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燕山山脉对华北平原的屏蔽作用『中国』

 白衣钱子 2020-06-27

在华北平原的北部,为我国著名的燕山山脉。其范围大致为西起野狐岭,东至渤海,北接草原,南为华北平原。燕山山脉不仅为我国地理上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更是我国古代的文化分界线。在山南为农耕文化,山北为游牧文明,山南山北的地理环境截然不同,如南宋许亢宗在《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记载:“山之南,地则五谷百果、良材美木无所不有。出关来才数十里,则山童水浊,皆瘠卤。弥望黄云白草,莫知亘极,盖天设此限华夷也。”燕山山脉是古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历史时期,若没有燕山山脉的屏障,中原王朝常常会面临灭顶之灾。

燕山山脉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如何构筑燕山防线,往往是重中之重,而要建设好燕山防线,以下三个区域是不得不面对的。这三个区域即坝上草原、潢水流域、与大凌河流域。

坝上草原、潢水流域、与大凌河流域

1,坝上草原

在燕山山脉北部,有一大片平原地带,其水草肥美,环境优良,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核心地带。由于其为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和华北平原形成鲜明的阶梯状,故名“坝上草原”,其大致范围为西起张家口市的张北县尚义县,东至承德市围场县。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东胡的游牧地,后来匈奴在冒顿的领导下,逐渐强盛,匈奴便东击东胡,将其赶走而将此区占为己有。到了汉魏时期,这里是鲜卑人的游牧地,后来鲜卑人强盛,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的骚扰,便在其北部阴山至燕山一线设有六个军事重镇,而六镇中就有两个被设在此区域内,此即为柔玄(今尚义)和御夷(今沽源)二镇。到了辽、金、元时期,由于此处的环境非常优越,便被开辟为皇家的避暑胜地。

鸳鸯泊(今安固里淖)

坝上草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其往北可直达外蒙古的哈拉和林、乌兰巴托地区,期间地势平坦,广大开阔。往南则和华北平原之间只隔燕山山脉,具有俯瞰之势。历代以来,尤其是辽金时期,多为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地区。辽代时期,契丹多在坝上草原鸳鸯泊(今安固里淖)点兵,然后由居庸关、古北口等南下。到了明末时期,由于明王朝死死的卡住辽西走廊,后金便多次绕道坝上草原,由独石口、大同等处南下,突入明帝国腹心,给明帝国以沉重打击。

坝上草原的核心却在滦河上游的闪电河流域。闪电河流域即辽金时期著名的“金莲川”,因遍生金莲花而名。此处夏季气候凉爽,泉流萦纡,沙草茂,禽鸟众多,是古代著名的避暑胜地。在元代时,忽必烈在闪电河流域建开平城,广招天下俊杰,设金莲川幕府,一举获得了众多的汉人支持。当蒙古贵族为争夺汗位而爆发内讧时,忽必烈便依靠南方汉人的支持,轻而易举的夺取了汗位。此后,忽必烈便将开平城设为上都,成为忽必烈统治北方蒙古的中心,而燕京为大都,是为统治南方汉地的中心。

闪电河流域

在明清时期,闪电河流域为明王朝经营蒙古的基地,明帝国曾在此设开平卫,是为燕山北麓的屏蔽。但是,开平卫虽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却地处开阔的平原地带,无险可守,故只能凭借坚城,驻以重兵。然而,兵多则饷艰,其势必造成重大的财政负担,而驻守的兵力太少,又容易被攻陷,于是明廷被迫放弃开平卫,而将其迁往有险可据的独石口了。关于明廷放弃开平卫之举,明末清初的士大夫,如顾炎武、顾祖禹等在总结明代的教训时,多扼腕叹息。

到了清代时,闪电河流域的战略价值依然重要,清廷曾在此设有口北三厅之一的多伦厅。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曾大会喀尔喀蒙古诸部于此。到了雍正年间,多伦逐渐成为商贸中心,坝上重镇。这种形势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到了抗战时期,多伦为日本人经营蒙古的基地。

2,潢水流域

在坝上草原的东部,为西拉木伦河及其支流老哈河流域。西拉木伦河的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历史上曾称之为饶乐水、潢水、吐护真水、辽水、大潦水、巨流河等。西拉木伦河流域为古代游牧民族活跃的舞台,秦汉时期,这里先后属于东胡、乌桓、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等。

奚和契丹建牙地变迁

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南北为著名的科尔沁草原,许多游牧或者渔猎民族都是自大山深处走出后,便在这里从童年时期过渡到青壮年时期,为走向中原做好准备。尤其在隋唐时期,在此区域内曾存在契丹和奚这两个游牧民族,据严耕望先生考证,早期奚建牙于潢水上游,在今巴林右旗新城子镇附近,契丹建牙于库伦旗附近。唐代初期,奚和契丹归附唐王朝。唐王朝便将奚牙帐设为饶乐都督府,将契丹牙帐设为松漠都督府,是为唐代东北二番。后契丹强盛,西侵奚,夺其牙帐地,奚为躲避契丹逼迫,南迁至老哈河流域今宁城附近。后又被契丹所夺,契丹将掳掠来的奚、汉等各民族人员安置在此,并开始在那里建城,是辽中京大定府。金灭辽后,改为北京。元灭金后,改曰大宁路。

自辽金两代开发后,老哈河流域便成了中原出塞的重要通道。到了明代时,明军虽然攻陷燕京,但辽东地区蒙古势力依然强大,于是朱元璋便派明将冯胜出塞,讨伐元将哈纳出,而明军出塞的通道,即由潘家口经宽城、平泉出大宁。明廷为控制此要道,曾在沿线筑宽河,富峪等四城,由于大宁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朱元璋又派其子宁王朱权在此镇守。大宁卫为北京的肘腋,是北京东北的巨大的威胁,在靖难之役中,朱棣为能够集中力量向南,便要先除之而后快。在朱棣用计擒获宁王,并夺得皇位后,大宁卫便被废。很多人认为大宁卫被废的原因,是由于兀良哈蒙古帮助朱棣夺取帝位有功,朱棣便将其赏赐给兀良哈蒙古部。但恐怕大宁卫真正废弃的原因不止于此。

辽中京和大宁城

大宁卫和开平卫一样,地势开阔,无险可守,其虽然战略地位重要,但粮饷补给也是非常的困难。大宁卫的放弃,同样给明帝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兀良哈三卫时叛时附,经常突破边墙,深入腹心,造成巨大破坏。尤其在明末,由于蒙古人投靠后金,此路洞开。于是后金便绕开明军重兵防守的辽西走廊,突入喜峰口、龙井关、大安口,直围京师,这就是著名的“己巳之变”。此战虽然没有攻陷京师,但极大的震慑了明廷。战后,崇祯皇帝直接杀了袁崇焕。

3,大凌河流域

大凌河古时称“渝水”,又称“白狼水”。大凌河流域林木茂盛,水草葱茏,除汉民族外,曾有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辽西走廊还未开通之前,大凌河通道是中原王朝通往辽东的枢纽。此道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商末周初,殷商遗族箕子便是率领部族由此迁往辽东和朝鲜。在战国末期,燕国受秦国攻击,也是由大凌河河谷逃亡辽东的。

曹操北伐乌桓的路线

在汉魏时期,有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盘踞于此。东汉末年,中原大乱,天下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不久又进入残酷的兼并过程。此时,在割据于冀州(今河北省大部)袁绍和割据于幽州(今北京地区)公孙瓒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兼并战争。在处于大凌河流域的乌桓的帮助下,袁绍艰难的击败公孙瓒,袁绍因此假传朝廷诏命,赐予蹋顿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在官渡之战后,曹操趁胜北击袁氏,袁绍之子袁尚、袁谭等抵挡不住,便北逃柳城(今朝阳),投靠乌桓。乌桓和袁氏联合,时常骚扰北方,于是曹操便决定北伐乌桓,彻底解决北方威胁,以便于集中力量南下兼并荆州刘表、东南孙氏等。曹操出其不意,改道卢龙塞,在白狼斩蹋顿,击溃乌桓。经过此战后,大凌河通道便名声大燥。

此后,大凌河流域是中原王朝经营辽东及朝鲜的大本营。司马懿灭辽东公孙氏和毋丘俭攻高句丽都是以大凌河流域为基地。到了隋唐时期,大凌河流域已经非常热闹,隋唐二朝曾多次东征高句丽,而大凌河畔的营州城便是隋唐二朝讨伐高句丽的大本营,唐帝国曾在此设营州,是为东北一大都会。

滦河和青龙河河谷通往大凌河流域的通道

至于由大凌河流域东出辽东的通道,自然是由朝阳顺大凌河谷而下,经义县,阜新一带而到科尔沁草原。对于由华北平原到大凌河流域的通道,则为复杂的多。燕山山脉固然险峻,但其中不乏深山大谷,鸟道兔径。自喜峰口到山海关之间,有无数的山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冷口、界岭口、刘家口等,通过这些山口都可以通往大凌河流域或者老哈河流域。而其中,要以滦河河谷和青龙河河谷最为重要。

综述

汉唐时期,帝国的核心地带在关中平原,威胁主要来自其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因此,对于定都于关中的王朝来说,要保证关中的安全,必然要将防御线推进到阴山一带。于是,汉帝国便在河套地区设有受降城,而唐帝国也设受降城,自此关中无警。

自安史之乱后,这种形势逐渐发生变化,东北方向的奚,契丹,女真等民族在中原潘镇割据,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中开始兴起,东北地区的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开始成为主要威胁。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征服奚,室韦等民族建立契丹国。公元936年,石敬瑭迫于形势,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来换取契丹出兵援助。契丹欣然允诺,很快就击败了后唐,并如愿获得“燕云十六州”。自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华北平原丧失了天然的屏蔽,强大的辽金铁骑时不时的大规模南下,给中原百姓造成了重大的灾难。开运三年(947年),契丹攻占开封,契丹骑兵四出烧杀抢掠,牧马“打草谷”,并将晋末帝石重贵掳掠到辽黄龙府,后晋灭亡。北宋立国后,宋廷君臣吸取石晋的惨痛教训,无不渴望收复“幽云十六州”,但由于宋帝国先天不足,其文治有余而武功不足,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直都无法实现,虽然不时北伐,但都以惨败而归,反而引来契丹一顿痛打。由于“幽云十六州”处于他人之手,宋帝国很快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靖康年间,北宋的都城开封又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宋钦宗父子都被金军掳掠而去,长江以北的大片河山被金国占有。

明大宁和开平二卫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将蒙古人逐出中原,中原重归于汉人,由于元上都、宁城为蒙古高原和东北入塞的重要道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于是朱元璋便在元上都设开平卫,在宁城地区设大宁卫(辽中京大宁故城),以作为北京的藩篱。但是,在朱元璋、朱棣死后,明帝国逐渐转入被动的防御政策,在燕山山脉中大修长城,企图依靠长城来防御游牧民族的铁骑,大宁卫、开平卫先后因种种复杂的原因而被废,于是,京师和游牧民族便只有一墙之隔。蒙古军时常突入边墙,横行于华北平原。到了明末时期,后金甚至绕过明帝国精心构筑的关宁锦防线,由大宁、开平之地深入京畿,加剧了明帝国的衰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