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农村非要隔几天一次赶集,难道不能天天赶集吗?

 第一电力 2020-06-28

在农村里的集镇上,最热闹的就是赶集了。农夫这边赶集也叫“赶圩”,其并不是每天都赶集的,其中每个月逢2、5、8这几个数字就赶集,比如2、5、8、12、15、18等等都是赶集的日子。

当遇到赶集的日子了,镇上各个村里的人,如果有需要就会镇上来,当然有些人会为了看热闹,也来镇上玩耍。小时候就很喜欢去集市上玩耍,哪怕什么都不买,光是看着也很有意思。在当时也很好奇,为什么农村非要隔几天一次赶集,难道不能天天赶集吗?

赶集其实早在汉朝初期就开始萌芽,当时人们去集市上交易是没有时间固定的,长期以往会出现一些好的农产品遇不上真正需要的人,这就会导致,自己辛苦种出来或者捣鼓出来的优质农产品,

运气差一点就总卖不上好价钱,而需要的人又可能花了钱还买不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所以很不公平。为此,汉朝初期的陆贾和陈平这两位著名政治家通过官府明令规定,二五八或者三六九为农民交易的固定日子,这就是赶集的前身,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公平。

1以前穷没有钱,小时候我们老家是5天才有一个集,买个衣服鞋子啥的都要等几天,想到可以赶集了头天晚上有时候都会高兴的睡不着觉,可能是以前穷的原因吧也不舍的花钱都是买些必须要用的东西,有捡个便宜都是下午去东西都还便宜点!

2没时间,以前家家都种地天天有干不完的活也没时间天天赶集天不亮就干活天不黑不回家的!

集市里的商贩大多数主业还是务农。农村集市上的商贩主业还是务农,有的把自家的农产品直接拿到集市上卖;有的则到城里进货,然后拿到农村来卖。买卖归买卖,农民的主业可不能忘了。很多时候还没到中午,该散的就都散了。下午还可以去田地里做农活,一点也不耽误。

买东西的人也很忙,上午把该买的东西都买了,下午还得下地干活。你商贩想多卖一会儿,也不会有人买了。

一说起农村的集市,大家都想到的是戴着面具开着音响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卖羊肉串的,还有各种各样地方特色小吃,还有小朋友玩的套圈,打气球等游戏,很多人都是在集市上给家人买衣服,毕竟集市上的衣服便宜,不过质量真的不怎么样,

集市上的东西,大家就图的是便宜图个开心,农民们挣钱也不容易,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如果天天都是赶集,那就不叫赶集了,那应该叫菜市场。

关注我!扯你想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