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来看,这就是青海湖!

 风吟楼 2020-06-27

青海湖,青海省境内的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东南部的内陆封闭盆地最洼处。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

古称西海,又称鲜水、鲜海或仙海。从北魏开始,更名“青海”。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藏族在唐时称它为“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湖”。蒙古族称它为“库库诺尔”,是“蓝色的海洋”之意。

青湖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湖泊面积4000多平方千米,湖区海拔3600~4000m,东经100度、北纬37度线在湖内交汇


自然地理条件

▶青海湖区山系、水系展布图(来源见注2)

地形

   

青海湖四周被群山围绕,北面是大通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东面是日月山

地势由流域西北部向青海湖递减最高海拔达到5200m,高差达2200m。

河流

流域内主要有5条河流,青海湖83%的水来源于这5条河流。

其中最大的河流为布哈河,发源于祁连山阿木尼尼库山;其次为沙柳河,两条河流覆盖流域的整个西部区域。

气候

▶青海湖流域气象站点分布及1959—2015年气温和降水平均值(来源见注3)

湖区处于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西南干旱区的交汇地带,干寒、少雨、多风、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是典型的高寒半干旱气候。

降水集中在夏季,5-9月的降水占全年的80%。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近57年来,年平均温度为1.9 ℃,年降水量为350~400mm,其中夏季降水达60%以上。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温显著升高,青海湖流域降水变化较小,青海湖湖面蒸发增大,湖泊水位下降明显

植被

▶青海湖流域植被类型和气象站位置图(来源见注4)

植被类型以草原和草甸为主,占到流域总面积的60%以上,灌丛主要沿河岸零星分布。

生物

鸟类资源

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黑颈鹤是青海湖五大水鸟。

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候鸟会来到青海湖的鸟岛。鸟岛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到了产卵季节,岛上的鸟蛋一窝连一窝,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所以,人们又把这里也称为蛋岛。通常意义上的鸟岛也在这里。

▶图为“蛋岛”

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形似驼峰。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海西皮为鸬鹚鸟的王国,栖息的鸬鹚窝一个连一个,象一座鸟儿的城堡 ,所以海西皮又叫鸬鹚岛

▶图为海西皮

2017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数据显示,青海湖23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44种、3.9万余只,育幼夏候鸟种数呈“双升”趋势。

PS:出于环保,青海湖旅游景区已经关停沙岛和鸟岛。

鱼类资源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

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湟鱼逆流而上

▶湟鱼艰难地试图跃上一米高的拦河坝


形成原因

青海湖是一个典型的断陷构造湖,是青藏高原隆起后,由北部祁连山脉的大通山和南部的日月山、青海南山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盆地白奎纪末至早第三纪处于地壳稳定时期,地面遭受剥蚀,形成和缓起伏的准平原

晚第三纪,该区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发育了断裂。一些地块沿断裂抬升,一些地块作地堑式下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青海湖区开始下沉,出现盆地,但当时还没有出现湖泊。

中更新世时期有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青海湖地区强烈下沉,于是积水成湖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

中更新世末期,青海湖有一次剧烈下沉,原来的湖泊变得更深,水容量更大。同时周围山地相对上升,湖东部的日月山等迅速上升隆起,倒淌河改向,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成为了一个独立而封闭的湖盆

自此冰川融水不断汇集到青海湖中,高山之上的各种盐类物质,也随着水流进入湖中,而由于青海湖的湖水没有外泄的痛道,于是数十万年以来的盐分,都积累在了湖泊之中,加之气候变迁,久而久之,由咸水湖变成淡水湖。

青海湖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湖面不断缩小的湖退时期,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正是湖水的不断减少导致湖泊周围的很多地方不再与大湖面连成一片,形成了湖岸旁相对独立的子湖和澙湖。这些湖泊周围的白色圆环印记(蒸发出的盐)是这一现象直接的证据。

▶图为沙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