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能不能带成文进考场——浅析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关系

 学生100分之路 2020-06-2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文是语文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试题,占全卷总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当然必须要高度重视,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关于中高考作文,考生和考生家长经常纠结的一个问题是:“到底能不能带成文进考场”。

今天我就从个人指导备考、参与命题和组织阅卷的经验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带,而是先要界定“成文”这个概念。是自己的“成文”?还是别人的“成文”?

绝对不能是别人的成文,如果把别人的成文拿到考场上去,出现雷同卷,那就会是个大麻烦。虽然被发现的几率很低,但一旦发现,则后果相当严重。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常识,不再赘言。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很多同学平时写作就缺乏著作权意识,可能偶然在这里或者那里看到了一篇文章,甚至是听老师讲了一篇范文,于是就简单删改一下“为我所用”、“为我所有”了。

在平时的考试作文中经常看到大量的故事梗概,文章结构,甚至是细节都基本相同的作文。诸如下雨天没带伞,陌生人帮忙打伞;放学路上自行车坏了,老大爷帮助义务修理自行车;小的时候,坐在大槐树下听爷爷讲故事;假期回老家,姥姥摘了香椿炒鸡蛋特别香等等。

不是说作文题材必须不同,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和他人有各种各样的交集,有一些相同的经历并不奇怪,但总不能连细节也相同,那就不能再以“本剧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系巧合”来辩解了。

爸爸给孩子买水果这种事儿经常发生。但你非要写乘火车外出,爸爸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那就太过分了,朱自清就不干了,这侵犯了人家的著作权。要写属于自己的经历,而不是抄袭别人的经历,或者更准确地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品。

由于传统以及现实的种种原因,这种著作权意识,很多人从小就相当薄弱。甚至还宣扬“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欠下的债总有一天要还的。侵犯知识产权要被惩罚,侵犯著作权也要被惩罚。即使不考虑被惩罚的问题,仅仅是为了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考虑,这样的“成文”也还是不要为好,不仅不能将其带进考场,就是平时写作时也应坚决杜绝。

排除了以上两种“成文”,那是不是自己的成文就可以带进考场了呢?对这个问题也不能简单地给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

自己写的文章能不能带进考场?我的答案是,可以带,但要讲究条件,讲究技巧。

首先,在进考场前,要完全平等地看待你写过的每一篇成文,绝不能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性。

平时作文训练是为考试作相应的准备,这种想法没错。但经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在中高考前,整理了自己所写的文章,将这些文章分出三六九等来。分类过程中就会有一些心理预期,考试时一定要用上某一篇或者某几篇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是老师在平时作文评阅时评价都很高。所以一定要把它用到考试中,争取拿高分。

须知,老师给的评价高,是针对特定的作文题目作文要求之下的评价。这篇文章,不是放在任何条件下都好,换了新的题目、新的要求,就不一定好。

而且,这种既定的心理预期,会造成思维的窄化,而且向度单一,越看考试的题目越觉得可以用自己考前已经认定的想要用的文章,而实际情况可能是两者差距很大,甚至八竿子打不着。

比如,下面一道北京市2010年中考语文作文题:

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当年,就有同学因为考前写“我因拼搏而成功”这样的作文得到了老师很高的评价,于是他极想把这篇文章转化应用到中考作文中去。

之前他写“我因拼搏而成功”时,将自己如何拼搏的过程描写得很充分很生动,老师认为很好。但“凝聚拼搏,战胜困难”,显然这样的说法不合适,于是他想到了写“凝聚信心,战胜困难”。而事实上“凝聚信心”这个说法说出来不难,但要想展开来形象生动地写出来,就特别难。信心本身是抽象的,要把这种抽象的内容写具体就极不容易,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更何况,多个人的信心可以谈凝聚,一个人的信心怎么谈凝聚呢。这样的选择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这样的拉郎配,生硬地拽过来的文章,不可能写好,当然也就不可能得高分。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不带有任何先入之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审题,审题完成之后再琢磨,这样的要求之下,考前写的哪一篇文章和现在这道作文题目的要求比较接近,怎么以那一篇文章为底子进行修改调整。

其次,在考场上,要能够巧妙地调整转换自己曾经写过的成文,而不是生搬硬套

当给学生讲解平时作文和考试作文的关系时,我常用做面点这件事来打比方。平时老师教的,自己练的,可能就是在学会做馒头、面条、油条、包子一类的常见面食,是在培养一种做面食的能力。考试的时候,则不能完全按照你的习惯,完成这些常见的面食制作就算完成任务,常常会增加一些更具体更细致更特别的要求。

比如,可能会让你做花卷,而不是馒头,这时你要想办法在馒头上弄几个褶儿,看起来才像花卷才行;或者让你做个糖油饼,你要把两根油条拼起来,而且之前还记得放糖才行。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子只会做馒头,你不是要油饼吗?对不起,没有,老子不会做,只有馒头,爱吃不吃!

所谓“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符合考场作文的诸多限定性要求才能拿高分。考场作文因为有时间限定,字数限定等诸多限制。完全“白手起家”,确实有相当难度,在已有的内容上进行调整和改造是个不错的办法,但这种调整和改造要以符合相关要求为目的,不能自说自话,

比如,还是以前面提及的2010年的北京中考作文为例。如果考前有写过诸如“合作”这样题材的文章,就可以写“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但写作时要注意重点写放在合作中的智慧和力量是如何凝聚起来的,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写不合作有怎样的危害或者合作有怎样的好处上。如果考前有写过“爱心”这样题材的文章,也可以拿来用,但只写一个人的爱心是不行的,因为“凝聚”必须是多对一,而不能是一对一,所以这时候就要按照这样的方向去改造之前写过的文章,增补一些新的素材才行。

这种微调和转换,要灵活处理,绝对不能生拉硬拽。经常看到一些考生,明显提前准备了几篇文章,一个模板,不管什么样的作文要求,都生搬硬套一通,结果文章看起来就是“衣冠禽兽”,虽穿了衣戴了帽,但还是禽兽。这种“宿构”作文的行为也会在作文评阅中遭到严厉打击。

总之,平时作文是为考试作文积累素材,培养能力。两者关系虽然密切,但绝不是平时写了什么考试就要展示什么,平时学了什么考试就要应用什么,两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不能那么急功近利。

学生平时作文写得不好,问题恰恰出在太过于对标考试作文,太过于为考试作文服务。因为对标考试作文,于是平时作文也端起架子来,非要把平时的作文也写成考试作文那样刻板的样子。恨不得有同学小学三年级写了一篇作文,就一直用到初三甚至高三,这样的文章常常变得面目可憎甚至了无生趣,于个人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百害而无一利。

平时作文应该“耍”起来。大到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到文章结构、语言风格,小到叙述视角的调整,词句的顺序选择等,都要有意识多多尝试。在这种尝试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平时作文要以“玩”和“耍”的心态,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而不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

平时非高利害关系的考试,我也主张要以现场即兴创作为主,而不主张在已有作文基础上改造。惟其如此,才能在将来诸如中高考这样的高利害考试中,写起作文来游刃有余,既有能力微调转换,也有能力另起炉灶。

【自带广告】从上一篇关于如何作文的文章留言来看,确实在写作这方面从考生到家长都有很多困惑。欢迎大家多多提出来,我会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排出个顺序,最近陆续写一写关于作文的系列文章,分享一下我对这方面问题的粗浅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