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家村遗宝中有三样器物至今都不知道是啥

 荣纳堂 2020-06-28

转自 历史大解密

何家村窖藏文化遗址中,考古专家们曾找到三件奇怪的宝物,至于宝物为何奇怪?完全是因为这三件器物上绘制有三种不同的怪兽。此时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三件器物上的不同怪兽究竟长什么模样?它们又会是哪些动物?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何家村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何家村附近,曾出土过一大批唐代金银器物,共有1000余件,分别埋藏在两个大陶坛与一个银罐之内。何家村遗宝自1970年出土后,便成为了举世瞩目的重要遗址,其内精美的金银器物,不仅做工精细、造型独特,且艺术价值极高,属于唐代皇室的日常用品。

著名考古学者郭专家,曾在著作《出土文物二三事》中提出,何家村出土的文物应该大有来头。推测在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即公元756年)6月安史之乱时,邠王李守礼因战乱逃奔四川,邠王府中的财物一时无法全部带走,后人才将其窖藏于此,但最终却未能再次挖出,以至于被今人发现。但是经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的学者考证,认为何家村窖藏的主人,可能是唐代尚书租庸使刘震。窖藏的埋藏年代,应该发生在公元783年的泾原兵变之时。总之无论如何,结果都无法撼动何家村窖藏宝物在文物界的重要地位。

何家村窖藏遗址宝物众多,不禁令考古专家们感到眼花缭乱。不过有趣的是,在诸多珍宝之中,考古学者们还找到了三件特殊的器物,而这些器物上所雕刻的怪兽图案,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难以窥破其中的秘密。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1.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

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碗高3.6厘米、口径11.2厘米、重达152克。银碗腹部之上,被人工捶打出14条均匀的水波纹,波纹之间錾有飞禽走兽、花草、山岳图案,在银碗碗内底中心处,还贴焊有一只鎏金的海兽,其造型饱满丰富,细节精致有度,可谓是生动逼真。

不过令专家感到疑惑的是,碗底的海兽造型有些怪异,它的身体与鱼类相似,却有着与动物一样的爪子,头部与老虎头几无二致,整体呈现出“四不像”的状态。考古专家们提到,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非常特别,尤其是碗上的曲线水波纹,完全区别于碗底的水波纹形象。从风格角度来看,前者属于中国器物纹饰的传统造型,而后者则多见于粟特器物之上。

正是因为如此,考古专家们确定,被描绘于碗底的海兽图案,应该是一种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综合体”,其形象介于狮子、狐狸和鱼类之间,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2.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整体器形十分工整,且纹饰图案精美,其制作工序之复杂,完美体现了唐代金银器工匠的聪明才智,如此具有高超制作工艺的器物,堪称是唐代金银器中的精品。在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的底部,刻画着一只牛首鸟身且展翅飞翔的异兽,被学者称为是“飞廉”。

在我国古代,飞廉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史书记载称:“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以及“飞廉风伯也”,认为飞廉是掌管风的神明。不过从现实角度来讲,飞廉在历史中的形象呈多样化发展,包括牛首鸟身、鹿首鸟身和马首鸟身等。

不过还有学者仍持不同意见,认为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中飞廉的形象,很可能也吸收了诸多国外元素,这种艺术手法在唐代器物纹饰中很常见。

3.银镀金独角神兽宝相花纹盒

银镀金独角神兽宝相花纹盒,呈圆形,底面部微微隆起,完全由手工捶打而成。器身之上有平嵌涂金花纹,盖心柳叶圈之内,存在八层八瓣团花,外部绕有四朵宝花组成的莲叶卷草,草中还有双鸟立于其上。除此之外,底心的柳叶圈之内,绘制一只遍身披甲的独角兽,独角兽的口中,还衔有一株瑞草,应该存在吉祥的寓意。

考古专家曾对该怪兽进行过研究,但是并未得出最后的确定结论。不过有专家认为,从怪兽的外貌形态上来看,其全身的甲壳呈区域状,并在颈部位置明显出现隔断,很可能就是一种名为“犰狳”的动物,它们盛产于热带草原地区。

直到今天,何家村窖藏文物怪兽图案,仍未能被彻底破解,不过小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考古学家的努力,一定能给我们揭开重重的历史迷雾,最终令谜团真相大白。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