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林书写||参与和信任——作息是一种模糊的制度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这两天又讨论到学校作息的问题,我的好朋友建议我采取复制签字笔迹,然后对照老师实际签到笔迹的方式;也有的朋友建议,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作息就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皇帝朝觐可能会在5点左右,搞的大臣们夜班三更就早早来到殿门外,而正式的百官工作可能是上午的8点到到9点,9点之后便有了自己的修炼时间。下午则可能会处理诉讼之类的事情,然后便是闲暇时间。

也就是古代对官员的作息控制得是十分宽松的,完成分内的事情,是第一要务。

但也有例外者,古代小商贩的作息时间基本上是满负荷的,他们没有理想的节假日,他们早早起床,晚晚收工。

这里可能有一个区别,官员们的工作可能更多的是为着对公共事业的;而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工作更多的是为自己的。

那么,老师的作息时间应该如何规定呢?老师属于劳心者,还是劳力者呢?这个确实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如果说,老师是劳心者,采取与古代官员们一样的作息方式,那么孩子们的安全怎么保障呢?也就是,我们的老师还得负责看管孩子们的责任的。但,这看管有没有工资呢?老师的工资里有没有一岗双责的工资?这个仿佛确实是没有说清楚的事情呢!如果老师是劳力者。也就是,老师靠自己的绩效吃饭,孩子们考多少分,老师就拿多少工资。这样会导致关于人性的问题,关于恶意竞争的问题,导致教师师德丧失的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

这样一来,教师的作息时间,确实值得考量。也许我们可以向老师们灌输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理想化要求,比如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之类的话语,要讲求奉献之类的话语。

但世界的发展,可能已经不是这样的情况了。由于现代多媒体的巨大功能,很多老师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备课和授课。作息时间可能在这里已经开始模糊了。

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假如老师们都在家里备课,然后到学校来上课,那么其余的时间,孩子们如何得到管理呢?也就是关于孩子管理的问题,是不是又是另一个工种的问题呢?或者说,在老师们来回上课的间隙里,孩子们的课间管理有又如何得到保障!

但,无论如何,这似乎对教师的作息时间提出了一个切实又有趣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靠检查老师的备课笔记、检查老师们批改的作业、评估老师们对于孩子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来代替作息时间管理,这些以后都将成为形式化的事项——你不可能通过网上比对,来判断老师们的教案;也不能通过批改形式,来断定教师的作业是否已经批改到位。也就是,教师的工作内容和量,是一个很难看到的东西。

那么,我们将基于怎样的信念来管理教师的作息呢?

是的,参与和信任。准入机制的参与,也就是对教师的进入机制进行严格规定;然后是基于一种信任的形式,让老师们上课和课间管理;最后,看教学的效果!

其余的,也许作为学校,可以少管为妙!不知道这样的理念是不是我的胡扯,但我目前这样的思考,也是对社会发展和人性发展的呼应吧!我始终认为,把参与管理和信任看得很重的学校,往往更有精气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