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人名隐喻探索 娄炳成

 娄炳成 2020-06-28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名著里,包含着许多的隐喻,许多的寓意,其中就包括一些人物的名字,譬如,已经被人说烂了的“假语村言”(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等等。有些红学专家、红学研究爱好者,不厌其烦,刨根究底,对《红楼梦》里的人物的姓名所包含的隐喻、寓意,进行探索和揭秘,有的不乏真知灼见,很是合乎情理,让人看了有豁然开朗之感;但有的则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走进了玩弄文字游戏的死胡同。

  笔者亦属于红学研究爱好者之列,写了几十篇这方面的探讨评论文章,发表在一些文学网站上,其中就有一篇《贾府“四春”名字隐意再探》。现在,再涉入这个话题,谈谈自己对《红楼梦》里的人物的姓名所包含的隐喻、寓意,进行探索和揭秘的一些个人看法,以求教于红学专家和红学研究爱好者。

  一、探索《红楼梦》人物名字隐意需要把握的方法

  笔者认为,探索《红楼梦》人物名字隐意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把握正确的方法,既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不能主观武断,自以为是。而要把握正确的方法,就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要从原著的整体性上去探索。《红楼梦》里有名有姓的人物达700余人之多,不可能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包含着隐意,作者辅以人物名字隐意的,都是主要角色,或重要角色,至少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次要角色。实际上,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故事情节、精彩细节,都是围绕着那些主要角色、重要角色去铺排、叙述、描写的。我们在探索《红楼梦》人物名字的隐意时,就要着眼于原著的整体性,不能抛开了原著,或者掐头去尾,信马由缰,信口开河,仅凭想象、猜测、臆断,去进行所谓的探索,使这种探索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要结合作者写给那些主要的、重要的女性角色的判词去探索。《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储存着大量的关于主要的重要的女性人物命运结局的隐喻、寓意信息,有待我们去正确认识,去真正破解。离开了作者刻意写作的这些判词,仅从那些女性人物的名字的字面意思上去猜谜,就会走向歧途,陷入文字游戏的泥潭。

  三是要紧密结合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去探索。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红楼梦》里的贾家是一个小社会,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红楼梦》里所有的事件、故事、活动,无不揭示了在封建社会秩序、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和主流文化支配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即: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定位”和“相互依附”。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去孤立地探索人物的姓名,只能是“姓名学”里预测人物命运的一种唯心主义的方法。

  四是要结合人物的个性特征、素质修养、言行举止、所作所为的综合表现去探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的个人命运的悲喜剧,往往是由一个人的个性所决定的。当然,一个人的个性,包含了“先天”(与生俱来)和“后天”(社会环境影响)两个部分。离开了人物的个性特征、素质修养、言行举止、所作所为的综合表现,通过对一个人物名字所含隐意的探索,不是点石成金、锦上添花,而是将这个人物演绎成了另外一个人物,如同大变活人的魔术一般,那这种探索就是失败的,就失去了探索的意义。

  二、对“林黛玉”“薛宝钗”名字隐意的探索

  林黛玉和薛宝钗在《红楼梦》里众多人物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者将黛钗“合为一图,合咏一诗”,写成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而这四句判词,首句中的“停机德”(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是写给薛宝钗的;次句中的“咏絮才”却既可以看作是写给林黛玉的,也可以看作是写给薛宝钗的,因为二人皆有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作诗才华,且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词》是在大观园的诗社活动中夺过冠军的;末句就更是写给薛宝钗的了。那么,四句判词,除了第三句“玉带林中挂”直接涉及到了林黛玉,她实际上只占到了一句半,而薛宝钗却占到了两句半。在作者唯一将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判词合二为一的写作方式中,这是一个不对等的现象(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红学研究者涉及到这个现象)。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整部《红楼梦》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最主要的是以宝、黛、钗三角爱情婚姻关系中各自所占的一角,而出现的。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才华横溢,同时还尖刻、多心、孤傲、孱弱。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得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薛宝钗突出的个性特点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上述文字,是我们对林黛玉、薛宝钗这两个艺术人物的综合认识。那么,曹雪芹在自己笔下给这两个艺术人物所起的“林黛玉”“薛宝钗”这两个名字,到底有什么隐喻或寓意呢?“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自然是这两个名字的隐喻或寓意,但是不是全部的隐喻或寓意呢?我们从“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来分析,似乎还可以看出另外一些端倪。癞头和尚说过薛宝钗的婚事,“要有玉的人来配”。而那个“有玉的”就是贾宝玉。玉为仙品,金是俗物。“林黛玉”者,“林带玉”也,她也是“有玉的”,因而她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就是“仙缘”,无法完成“人间俗婚”。——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林黛玉”(林带玉)这个名字的另一个隐喻或寓意呢?而“金簪”就是“宝钗”,她是“带金的”,“要有玉的人来配”,也就是说,她与贾宝玉是“金玉良缘”,是“俗”“仙”之配,是命中注定可以成婚的。“薛宝钗”者,“薛抱钗”也,——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薛宝钗”(薛抱钗)这个名字的另一个隐喻或寓意呢?

  在宝、黛、钗三角爱情婚姻关系中,三个主人公,一个含玉而来,一个带玉而来,一个抱钗而来,形成了两仙一俗的三角,两仙(宝黛)之间是一条虚线的链接,仙俗(玉钗)之间是一条实线的链接,剩下的一条(黛钗)之间是虚实相间的链接,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对“史湘云”名字隐意的探索

  在大观园里,未来宝二奶奶的人选,除了林黛玉、薛宝钗,就是史湘云了。客观地看,黛、钗、云三位姑娘,其地位、品貌、个人优势等,几乎旗鼓相当,没有过大悬殊,完全可以平等竞争。对于贾母来说,黛玉是她的外孙女,湘云是她的侄孙女,且二人都是孤儿,手心手背都是肉,她选择谁都在情理之中。然而,情形并非如此。在贾母心中,确切地说,在贾母的感情天平上,黛玉似乎要偏重一些。黛玉的母亲是贾母的女儿,湘云的父亲是贾母的侄儿,女儿和侄儿,孰轻孰重?当然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了。至于薛宝钗,她是王夫人的亲戚,管王夫人叫姨妈。贾母是贾府权威的象征,而王夫人则是荣国府的实际掌权者。王夫人在给自己选择儿媳妇的事情上,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发言权,她看中的当然是自己的外甥女。

  史湘云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名列第五位,其判词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前两句说的是她的过去,后两句说的是她的未来。满共四句中,只字未提到她与宝玉的婚姻有什么瓜葛。

  宝玉与宝钗有“金玉良缘”,与黛玉有“木石前盟”,唯独与湘云什么也没有。然而,宝玉有“玉”,宝钗有“金”,偏偏湘云又有“麒麟”。如果湘云的“金麒麟”与宝玉的婚姻没有关系,那它寓意着什么呢?作者为何要做此安排?“金麒麟”的出现,除了给本来就已经形成三角的宝、黛、钗爱情婚姻关系,再增加一个角,尤其是给林黛玉多增加一份担忧和痛苦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实际作用。

  “湘江水逝楚云飞”,自然是“史湘云”这个名字的隐喻或寓意,道出了他最终的命运结局,但结合她拥有“金麒麟”,以及有语言功能缺陷,常常把二哥哥的宝玉叫成“爱哥哥”这个作者刻意强调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似乎还可以把“史湘云”看作是“史相匀”,即:她是可以与钗黛平分秋色的人物。凭心而论,史湘云倘若能够嫁给贾宝玉,对于两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美满婚姻。——可惜,这仅仅是我们读者的愿望,而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四、对“紫鹃”姑娘更名隐意的探索

  紫鹃姑娘原是贾母身边一个不大起眼的丫头,名叫鹦哥。林黛玉进贾府以后,贾母见她带来的丫环雪雁太小,就让鹦哥去服侍黛玉,此后她的名字就改为紫鹃了。至于紫鹃姑娘何以改名,作者没有交代。鹦哥学舌,杜宇报春,除了主观感情上的取舍,似乎没有特别的意义。然而,随着宝黛爱情故事的逐步展开、发展,直到最后结局,我们方才明白了紫鹃姑娘之所以改名的深刻寓意。

  紫鹃姑娘是“金玉”喜结“良缘”之夜、黛玉焚诗离世之时,唯一陪伴在黛玉身边的丫环,也是黛玉来到贾府之后,其日常生活、爱情经历、身疾心病,直到香消玉殒最直接也是最后的见证人。按理来说,她是与平儿、袭人、鸳鸯齐名,和她们平起平坐的丫环,曹雪芹却在《红楼梦》中对她着墨不多,甚至上不了副册和又副册,连判词也没有。恰恰是这个不大引人注目的很次要的小人物,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中,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暗示着自己即将走完人生之旅。最后两句是:“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更加突显了紫鹃姑娘名字的隐寓之意,由杜宇哀鸣来体现自己最后的归宿,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落寞愁苦和执着坚贞。最后,黛玉到死都不能回家,只嘱咐紫鹃姑娘替她扶柩南归,一滴滴思乡泪,化作了声声“不如归去”的子规啼,再一次表现了紫鹃姑娘和黛玉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紫鹃”者,“啼血”之“杜鹃”也!

  五、对其他人物名字的探索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里,除了名字带有“玉”字偏旁,譬如贾珍、贾瑞、贾珠、贾环等人之外,名字里直接带有“玉”字的,只有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涵、红玉(小红)、玉官、玉柱儿这八位了。

  一部洋洋大观的《红楼梦》,在突出表现创作主体的过程中,涉猎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玉文化”方面的内容尤为丰富,“玉文化”观念自始至终渗透贯穿于作品的字里行间,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其中写到的一些人物,似乎与“玉”有着很深的不解之缘。

  总体来说,《红楼梦》里的“玉文化”观念主要有如下四种体现:

  一是“玉美”观念。《红楼梦》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大量地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这本身就是“以玉为美”的玉文化观念的重要表现。曹雪芹在其《自题画石诗》中曾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有志归完璞”“潇洒做石顽”。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作者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他所赞赏的玉美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二是“玉神”观念。小说开篇写“补天石”幻形为“通灵宝玉”,就直接运用了中国古代玉文化中关于玉为神物、能通灵变化的观点。而“通灵宝玉”背面所刻“祛邪崇”“疗冤疫”“知祸福”等字样,则更明显地取材于古代以玉为祥瑞之器,佩玉可护身保平安、辟除邪崇的传统习俗。

  三是“玉宝”观念。《红楼梦》中贾府和江南甄家的“玉儿”皆名为“宝玉”,就是“玉宝”观念一个最明显的例证,表明当时的人们具有很浓厚的“以玉为宝”的观念,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命名为“宝玉”。

  四是“玉德”观念。《红楼梦》在关于“玉德”观念的表现上,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经众人之口赞美玉的品德。比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第三十七回);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得玉无痕”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颂扬了玉的品格、精神、风骨,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

  至于名字里直接带有“玉”字的,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涵、红玉(小红)、玉官、玉柱儿等人,其“玉”字,或与其身世有关,或与其禀性有关。作者给他们起了带“玉”字的名字,不是随意而为,而是赋予了一定的寓意的。古人认为,金玉都是贵重之物,却又是有区别的,玉为仙品,金是俗物,即“黄金有价玉无价”。所以,人们又把《红楼梦》称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里,还有“十二官”,即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儿,她们分别叫作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她们的名字中都清一色的带着一个“官”字,这种整齐划一,说明这是她们的艺名,而非真实姓名。她们的艺名,为何都要带一个“官”字呢?笔者思考,可能与一个民间传说有关。

  据说,某朝代某位皇帝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某个省遍地都是穿龙袍的人。醒来老是想,那个省恐怕有“天子气”,人们会聚众造反,夺取他的天下。就委派大臣,微服前往,秘密调查那个省是否有人在密谋造反。钦差大臣来到那个省,果然见到了许多穿龙袍的人,但仔细查问后,心里就释然了:原来这是一个戏剧大省,十里八乡,都是唱戏的人,那穿龙袍的不过是些戏子而已。回去如实汇报给皇帝,皇帝这才放下心来,不予追究了。

  普天之下,可以穿龙袍的,除了皇帝,就是戏子了。因为他们在舞台上,是要扮演“天子”和龙子龙孙的。宋代称皇帝为“官家”,戏子们要扮演“官家”,就与“官”有了联系,因而,艺名就可以带有“官”字。

  另外还有一解,那就是这个“官”字,也含有“官方”“官府”的意思,艺名中带有“官”字的戏子或伶人,不是民间草台班子里的演员,而是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豢养的梨园戏班,只供自家娱乐或接待贵宾时娱乐的,带有“官家”的意味和性质,与那些江湖混饭的戏子们不可同日而语。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里,还有“四尤”,分别是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这“四尤”只有姓氏,没有名字,也颇值得玩味。

  古代把特别珍贵的物品和姿色出众的女子称作“尤物”。

  “尤物”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初,叔向欲娶于申公巫臣氏,其母欲娶其党。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鲜,吾惩舅氏矣。”其母曰:“子灵之妻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可无惩乎?吾闻之:甚美必有甚恶,是郑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子貉早死,无后,而天钟美于是,将必以是大有败也。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餍,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女何以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叔向惧,不敢取。

  从这个典故来看,“尤物”一词是带有贬义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古人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有艳羡、狎昵、玩弄、色迷、浸淫等意思,带有对妇女歧视和不尊重的意味。曹雪芹是封建社会的文人,难免沾染那个时代文人的不良习气,在给“四尤”取名时,故意只用“尤”这个姓氏。在他描写贾琏与多姑娘偷情时,也说多姑娘是“天生尤物”“别有一番情趣”。

  抛开尤氏、尤二姐、尤三姐的秉性、为人、命运不论,单是她们的长相,个顶个的风骚靓丽,的确堪称“尤物”;由她们推及到尤老娘,其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没得说。

  在贾府的十二个奴仆中,还有赖大、焦大两个。

  贾府的奴才大大小小有上千人,人多了,就分阶层,三六九等,贫富不一。最顶层的奴才是赖大,他是荣国府的大管家,一人之下,千人之上,虽说是奴才,家中住着大宅子,有一座大花园,家底之丰厚,仅次于贾府。贾府是面子光堂,内里空虚,赖家开源节流,财政状况良好。赖大家中使奴唤婢,儿子还做了县令,在主子面前,他是奴才,在外人面前,他可是赖大老爷。

  那些压在最底层的奴才,焦大可算一个,无家无业,无儿无女,亲朋无一人,财帛无一文,除了一把老骨头一无所有,除了没有露宿街头,几乎与乞丐无异。

  那么,这两个命运截然不同的人,何以名字中都有一个“大”字呢?“赖大”是赖以贾府,逐渐做“大”的,故叫作“赖大”;“焦大”是因在战场上为贾代善挡过箭、与故去的老主子有老“交情”,而自己称“大”的,故叫作“焦大”(交大)。

  《红楼梦》还有许多人物的名字是可以探索、诠释的,限于篇幅,下回分解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