛使用,甚至西西里王国的宫廷文书也一度采用其书写。阿马尔纸越来越受欢迎,并且有了一个专门的名称:邦巴尼亚。至今,这种邦巴尼亚依然在生产,并成为人们珍视的工艺品,是许多当代艺术家钟爱的创作材料,据说全意大利的结婚请帖基本都采用邦巴尼亚制作。

阿马尔菲海岸

直线距离仅50公里的阿马尔菲海岸,是世界最著名的景观公路之一。公路沿海岸线的自然地形修筑,串联起阿马尔菲的所有城镇。从波西塔诺搭乘公交车往萨莱诺方向,第一站是普里亚诺,第二站就到了阿马尔城。
阿马尔菲的渡轮码头与公交车总站都在菲拉沃·基欧亚广场。广场的左面是码头,过了码头,滨海公路,一头通往普里亚诺、波西塔诺;另一头,越过广场,有一段林荫道,林荫道的尽头,滨海公路在海角处、以前抵抗萨拉森人的堡垒前,以漂亮的弧线拐向山岩的背后,从那里上坡、盘山,可以通往拉维罗和斯卡拉等阿马尔海岸的重镇。林荫道的一侧,有意大利唯一现存的古代造船仓库遗址,虽然现在只剩下了十根柱子,但里面设有小型展览馆,还陈列有当年制造的船舶的模型。阿马尔共和国鼎盛时不仅制造了大量商船,也以制造灵活快速的兵舰而驰名。

普里亚诺

初到阿马尔菲的游客,都是等不及地要尽快进入这座几乎可以用妖娆一词来形容的意大利南方小城。教堂广场是阿马尔菲城的中心,与菲拉沃·基欧亚广场之间只以一排面海的建筑隔开。如果把教堂广场比作阿玛尔的客厅,菲拉沃·基欧亚广场就是玄关。

视频:阿马尔菲手工造纸

阿马尔海岸山势陡峭,临海的城镇大部分都顺山势建造。阿马尔城的大教堂与教堂广场并不在一个海平面上,而是借山势建起台阶,五十七级台阶之上,才是高耸至天际的拜占庭风格大教堂,大教堂那马赛克拼砌的外墙总是在太阳下散发着金光。
教堂广场有通往包括大教堂在内的四个方向的出口,但“大路”其实只有一条。这条有着微微坡度的阿马尔菲商业主街,从广场开始,一路蜿蜒通向住宅区直至林木繁盛的莫林尼山谷。道路两旁,各种小店一家挨着一家。在距离广场百来米即将进入安静的住宅区的地方,就是专卖阿马尔菲特产手工纸的小店“造纸作坊”。我们第一次去时,店主还在当场演示制作抄纸,后来再去就没有现场演示了。店门口的玻璃橱窗内,挂着介绍店主的意大利报纸、杂志页面。前些年,意大利曾经评选过100位杰出匠人,称之为“意大利的一百双手”。店主老人是其中之一。想必很多意大利本国游客如果到阿马尔的这家店,肯定就是冲着他来的。2012年夏天,我们重回阿马尔菲,特别去做了老人的采访和拍摄。如今,距离那次采访过去将近十年,再去,不知道老人还在不在。

2012年,重新回到阿马尔菲采访Paper Mill

从纸品店再往前,左手处一扇绿色的铁门里,是现在的阿马尔造纸博物馆。博物馆其实是座旧厂房,里面老机器、纸桨池,都在。阿马尔菲从手工造纸获益,得到新发展,18世纪时还自荷兰进口新式机器,跻身新一轮造纸工业。极盛时,当地曾有一百多家造纸工厂,生产的纸张供应至当时整个那不勒斯王国辖区。博物馆所在处,就是当时最大的一家造纸工厂,属于阿马尔菲最古老的一个造纸家族。20世纪60年代末,这个家族的传人决定,在已经停业的工厂里开设阿马尔造纸博物馆。我们曾专程拜会了时任馆长,听他介绍阿马尔菲的造纸历史。

采访阿马尔菲造纸博物馆馆长

从博物馆再往莫林尼山谷走,接近山脚处,右手边,一条运河般的小溪上有一架古老的木水车,水车背后的墙内,就是全意大利目前仅存的一家手工造纸工厂Amaturda。工厂内,依然有工人在手工抄纸。行前,我们做了多次联系沟通,得以进入工厂拍摄、访问已经传承了几百年的这个家族工厂的女掌门,在阿马图尔达夫人的办公室里了解工厂以及阿马图尔达家族的历史。属于他们家族在阿马尔菲造纸业的历史,他们选择从公元2世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开始讲起。

最兴旺时,莫林尼山谷有一百多家造纸厂,这是现在唯一仅存的一家手工造纸厂Amaturd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