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林:文化管控教师的可能性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陈林:文化管控教师的可能性

 

这段时间以来,针对如何管控教师的问题,仿佛又引发了一波讨论。有著名人士对教育部713日就发文以严控教师在自己的节日期间道德失范现象提出质疑;也有教师认为导致目前师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在教师当中引进了竞争机制,包括教师准入的竞争和教师上岗后由于绩效考核的竞争;也有因为教育行政掌权者不顾教育规律强行推进教学模式而引发的教师丧失教学自由的讨论。

如何管理教师,或者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学水平,确实值得思考。

首先要思考的是,教师为什么要在教师节期间收红包?教师在德育课上,一定会大谈特谈社会上的一些反面教材,一定会拿一些大小老虎和苍蝇被抓的血淋淋的事实作为案例,给孩子们进行剖析。但,下课后,为什么还可能收受红包?

其次要思考的是,教师之间为什么会出现恶性竞争。教师也一定会跟孩子们大谈特谈合作的重要性,甚至现在我们还在课堂上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并进行课题研究。但,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却会发生教师之间为绩效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的现象?即使不作弊,现在搞题海战术的教师估计还不在少数;或者因为孩子成绩上不来以及有的孩子作业不做,而出现打骂孩子的现象也不在少数。但如果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了打骂现象,教师一定会去制止,并且告诉孩子,那是不文明行为。

第三,为什么工业管理的研究成果会直接不被变通的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来?而教师只能被动的接受?

这里可能真的有许多原因值得我们去研究。但,目前研究此类原因的大学教授、研究机构仿佛还不太多。尤其是研究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师德失范的原因更不多。一些书籍介绍,国外一些大学教授是可以进行社会兼职,最起码可以担任公司顾问或者每周进行社会性活动的,这跟大学教授必须研究社会性问题有关,可能这在他们的权利范围之内。

其实中小学教师也会关注社会的。任何一名教师绝不会生活在象牙塔之中,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人际交往全部跟社会息息相关,他们能够灵敏地感到社会上对于自己职业地位的认同度。而实际上,当下教师地位是可能有所下降的。这当然首先跟教师群体中所发生的师德失范现象有关,但也跟社会上对于个别教师师德失范现象的处理有关。因为有些大众媒体经常会把个别教师的情况上升到整个教师群体,而且事情发生后,对教师的处罚据有关媒体报道好像有的也比较简单,比如让老师承担所有责任并进行很大幅度的道歉等等……

很多针对教师的处罚,可能并不是一种保持全体教师地位的处罚,往往会因为对一个教师的处罚而引起整个教师队伍尊严的伤害。

这样一来,管控教师似乎缺少了一点味道,特别是文化味。但这倒不是我们需要很优雅地处罚教师。记得杜威先生(绝没有崇洋媚外)曾经带领部分教师争取了一些权力并且得到了认可:第一,教师尽量保持终身制;第二,教师有学术自由的权利;第三,教师在接受处罚前有申诉的权利。

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因为首先提倡尊师重教的国家,是我们中国,也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文化。这种尊师重教,就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最起码的敬畏感。教师的工资可能可以不是最高,但精神尊严得到适当的补偿,教师可能也不会把自己不当一回事。这种精神尊严,就是一种文化。

文化能够让任何人获得存在感。为什么我们人类要保存文化,因为所有文化都是人类的杰作,而不是动物的杰作。文化最广的意思,就是凡是人创造出来的,都可以叫作文化。教师为什么需要尊严,因为教师曾经被尊重过,而且仅次于父母双亲的被尊重过。孟子更说过作之君,作之师之类的话。这也是教师亲手创造的且被社会认可的文化,但目前似乎已经正在消退。

目前过于尊重教师会不会引起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思想过于自由而狂妄自大?但尽管会有这样的风险,也不至于不可以尝试。有一项研究表明,向野蛮地区施以文化教育,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甚至很难奏效。但尽管困难,比起野蛮地区制造的麻烦来,这些困难是不算什么的。况且教师都是有知识的人,用怀柔和尊重对待,可能比直接用大棒更有效。

尊重教师,就是尊重教育,那么我们可以在精神福利(如果有物质福利可能更好),教师考核,教学自主等几个方面多作研究和考虑,体现教师独立的尊严和价值,这样可能会在教师当中,教育当中引发其符合教育规律的正能量来。至于收受红包的事情,估计也不会再有多长时间了,因为目前严管干部,打老虎和苍蝇的势头已经让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