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北陵)

 翔山 2020-06-28

清昭陵座落于辽宁省沈阳市城区北部,故称北陵,始建于清崇德年间,是沈阳旅游的标志性地点,如果你还没有来过沈阳,没有见过这座皇家陵园,那就跟随我的介绍,做一次网络游览吧!

北陵外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来到南门,你看到的除了气势恢宏的山门外,还有广场上五颜六色鲜花组成的巨龙戏水喷泉,与红墙黄瓦相掩映,体现出今日皇家陵园的气派。两侧琉璃袖壁,四周护以缭墙,将这里围成一座小城,独立于繁华都市之中。

两尊威武庄严的石狮拱卫在中门两侧,守护着先人的宁静。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清代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它占地面积330万平米,建于1643年,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同时又融汇了满蒙陵寝建筑的特点,极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皇太极是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之一,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1626年太祖去世,他被推举继位,皇太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17年,统一了东北全境,缔造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并为之取代明朝登上中原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和重大历史贡献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643年的8月初9,在清朝入关的前夕,正值壮年的皇太极白天还处理政事,晚上猝然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52岁。九月壬子葬盛京昭陵。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从一介草原儿朗,逐渐成长为帝国的缔造者,奠定了清朝兴起的基础,提前完成了他这一代的任务。

昭陵——陵名,含义就是将太宗文德武功彰明于世。

进入公园内,一条1·5公里长的笔直的林荫参拜神道直通园林深处的方城,那里就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安息之所——清昭陵。

神道的两侧是大面积的苍松翠柏和环绕的水系,安宁而祥和。

昭陵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由南至北依次为:

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

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

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神道两侧的下马碑。碑文是满、蒙、汉、回、藏五种文体。碑文:“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华表

石狮

这里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伴随着今人种植的鲜花,到处又显得充满了时代的生机,令人精神气爽。

来到皇太极广场,正中矗立着一尊青铜雕塑,基座上刻着“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两行金字。他就是这里的主人——皇太极。雕像头戴兜鍪,身穿铠甲,肩挂披风,左手扶剑,昂首阔步,威武异常。

台基四角金龙盘桓,彰显一代帝王的非凡气魄。

广场的东面是沁芳亭,人们在这里欢歌起舞。

西面的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总面积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各具特色。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缺少了些维护,里面的植物少了许多,还是让人有些遗憾的。

沿着神道继续向北走,我们就来到了神桥。神桥下面是一条护城河,皇帝的陵寝要建在依山傍水,风水好的地方,而这里没有山水,就在陵寝的前面开凿了这条护城河。在陵寝的后面又堆起了一座隆业山。这样这里就成了一个风水宝地了。

神桥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桥。如今的神桥是建国后维修的。虽然桥栏板、柱头不如昔日雕刻古朴细腻,但仍不失神桥华美、庄重的姿色。每到雨季,玉带河保证陵寝高处的水能够排泄出去,神桥保证着进出通畅,真可谓金城汤池之固。

神桥两侧宽阔的水面,河水碧波荡漾,两岸柳堤葱郁,水面有轻舟荡过,一派休闲景象。

走过神桥,你会看到道路中间被栏杆围了起来,里面看似破碎的旧石板路,却是当年的原物,四百多年保存至今显得特别珍贵。

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的就是昭陵著名的石牌坊。清昭陵石牌坊是昭陵主体建筑之一,是一件珍贵的大型石雕艺术品,建造于清顺治或康熙年间。石牌坊梁坊及花板上均精雕细刻。为加固石牌坊,在每根枋柱的两侧,都装置了戗杆石兽。石兽造型有石狮、石獬豸,每只石兽均昂首挺胸、瞠目张口、活灵活现、威武凶悍,令人望而生畏。

石坊其作用是纪念死者,旌表功德,引导祭陵人进入祭祀状态。

穿过石牌坊,就来到了陵寝的正门——正红门,进了此门才算真正进入了昭陵。它共有三个门。东边为君门,西边为臣门,中间是神门,祭祀时皇帝走东边的门,大臣走西边的门,中间的神门是供皇太极及皇后灵魂出入的门。抬祭品的官员由此门通过外,其他人一律严禁行走,违者受法律惩处。特别是靠近碑亭附近的神道,有“横走罚、竖走杀,马过砍蹄”的规矩。

神门、君门、臣门,不同的人出入不同的门,这种作法,突出了皇权至高无上和君权神授的作用。

东跨院为更衣亭和静房,更衣亭是皇帝揭陵进祭时更衣的地方。后面还有一小亭叫静亭,就是皇帝的厕所。

西跨院为省牲亭和馔造房。省牲亭是祭扫时宰杀上祭用的牛、羊的地方,馔造房是用来置锅灶收拾上祭的牛羊的地方。

正红门两侧是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又叫“风水墙”。两侧红墙之上浮雕着五彩琉璃皤龙,称为袖壁,又叫龙砖看墙,寓有神龙守护红门之意。五彩皤龙袖壁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龙表示的寓意也不同。周围一圈红墙叫风水墙。

西面绿色龙身的龙壁是用来护镇白天的。

东面黑色龙身的龙壁是用来护镇黑天的。

门前神态各异的石兽

神门墙上的腰杠眼与粗大的腰杠(木栓)

陵寝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陵寝由南向北依次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等神厨、神库组成;第二个院落由祭殿和配殿组成;第三个院落由宝城和明楼组成(第二、三个院落是在方城内)。

走进正红门,只见两侧古松下,一条南北走向笔直的石铺甬道,正中与“神门”相连的甬道叫“神道”。

清代,任何人都不允许在神道上行走,以示对皇帝敬重之意。只有运送帝后棺椁、神牌、祝版、制帛的官兵,才可以在神道上通行。就是贵为天子的皇帝和母仪天下的皇后,进入陵区也要另辟御路而行。

而今天我们普通百姓也可以走上神道,倾听历史的回响,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变迁。

在神道两侧,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石雕华表一对,石兽六对,望柱一对。

陵墓前设石像生是盛行于汉代,以后历代都有,是陵墓的装饰性建筑,以显示陵墓的威严,是墓主身份、地位、权势的象征。这些勇猛彪悍的石兽守护在陵墓,无疑会增强陵墓的威严和神秘之感。

神道两侧矗立着两根洁白晶莹的对称华表。在华表上方蹲坐着一只朝天犼。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生性好望,因此把它安放在华表上。

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把狮子放在首位,作为威振八方,唯我独尊的王权化身,也是守护陵寝的“御林军”中的排头卫士,更是威严、尊贵、崇高的象征。

獬豸,象征着帝王死后能明断是非,公正严明。

祥瑞之兽——麒麟。显示帝王的仁义至圣,世事吉祥太平,王业兴旺发达。

石马为汉白玉雕凿而成,大小与真马相仿,昂首伫立,英姿勃发。此马为仿皇太极生前喜爱的两匹骏马“大白”和“小白”雕成。二骏马立功无数,曾救过主人性命,故立于陵前永远陪伴墓主人。

石骆驼,由于骆驼在皇太极生前的征战中立下很多功劳,所以后来建陵时,把石雕骆驼列在陵寝,表示它的功迹与主人同在。

立象,是天下太平祥和的象征。寓意广有顺民,江山稳固。在古代,只有帝陵神道才可以列置石象,而臣以下的坟墓是不允许摆放的。

向北走,看到的是一对大望柱,它和华表很相似,但也有区别,柱体没有龙纹,只是朵朵云纹,不是圆柱形,而是八棱形;柱顶是桃形,而不是蹲兽,其它部分都与前边的那对华表形制一样。

从大红门至隆恩门,中间须有建筑物隔断,这寓意“风水”一眼望不断。在古人看来,祖陵“风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皇位的传承和龙脉的延续,事关重大。而昭陵的神道上建筑神功圣德碑之亭,起到“风水”一眼望不到头的效果。

这座神功圣德碑亭,为方形重檐歇山式,四面各开一个拱门,里面有重达5万公斤的整块石碑,碑的上首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中间有碑文1810个字,主要记载了皇太极一生的功德。碑下有一只相貌丑陋的赑屃[ bì xì ]驼着。相传是龙的长子,喜爱文学,好负重,力大无穷。因此后人便把石碑下的石座雕刻成赑屃的形象。

在碑楼北面东西两侧,各有两座三间青砖瓦房,这都是当年祭祖用房。

东侧的两座叫仪仗房和果房,是皇帝谒陵时存放旗、伞等祭祀所用的仪仗之物和上祭时烹茶煮奶及上茶时休息的地方。

西侧两座叫茶膳房和涤器房,是上祭时做饭和上膳时休息的地方,还有上祭时准备土杂果品鲜货及上果时休息的地方。

再向前就是隆恩城楼。隆恩城楼的正中是高大的单体拱形门洞,黄琉璃瓦顶,在门楣上方正中设置以汉满蒙三种文字的“隆恩门”匾额。隆恩门上方是一座高大门楼,称五凤楼,歇山式,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在门楼的底层,南、北两面设有供人登临的楼门,二、三层的四面都有木窗,周围有出廊。隆恩门建筑雄伟壮观,昔日登楼向远眺,整座昭陵就尽收眼底。

穿越隆恩门洞

六排钉的龙恩门

铺首衔环。铺首衔环即铺首,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静,警觉性极高,善于严把门户。

龙恩门的腰杠眼,它的四周边有纹饰,比正红门的精致。

上下城墙、隆恩城楼的蹬道。

隆恩城楼四角的下水口,北面是黄的,南面是绿的。看来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跨过隆恩门就进入了方城。方城就是墓主的皇宫,金黄色的琉璃瓦与青砖相互辉映,沉稳大气。

这就是隆恩殿,它是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殿檐下有蓝地金字的“隆恩殿”牌额,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有廊柱20根环殿而立。

在隆恩殿的西侧有西配楼、西配殿,始建于清初,西配楼是存贮祭祀所需果品之处。西配殿是举行忌日大祭礼吋,喇嘛诵经作超度之灵的场所。

东配楼、东配殿,与西配楼、西配殿相对,建筑格局一模一样。是祭祀吋尊藏祝版和制帛之处。逢龙殿修缮,时陵主神牌等移至此殿暂时存放,并按制举行祭祀。

现在东配殿里摆放着一暖阁,仿皇太极生前御用龙床所制,是太宗死后就寝处所的象征,体现了“视死如视生”的陵寝规则。

在暖阁两侧各有一个龙亭,用于抬送制帛(祭物,丝织品,上面用满文织成祈祷言辞,祭祀礼成之后送焚帛亭烧毁),在举行大祭礼时的必备之物。

在西配殿北侧前有一焚帛亭,又称燎炉,用于大祭时焚烧祝版,金银箔等祭品。这是一座用汉白玉雕制的小型亭子建筑,亭内有一园形火池,亭外下部前后各有钱型透气孔,做工精良。

龙恩殿建在了花冈岩石的须弥座上更显其宏伟壮观,这里的月台地砖,均为“金矿石”,石中有许多金粒,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金砖铺地。在清代陵寝中,用这些名贵宝石修建陵寝,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隆恩殿的大台基。殿前汉白玉三路台阶,中间为丹陛御路,俗称龙道。巨石浮雕“寿山福海”“双龙戏珠”。周围绕以汉白玉透雕石花栏杆。

为了保护文物在两侧台阶上加了一层木板台阶,供游人上下。中间的龙道也用栏杆围了起来。

镂空龙柱头

隆恩殿内有一暖阁,大暖阁里有一小暖阁,里面供俸着帝后的神牌。上铺黄缎绸罩,正中皇帝帝后龙凤宝座二尊,前案供桌俱设黄缎罩,珐琅香炉、烛台、花瓶五供一套,异常精美,殿内雕梁画栋纹饰流畅。

在隆恩殿台基四角有石雕蚆蝦作为排水口,它也是龙生九子之一。每逢下雨,雨水从蚆蝦口中喷涌而出。

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很是雄伟。在昭陵里,行走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它的宏伟气派。

北陵公园里面很多古松都是有封号的,仪松,指隆恩殿两侧的八棵松树。据说,这是八旗大臣垂手恭立在护卫着隆恩殿,有文东武西之称。早些年这八棵松树参天蔽日,苍劲挺拔,但遗憾的是年代久远无人养护的时期都枯死了,如今的树是近些年为了让人们能感受到当时的盛景,重新补栽的。

方城的四个角各建一座角楼,角楼可供官兵登楼远眺,起到保护陵寝的安全,角楼均为两层,歇山式建筑,角楼上有一宝葫芦,寓意“陵寝平平安安”。

角楼四个檐角的蹲兽,恰似一排天兵天将护卫着皇上的陵寝。角楼檐下悬有风铃,主要防止鸟雀栖息。

宝城城门上有一座明楼,明楼前檐挂有"昭陵"二字,每层四个檐角都有一群蹲兽,一排天将护卫着明楼。

明楼中树立的石碑叫“圣号碑”,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刻写皇太极的庙号和谥号。明楼曾遭雷击起火,圣号碑也被烧得裂开大缝。“伪满皇帝”溥仪得到消息后,下令一定要修复。直到1939年,明楼才重修好,可圣号碑却不能更换,只得用一个铁箍将碑体箍起。

上下方城和宝城的磴道

高大整齐的陵寝方城城墙,站在古城墙上,一览昭陵全景,金瓦红墙,错落有致,古木参天充滿神郁的陵墓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异常雄伟。

转过隆恩殿,来到棂星门和石祭台。棂星门悬山式琉璃瓦顶,方形石柱间有两扇木板隔扇式对开门。

北面的石祭台,石座为汉白玉雕刻。石桌上的“石五供”是一组十分精美的石雕作品,正中是石香炉,两侧为香瓶和烛台,这些供器象征着皇陵香火永旺、神火不灭,仙花常开。这座祭台是大祭时“举哀”和献奠洒之处。

二柱门的两根石柱上各立着一只用铁链锁住的望天犼。传说,当年石匠在雕刻这两只望天犼的时候,不慎将食指砸破,鲜血溅在石兽上,沾上人血的石兽受日精月华,最终成了精,经常跑到外面去溜达惹事。皇帝知道了非常生气,下令将两个淘气的石兽用铁链锁起来。望天犼面向地宫,这是皇帝有意安排的,让他们向太宗皇帝道歉。

穿过明楼下的券洞门,就进入到月牙城中。琉璃昭壁正对着门洞。

昭陵的昭壁上镶有花瓶和九朵牡丹花的图案。传说在这几朵花中,隐藏着一个按钮,触动按钮之后,地宫的大门就会打开。现在到昭陵游览的游客都会听到这个传说,照壁上的九朵花也不知被多少双手按过了,但地宫的大门始终没有被打开过。

宝城又名“罗围墙”,是一座半圆形的城墙,高约六米,周长202米,青砖垒砌,上面有象征作用的垛口和女儿墙。

在方城和宝城之间的一块形似月牙的地方,叫月牙城,又称哑巴院(传说为保守陵寝的秘密,陵寝完工后,在此将工匠全都弄成哑巴),形状如同一弯新月,高约6米,边长96米,月牙有悲伤离散之意,修个月牙城,以示对皇帝的哀悼。

北墙正中是彩色琉璃照壁。月牙城是陵寝建筑布局中方城与宝城中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空间,利用两侧蹬道上下方城、宝城。

这就是宝城,皇太极的寝宫就在宝城的地宫中。皇太极和皇后就静静的沉睡在这里。

“宝顶”,宝城地宫上的封土。高7米,周长约110米,用三合土(白灰、沙子、黄土)夯筑而成。为效仿祖陵(永陵)在宝顶中央栽榆树一棵。

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在陵寝西侧百米建有安葬太宗众妃的 “贵妃园寝”,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十一位后宫佳丽葬于此。

宝城的后面是人工堆起来的隆业山。隆业,寓意大清王业兴隆昌盛。非常壮观,颇有特色。

这就是清昭陵了,繁华都市中宁静的一隅。

出了陵寝,我们再来一起逛逛北陵作为休闲公园的部分。

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清昭陵外围辟为公园,也是沈阳市目前最大的公园。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道路东西两侧园林景观,美不胜收。

古老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化游园设施,响誉国内外!

在这里逢年过节会有清民俗文化表演和祭祀演出,是了解清文化的绝好机会。

北陵公园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船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仙女湖

荷花湖

走过“七孔桥”来到花海,每年不同的季节这里会种上不同的花卉,供人们欣赏。我来的时候刚好赶上油菜花盛开,人们穿梭花海,拍照留念,与鲜花竞美!

漫漫数里的参天古松群,是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昭陵活的历史文物。这里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的古树比比皆是。最老的一棵已经有600百多岁了。这些苍翠的陵松与黄瓦红墙共同构成了昭陵的壮丽景观。像昭陵这样大的古松丛林,是全国古陵墓中所罕见的。

这些树仿佛是为守护帝王陵寝的神兵神将,是忠诚的老将,守卫着已经远去的主帅,守卫着这座庄严的皇家陵园。

昭陵,作为清代皇家陵寝的建筑,象征着皇权的威严,神权的威力,也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艺。

昭陵带着它古老的历史、神秘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让中外游客为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它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沈阳的窗口。

今天的清昭陵以它世界文化遗产的身姿,闪耀出新的光辉!

史料来源于网络

发布于 06-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