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为战国七雄的韩国为什么再没有成为一个政权的国号

 生物学家讲历史 2020-06-28

秦、楚、燕、韩、赵、魏、齐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七个诸侯国,并称战国七雄。

这七个国家的国号中存在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除了韩,其他六个国号都被后世的政权再次使用过。像五胡十六国时期曾统一北方的前秦,五代十国时割据一方的南楚国,安史之乱始作俑者安禄山建立的燕国,掀起五胡乱华序幕的前后赵国,曹操的魏国和南北时期的北齐、南齐。这六个国号都不止被使用过一次,连号称弱于韩国的燕国都被数次使用。韩国,真的很尴尬。

为什么人们这么不喜欢韩为国号呢?

首先,要把这里的韩和朝鲜半岛上的现代韩国区分开。朝鲜人的“韩”源于半岛南部土著部落名称的音译,因为与汉语“韩”发音相近,才定汉字名称“韩国”。这和中华传统文化圈里的“韩”是两个概念。

战国时期,七国相持了一二百年,各国国名逐渐固化为各地地盘的地理名称。如说秦地,就是指陕西,也就是所谓的关中;齐地,指山东半岛;燕地,指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一带。这些国家都处在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内,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比较清晰。这些地方诞生的强人一旦建立政权,自然而然地选择本地地名为国号。然而,韩国并没有这种运气,韩国建立之初,其领土和魏赵两国交缠在一起,核心区域只有现河南郑州、许昌至南阳北部一线。这片区域位于天下之中,四通八达,而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韩地十分适合种地,也适合经商,就是不适合做立国之基。在诸国争霸的年代,韩地是标准的四战之地,东西南北都有强敌,韩地根本没有战略纵深,也无险阻可守,必须依托结盟才能生存。

战国时期的韩国战略态势是如此险恶,后面以韩地为核心的独立政权也难以为继。韩地适合当中原政权的粮仓和人才基地,而不是核心。所以两千多年没有诞生以韩地为核心的稳定政权,也就没有韩这个国号了。

另外,在凡事都将吉凶的时代,古人们普遍不喜欢待“韦”的韩字。韩最初表示水井口的意思,涵义亦让人眉头一皱,所以没人喜欢用韩做国号。事实上,历朝历代封为韩王的皇子也是少之又少,大多都不显山不露水,乏善可陈。以此也可见国君们对皇子们喜爱的差别。

当然,韩国在战国戴上的弱国帽子对后世统治者确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号或者封爵中,人们首以春秋四霸晋、秦、齐、楚四号为尊,第二梯队包括周、魏、燕、吴、越等,韩还要排在鲁、宋之后。

在后世各朝各代中,皇室成员繁衍甚盛,皇子越来越多,但是太子只能有一位,免不了要给诸皇子封王号。皇子们中间也要分等级,品级就可直接表现在封号上。如秦王李世民、隋炀帝杨广曾封晋王,北魏王朝第二位皇帝拓跋嗣曾获齐王,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当过楚王。遍观二十四朝,绝没有一位以韩王身份起家的皇帝。

这种排序或者说鄙视链更加让韩没了生存空间,以此中国再无“大韩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